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文(重慶)律師事務所教育行業高級合伙人
近年來,隨著各種校園安全問題的不斷涌現,學校安全日益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熱點,教育部門的難點,更是成為不少學校的痛點。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安全工作,2017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在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中要“堅持依法治理、立足長效”。“意見”確立的學校安全治理法治化原則,為破解學校安全治理困局指明了方向,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校園安全風險防范和事故處置應當成為學校安全治理的不二選擇。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侵權責任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學校對未成年學生負有法定的教育管理職責,學校未盡教育管理職責應當在其過錯范圍內對學生的傷害事故承擔賠償責任。可見,學校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職責,既是防范校園安全風險的要求,也是在發生校園安全事故時避免自身承擔法律責任的需要。
鑒于未成年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制力較弱,《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和《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等規定對學校的安全教育管理責任做了非常細化的要求,學校應嚴格按照相應規定履行自身職責。學校應做到:1.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2.建立健全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預防和消除教育教學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3.當發生學生傷害事故時,要第一時間采取救助措施,并及時通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同時要報告有關主管部門。
2012年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發布的《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引發了企業建立法律風險管理體系的熱潮,目前仍方興未艾,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風險防控制度和方法。近年來學校一直處于安全風險的高發態勢,構建學校安全法律風險防控體系已成為大勢所趨,成熟的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模式值得學校在構建學校安全法律風險防控體系中借鑒。參照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的要求,學校安全法律風險防控包括了風險調查與識別、風險評估與報告、應對策略與方案、方案實施與監督四個階段。
“風險調查與識別”是指通過法規梳理法、案例分析法、訪談調研法、問卷調查法等多種方法來識別學校在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履行安全職責等方面存在的不合法不合規的風險點,并形成相應的學校安全法律風險清單,為風險預警和評估做準備。
“風險評估與報告”是指對相應風險根據發生后果后的嚴重程度及發生頻率進行評估,從而找出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比如有的學校實驗課很少,其法律風險就不大;又如有的學校通過案例發現連續幾年都出現體罰事件,那么這就是需要重點防控的問題。
“應對策略與方案”是指在安全風險評估之后,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安全風險防控策略和方案,具體包括制度、流程、文本和培訓。首先需要制定完善各項規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礎上細化一些規范化的安全工作操作流程和工作文本,讓每一名參與主體在具體情景中知曉做什么,怎么做。
“方案實施與監督”是指為了確保方案實施的效果,應當進行持續的監督和考核。學校安全風險防控是一個需要全員參與的事情,各個相關主體都應充分參與,而且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個持續的風險防控機制。
在學校安全法律風險防控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現新的風險點,那么就要加入到風險清單中,重新進行評估并制定方案,從而開始一個新的循環。因此,學校安全法律風險防控是一個持續的、不斷更新和升級的動態過程,能夠幫助學校建立動態監測和數據搜集、分析機制,及時為學校提供安全法律風險提示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理和整改措施。
如前所述,學校是否履行教育管理職責是判定學校是否承擔學生傷害事故賠償責任的標準。一旦發生糾紛,即使學校已經切實履行了教育管理職責,但如果沒有留下相應的證據仍將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因此在學校安全風險防控中樹立證據意識、建立預防性的證據保全機制對學校顯得尤為重要。預防性的證據保全機制不僅要求學校在履行安全教育管理職責過程中同步妥善收集保管相應證據,還要求學校各種教育管理行為必須依法依規進行,同時還要把證據收集和保全工作延伸到糾紛發生過程中。有效的證據保全將有助于學校在履行校園安全風險防控主體責任時避免或減輕不當的責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