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個人不可以選擇自己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一個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卻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書寫自己的人生。
牟永剛是長春市二道區英俊鎮香水村村民,由于自幼對農業的喜愛,報考了吉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本科畢業后又讀了3年的果樹學研究生。大學生回鄉種地,搞良種生產,這在當年的農村絕對是一件新鮮事。而立志于創業的牟永剛相信,跳過龍門又跳回農門的創業路也許充滿艱難,但一定能走出青春的精彩。“與其坐守安逸而平淡的生活,不如把握機會,為理想搏一回”。正是在這一信念的支撐下,牟永剛拒絕了多家用人單位的邀請,毅然回鄉,從幾十畝地起步,成立了“長春市永剛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人生的創業之路。
創業初期,牟永剛白天在育種基地一蹲就是一整天,每天晚上學習到深夜,攻克各種技術難點。同時,他還向知名專家求教技術和經驗。合作社是科研生產結合型的,種植什么,引進什么,這些成為牟永剛一直思考的問題。白天,他奔波在田間地頭,無償地為鄉親提供技術指導;晚上,他在臺燈前一坐就是大半夜,認真地梳理著自己的思路,總結白天遇到的各種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經過無數個夜晚的鉆研,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在北方地區種植大櫻桃。
就在牟永剛嘗試新的果樹樹種時,他的創業激情被一場病蟲害澆涼了。初期由于樹種選擇不好、技術不熟練,又遭遇了病蟲害,很多樹苗病死,產量降低,沒賺到什么錢,各種負面的言論鋪天蓋地而來,父母更加不理解為什么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在城市里工作、安家,偏要回到村里創建果樹合作社。有的鄉親說:“大學生來當農民,那還不如不念大學。”還有人說:“大學生懂種田嗎?等著瞧,看看‘大學生農民’能堅持多久。”牟永剛說,那時候我的信念是,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做出成績,絕對不能輕易放棄。
憑著一股堅強的信念,他獨自挑起了這副重擔,打藥、施肥、除蟲,都親力親為。他開始思索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更加意識到學習種植技術,尤其是樹種選擇、種植、剪枝、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的重要性。只要一有時間,他就到網絡上、書本中學習查閱相關技術資料,不懂的地方請教家鄉有經驗的老種植戶,向推廣站的技術員咨詢。通過學習,他對種植技術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合作社種植的果樹取得了成功。目前,他培育出的果苗已經在全國多地廣泛栽培,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一個好項目。
此外,他從各種相關報刊、雜志上獲取名、特、新、優新品種的信息,根據市場規律,按照“什么賺錢種什么、什么好銷種什么、適應什么種什么”的原則,又生產繁育出高純度的健壯苗木,滿足廣大果農的需求。同時,采取向果樹種植戶保證成活率、保證品種純度、保證技術、保證協助果品銷售,以及實行苗價優惠和分期付款等措施,保證種植戶的利益。在他的努力和帶動下,合作社現有多倍體大花萱草品種200多個、雜交選育10000多個品系;果樹品種150多個,自主選育品種3個;百合品種200多個、雜交選育2000多個品系;芍藥品種20多個;彩色樹種30多個,自主選育3種。這些品種都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新鮮的事物與新技術層出不窮。前面的路還很長,自己富了不算富,他要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授給父老鄉親,讓大家都能用科技來指導生產,從而使更多人走上富裕的道路。為此,他經常活躍在田間地頭,指導鄉親如何制定生產規劃、選擇適宜的品種,傳授田間管理技術,從市場銷售等各個環節上幫他們分析解決問題。

牟永剛的舉動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認可和幫助,作為共產黨員,他時刻記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還主動做起農民的草根宣講員,傳授各種知識和自己的見聞,讓大家知道都有什么好項目,我們又能做什么,而且能做成什么,做成這些又要掌握什么技術,從而達到思想上的認識和轉變、技術上的支撐與完善。今年他與長春市農業職業教育中心合作,
無償對合作社成員進行技術培訓,學員多的時候有80多人,會議室里座無虛席。與此同時,牟永剛還在籌劃植物組織培育的建設與生產,讓大家了解生物技術,并定期開展培訓學習班,讓一部分人能夠參與到生產當中,加快技術的應用與新品種的推廣,造福一方百姓。
在黨和政府的扶持下,牟永剛把事業做得風生水起。如今,他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合作社擁有合作農戶上百戶,生產大棚10棟,年生產宿根花卉數百萬株,這些與他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
牟永剛是依靠科技勤勞致富的青年,一個富有愛心、德才兼備的青年,一個勇于開拓、求實創新的農村青年,相信他會帶領更多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