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年
就當前經濟發展現狀以及社會文化的發展趨勢來看,要在思品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還需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政治教學的基本目標,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與行為習慣。初中階段作為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將顯得非常關鍵和必要。基于此,思品教學必須推進教學改革,增強思品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有效性。
一、思品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現狀
1.人文精神培養模式單一。
教學模式單一是我國教育教學體系的通病,教學也不例外。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和制約,當前有些思品教學活動的開展形式相對單一。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活動死板而枯燥,學生無法深入感知人文精神的力量和魅力,從而對人文精神沒有太多的興趣,也不愿意發揚所學的人文精神。
2.教學活動設計不合理。
在思品教學中,想要較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必須較全面、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心理特點。但現實情況是,有些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沒有靈活性,不能較好地體現因材施教的特點,使得教學有效性大大降低,也給學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培養帶來較大影響。
3.師資水平較低。
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政治知識,還需要對人文精神具有很高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應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但是,就當前的師資情況來看,有些教師顯然不具備以上條件,教學中過度重視政治理論知識的講授,而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情況。
4.銜接不順暢。
在思品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沒有把課程設置、教學實施與人文精神的培養做到自然銜接,導致關于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學過于生硬,甚至存在與教學過程相互沖突的局面,最終對思品教學的整體水平造成了不良影響。
二、在思品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教學策略
1.靈活應用教材。
教學時,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目標,靈活應用教材,在學生熟悉教材內容的前提下,多開展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另外,教師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要積極開闊學生的視野,利用多媒體收集更多的關于人文內涵的素材,開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深入理解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2.提高師資水平。
思品教師應主動參與各種人文精神培養活動,豐富自己的人文內涵,積極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此外,思品教師還要關注時事政治以及其他熱點話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3.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容易被激發,學生開放性的思維也更容易被激活。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需要做充分的課前準備,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與社會現狀,了解學生所好奇的人文知識內涵,用具有代表性的人文事跡來感染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受到強烈震撼,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4.巧妙設置內容銜接。
思品教師需要明確教學內容中人文精神融入與銜接的重要性,對教材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準確找到教學內容與人文精神教育的銜接點,實現人文精神在教學過程中的隱性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使思品教育與人文精神培養相輔相成,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使學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潤與熏陶。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的思品教材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而有趣,但是教學模式的單一、教學活動設計得不合理以及師資水平較低等因素影響了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所以,在思品教學中,教師必須靈活應用教材,積極提高師資水平,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斷創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培養氛圍,增強思品教學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