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浩 裴峰
摘要:建筑設計是一項綜合能力要求很高的專業技術,需要經過長期的專業知識學習、實踐、資料和經驗的積累才能夠到達一定的水準。近年來,設計師們更加注重將環境藝術的相關因素融入到建筑設計中,使得建筑更具特色。這二者之間的關系一直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因此主要對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希望能夠給相關的設計工作人員提供方法借鑒。
關鍵詞:建筑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關系
1 引言
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對于設計人員的立體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但是,很多設計從業人員在學習建筑設計專業期間沒有引起對上述兩方面能力的重視,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存在著明顯的設計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薄弱的現象。現如今,人們對于建筑工程的質量要求相對較高,而建筑設計是建筑工程的重點,也是重要的環節。在城市化的發展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為了促進建筑的美觀性,在其中添加了藝術的諸多成分。尤其是環境藝術設計技術的添加,使得建筑設計更具有時代意義。
2 建筑設計
所謂的建筑設計就是對建筑進行規劃,達到一定的美觀效果,同時也最大限度地實現其使用價值。另外在進行外部設計的時候要充分體現出周圍的環境特點,并且和城市的特點相符合。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是建筑設計,只有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人和自然的關系,才能體現出建筑設計的最終意義。在傳統的意義上,建筑屬于空間的范疇,也有相關的學者曾提出這樣的觀點:中國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開的。可見,建筑設計包含的內容較廣,建筑設計的深度也相對較大。
3 環境設計
現如今,由于生態環境惡化現象日趨嚴重,在建筑設計中也會融入一些生態環境藝術在其中。建筑的美除了包含建筑本身的設計之美,還包含其基本的設施。對于建筑來說,城市的綠地設施可以在改善城市面貌的基礎上,保持整個城市的生態平衡。在城市的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強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視,才能為人們創造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因此,建筑設計者們應該從生態環境方面入手,將生態環境藝術和建筑設計相融合
4 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的關系
對于建筑設計和環境藝術來說,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性。一個地區具有獨特的景觀建筑,難么這個建筑自身的設計和周圍的環境必然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由于不同地區的人們對于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存在著嚴重的差別,相同,對于建筑設計的要求也有明顯的不同,這就導致了建筑設計以及環境藝術的多樣性。建筑和環境的有機結合,不僅是建筑設計也是環境藝術做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時也反映出任何自然的和諧性。最重要的是由于建筑設計和環境藝術之間的關系,造就了不同的地方特色景觀,這也是一筆較為寶貴的財富。
建筑設計和環境藝術之間的關系為現如今社會信息共享增添了一定的特色,人們的審美取向也呈現出多樣性,減少了建筑風格同化的問題。這種不同的建筑景觀和人文景觀也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同樣,這種特點也是一個城市或者是一個地區的明顯標志。
建筑結構能夠更好地體現出一個城市的特點,同時也是城市最終要的組成部分。將建筑縫合和綠色的環境相結合,也造就了城市與眾不同的景觀效果。這就是一個城市的藝術形象。而且,建筑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可以分別從不同的學科來進行分析,存在著不同角度的美感。從美學角度講,建筑的藝術性,應該立足于周圍的環境,并與周圍的環境進行整體上的融合,才能體現出建筑設計和環境設計的完美融合,進而恰到好處的表現出城市規劃的和諧布局。綠色植物的季節性變化和易修剪的特點使其在營造建筑外部空間環境中成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從城市區域規劃出發設想建筑與大環境的結合:建筑的整體輪廓上,與周圍的現有建筑呼應,立面上虛實對比、色彩處理與環境格調相協調,流線上,符合環境的肌理;從人的感覺出發想象建筑局部小環境的處理:通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間,環境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力量或作用的總和。環境問題是一個復合而復雜的問題,環境問題的可變性也就決定了“環境問題實質是發展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自然界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續都依賴于自然界所饋贈的給養。
5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改善措施
現代環境設計不僅體現了一個國家或者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也體現了文化的內涵和審美意蘊,甚至還體現了生態意識。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現代環境設計出現的問題更需要我們及時解決,以實現現代環境設計的科學、可持續發展。
5.1 樹立整體與和諧的設計原則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各因素之間的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的,環境藝術設計不僅要適應所在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還要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審美發展的要求,因此在設計中需要有一個整體的思路,保證設計的整體性,以局部的優化實現效益最大化。
在對設計有了整體性的規劃后,就要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協調。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生態觀念,珍惜自然資源,并樹立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價值的意識。另外,還要樹立可持續發展觀,盡量使用綠色資源、綠色原料,并充分利用高科技技術實現資源的利用率最大化。
5.2 將民族元素與時代特征相結合
在環境藝術設計的構思過程中,要對國內和國外的優秀作品和創作思路進行理智科學的對待,對于優秀的作品要取其精華,學習其中的創新點和新穎思路,結合實際,兼收并蓄,為我所用。
對于我國的優秀的民族元素,要結合時代元素,創新并傳承。環境藝術設計含有文化的性質,遵循著文化發展的規律。在文化發展的歷程中,民族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離不開繼承和發展。現代文明必然會受到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影響,而現代文明來源于對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的揚棄、傳承,兩者的相互借鑒、相互融合從而使得現代文化更加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將時代元素結合起來,立足于我國的實際,才能夠創造出符合本國文化需求的作品,才能夠使得作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6 設計要注重多元化
當下,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趨于多元化,這使得環境藝術設計衍生了許多不同流派,這些流派的發展,體現了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形勢,更引領了環境藝術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目前環境藝術設計之中是以技術流、結構流、生態建筑流等為主要派系。在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快速發展的推動下,人們對環境藝術有了較高的要求,要求其要更具多元化,而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工作者們,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設計的多元化,要注重不同的文化、自然、思想元素科學合理的融合,以使得人們多種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
7 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從而對住房水平要求也逐漸提高,這種情況下促使了我國的建筑行業加快發展。隨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環境藝術設計的理念必將更深層次的融入到建筑設計中,為我國的綠色建筑事業邁向新臺階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城市的規劃建設過程中,應該堅定不移的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充分展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對建筑的設計中,合理的進行規劃選址、高效的利用資源能源、環境和功能滿足人類的生活精神需要是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融合的本質體現。
參考文獻
[1]馮茹珠,劉霞.關于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的關系[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8).
[2]張薇.雕塑與環境的和諧共存――從生態中看雕塑與景觀文化的關系[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0(11).
[3]劉付剛,宋金娜,綦亮.淺談環境藝術之發展[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3)
(作者單位:煙臺宏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