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柳州福臻車體實業有限公司 廣西柳州市 545006
背門內板是汽車覆蓋件中關鍵零件之一,有成型難度高,材料利用率低等問題,如何提高背門內板的零件質量,以及通過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這是汽車設計開發和模具開發者面臨的一大問題。本文主要介紹淺拉延在背門內板零件上的應用,利用CAE分析軟件,確保零件成品質量的前提下提高背門內板材料利用率,降低生產制造成本。
下圖所示為汽車背門內板的零件數模,材質為CA-DC05-FD-Q/JDJ-GY66-2015,料厚0.7mm,零件外形尺寸為:1390mm x 1220mm x 320mm,主機廠對材料利用率要求為56%,鑒于之前對背門內板的統計分析來看,材料利用率基本在50%左右,距離客戶的要求56%還差的比較遠,如果用傳統的拉延方式,必然達不成客戶的要求,在此基礎上考慮采用淺拉延提高材料利用。

①根據經驗分析,此零件風險點最大的位置在窗框位置的膠條密封面上,此處零件形狀呈V型,工藝性差,容易產生起皺問題,密封面質量要求高,因在此位置的數模必須細化,在保證零件各方面要求的前期下,經過CAE軟件模擬分析,對零件的形狀、尺寸、精度要求等提出合理化建議,CAE分析的結果如下圖:

②根據CAE分析結果,圖示出在密封面局部R處造型急劇,加大起皺風險,提出工程變更申請書(ECR,engineering change report)進行設變,更改零件造型,消除尖角平順處理型面,通過過程查看發現,此兩處起皺在成型過程已經出現,另外針對數模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的ECR,做出設變數模,做CAE分析驗證,確保有效改善。ECR是前期數模溝通的重要手段,用來消除數模開發的一些工藝不合理問題,為后期模具開發制造提供保障。詳見下圖:


①要達成57%的材料利用率,此零件的拉延補充部分要盡量少,因此選用了淺成型拉
延,壓料面高過零件最低點,盡量抬高壓料面,上模增加外壓邊圈,在凹模接觸料前開始壓料,確保拉延穩定性,具體工藝補充面如下圖所示:

②CAE分析設置如下,比普通的拉延相比,上模增加了周圈壓料,上壓料板Pad壓力設為定值20T,內壓邊圈壓力40T,外壓邊圈壓力100T,摩擦系數0.17;
③經過多次計算驗證,最終得到了一個最優化的結果,并在最優化結果的基礎上進行極限CAE分析,使得零件的CAE分析狀態在規定的一個區間內保持穩定,利于后期現場調試經過優化后的CAE,窗框起皺風險部分在成型過程中的起皺現象消除,處于一個可控的范圍。


根據CAE分析結果和工藝排布,整體布置結構見如下圖所示:


模具外形尺寸:2560mm x 2120mm x 1100mm。
模具材料:內壓邊圈、凸模、外壓邊圈、壓料板、凹模采用TGC600材質,局部表面淬火,熱處理硬度50HRC以上,下模座采用HT300鑄鐵材質。
力源與行程:上模壓料板Pad采用氮氣彈簧作為力源,壓料力大小為20T,行程為100mm,下模內與外壓邊圈采用機床的頂桿作為力源,壓邊力大小為140T,行程為120mm。
限位方式:上壓料板采用側銷作為工作和安全限位,下壓邊圈采用等高套筒加螺桿作為安全限位,上模壓力源采用的氮氣彈簧串聯,方便后期制作對壓料力的控制,以及生產過程中監控壓料力,見上右圖所示。
現場實際制作出來的零件經過調試,零件面品沒有問題,密封面無起皺現象,零件合格率95.5%按時交付客戶,到達客戶處生產狀態穩定。零件材料利用率達到57.8%,超額達成既定目標。


通過對汽車背門內板的數模分析設變、CAE工藝分析,通過三動淺成型拉延的方式,在保證板件品質的基礎上提供了材料利用率,這種方式為其他車型的背門內板、轎車的尾箱內板以及其他覆蓋件的拉延提供了新的思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