
彭博社6月14日文章,原題:從中國焦慮的父母身上賺大錢 對于大多數美國孩子來說,周末就是和朋友一起玩耍,進行體育運動或者提高他們的網游技能。但是對于9歲的北京學生史蒂文來說,周五晚上要在輔導中心上課,周六還要上英語和語文課外輔導課。
在迷戀考試的中國,甚至小學生都知道在令人畏懼的國家考試中取得高分的重要性。這就是為什么很多父母樂意在時間和金錢上投資——史蒂文的同齡人每年上輔導班要花費大約2萬元人民幣——以確保他們的后代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這種渴望也把該國一家最大的課外輔導機構變成了一棵搖錢樹。但是這一地位隨著中國政府努力減輕學業負擔和培養孩子創造性而處于風險中。
該機構毫不含糊地回應了中產家庭對基于考試的中國教育的最大焦慮。當面輔導與在線教學相結合使得老師的輔導課程遍及全國眾多教室。該機構有600個培訓中心,注冊學生人數年增長率達49%。
中國領導人擔心該國對考試的癡迷正在粉碎學生的創造性,而這種創造性可能會產生中國自己的喬布斯。中國教育部收緊了課外輔導許可,禁止私人組織的等級考試和競賽,禁止明顯超出低年級水平的課程。在反對課外輔導的法令發布時,分析師尼基·葛說,這一舉措能夠降低對課外輔導機構的需求,尤其是數學輔導班。但他同時認為,更加嚴格的管理會把小公司擠出市場,從而進一步鞏固課外輔導巨頭的地位。▲
(作者德克斯特·羅伯茨,陳康譯)
環球時報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