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濤 楊冬冬
摘要: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建筑的要求也多樣化、復雜化,因此研究施工技術,保證施工質量變得十分有必要,本文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就建筑工程施工中幾個具體的技術控制要點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控制
1、加強整體設計并全程指導建筑工程施工
現代建筑工程施工量極大、施工工藝復雜,在施工前對工程進行系統、客觀、實用的整體設計必不可少。建筑工程的設計圖不僅要對工程的技術要求、施工質量要求、施工細節特點等作出詳盡充實的反應,還應該對工程各個具體環節的施工要求、可操作性、實用性等進行嚴謹的專業論證。
建筑工程的施工規劃應該按照國家施工規范標準和建筑圖紙設計標準的要求,從基礎部分、主體部分和裝飾部分組織編制3個設計相互獨立的施工規劃,對工程施工進行全程的技術指導、切實的監控管理,并且科學設置施工工程各個程序的銜接部分,進行預案的演練和實驗,合格后才可以組織施工。在對建筑工程進行整體設計時,還需要對工程的資金進行全面合理的預算,以實現施工過程中有效的資金控制。
2、控制好建筑工程強度
建筑工程的強度主要就是指混凝土的強度,建筑工程中對混凝土的使用量很大,工程的施工周期、施工環境以及氣候條件等也對混凝土的使用產生很大的影響。
(1)進行正確的配比,控制好混凝土的強度。在工程施工前,專業人員按照工程的設計要求對混凝土的強度等級進行配制,并且進行嚴格的實驗配試獲得級配報告,實施施工時嚴格按照級配報告進行。有統計資料顯示,混凝土的強度與砂的含水量、水泥含量、砂石含量、石灰含量等均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混凝土一定要按實驗室配給報告并結合實際的環境進行配制。
(2)實行嚴格的養護,控制好混凝土的強度。在現代建筑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這種方法不僅能節約施工周期,還可以使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得到改善,但是如果一味地為了縮短工期而減少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很有可能出現強度不足。根據專業人員的權威測試數據可知,混凝土強度養護一定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養護方案,尤其對澆筑量大體積大的混凝土更應該配備專業人員負責養護,并且從水源、晝夜時間、表面覆蓋等多個細節進行全面的考慮。與此同時,在養護期的督查也是必要的,養護期所采取的措施以及養護現場的具體情況部需要進行及時的跟蹤并記錄在案,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加強混凝土的強度評定。混凝土強度控制的難度不僅因為在施工中的不規范操作,也因為強度試塊制作的不甚規范。根據我國的《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對混凝土的強度檢驗評定要分批進行,強度等級一定、齡期相同、生產工藝條件類似、配比基本一致的混凝土組成一個驗收批進行檢評。建筑施工在較長的施工周期內,混凝土建筑存在一定的差異,環境氣候也相差較大,同一個項目工程中的實驗值也具有較大的離散性,標準差較大,因此,一定要按不同批次進行強度評定。
3、控制好建筑工程的“三線”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控制好建筑物的垂直度、過程線和標高等“經絡”可以有效地避免建筑工程因操作面太廣而發生位移現象。
(1)控制好垂直度。在建筑工程的質量控制中,垂直線的控制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要精準地控制建筑工程的垂直度,就要先根據大樓內部柱網的布置情況確定大樓的邊角柱位置,再運用吊線法對立柱的垂直度進行測定,進而通過模塊的外邊線進行對準并加固支撐,澆筑混凝土。也可以運用激光儀加重錘對垂直度進行雙重校驗,最大程度地減少誤差。
(2)控制好過程線,確保建筑墻體的平整。澆筑混凝土時,一定要在剪力墻的外平面腰部和頂部掛雙線,始終確保線和模板的一致性,實現實時的線性控制。剪力墻的澆筑,可用優質的膠合夾板,用外墻外圍組合來規定大模,內墻則散裝散拆并進行組合模的編號,控制剪力墻四角的垂直度偏差。
(3)控制好標高線,確保建筑平面的水平。標高的基準作用在建筑施工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控制好標高線,可以在每一層預控軸線的4個或者4個以上洞口對標高進行定位,同時對多層標高進行輔助性的復核,應用水準儀進行抄平作業,以復核定位的標高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值得注意的是,工程施工過程中洞口標高可能會因為模板不穩、澆筑施工、負荷加載等原因產生偏差,失去基準作用,為此可以加強洞口部位的模板支撐,再輔以較大直徑的鋼筋控制樓面厚度,確保引測點標高的準確無誤。在大樓外部具備設立條件的地方也應該設立層高和累計層高的復核點,確保每層洞口標高和外層復核點處于同一水平面,防止出現較大的累計誤差。
4、控制好建筑工程的裂縫
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控制也是施工質量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對裂縫進行控制一方面可以在結構處于自由變形沒有約束的狀態時,采取措施,使其自然填合裂縫,另一方面要在結構處于約束狀態下,無變形余地時對其采取措施。只有在這兩種狀態時都采取合理的措施,才可以對裂縫進行有效的控制。
事后補救裂開的縫隙不但影響美觀還有一定的質量風險,因此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要盡量做到將裂縫控制在萌芽狀態。要做到這一點,設置永久性的伸縮縫、在恰當的位置預留分隔縫、配置合理的構造鋼筋、采用輕質墻體、合理設置屋面的保溫層與隔氣層等施工前的設計措施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工程環境的不同以及建筑物各個部分混凝土結構的差異,混凝土裂縫寬度的控制標準也各不相同。在混凝土強度較高、量較大的建筑結構內,裂縫產生的可能性比較大。因此要根據各個部分不同的特色科學合理地設計這些措施。
與此同時,施工過程中采取裂縫控制措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施工過程中,可以采取很多細節措施對裂縫進行有效控制。在砌筑填充墻時,可以在接近梁底時預留一定的高度,待砌筑結束間隔一周到兩周后補砌擠緊;分層對柱、梁以及墻板等變截面進行澆筑:選擇合理粒徑的砂石,減少因水泥使用過多而產生的泌水、收縮、水熱化等現象;在裂縫的預防控制中,應該重視養護新澆的混凝土,要對構件進行足夠的濕潤養護,防止表面水分的過快蒸發,產生極大的內部收縮約束而出現裂縫。
5、結語:
綜上,對建筑工程施工中幾個具體的技術控制要點進行了探討,對于提升建筑工程質量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崔曉.超高層建筑鋼結構施工的關鍵技術和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06).
[2]王華.超高層建筑改建中的結構體系轉換施工[J].工程技術研究,2016(03).
[3]陳輝.淺析超高層建筑樁基的設計與施工要點[J].中國房地產業刊,2016(08).
(1.作者身份證號碼:21010419830810281X;
2.作者身份證號碼:23232419881116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