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欣 ,郭迎迎 ,孟玲芝 ,張雨桐 ,王圣博 ,張 弛 ,劉 坤 ,劉榮光 ,李可人 ,姜佳君
(1.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2.吉林省安信食品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吉林長春130000)
角鯊烯(squalene),全稱 2,6,10,15,19,23-6甲基 -2,6,10,14,18,22-二十四碳六烯,化學式C30H50,是一種全反式三萜烯化合物。角鯊烯成品為微黃色至透明油狀液體,略帶芳香味。研究表明,角鯊烯是一種可以在有機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多不飽和烴類,在膽固醇代謝過程中發揮作用。角鯊烯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主要體現在具有抗氧化,調節膽固醇代謝及降血脂、降血糖、降低有害物質對機體的損傷等作用。自1906年被日本化學家發現后,被廣泛應用到食品、醫藥和化妝品等領域。
角鯊烯的首次發現是在深海鯊魚的肝臟中。因此,傳統生產方式是從鯊魚肝臟中提取。但是隨著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研究方向開始轉向含有角鯊烯營養物質的其他替代資源。如橄欖、油茶、莧菜、欖仁、羅漢果等植物中角鯊烯含量豐富,菌株、微藻等也含有一定量角鯊烯。
此外,不同植物油中角鯊烯含量也很豐富,尤其橄欖油中角鯊烯含量最高,常見油脂中角鯊烯含量見表1。

表1 常見油脂中角鯊烯的平均含量(mg/100g)
植物中角鯊烯含量的檢測,主要技術手段有氣相色譜,氣相色譜法聯用質譜技術和高效液相色譜法。植物角鯊烯理化特性具有易氧化、水溶性差等不足;同時,植物角鯊烯的檢測在我國一直沒有國家標準,極大地限制了其在食品、藥品及化妝品等行業的應用。
植物中角鯊烯含量的檢測只有地方和行業標準,如DB31/T690-2013《植物油中角鯊烯》,SN/T4785-2017《出口植物油中角鯊烯的測定》以及LS/T6120-2017《糧油檢驗 植物油中角鯊烯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其中,LS/T6120-2017《糧油檢驗植物油中角鯊烯的測定氣相色譜法》由國家糧食局提出,于2017年9月15日正式實施,該標準彌補了糧油行業角鯊烯檢測的空白,是檢測植物油中角鯊烯含量的方法。LS/T 6120-2017檢測原理是基于角鯊烯是一種不皂化物,將樣品經氫氧化鉀-乙醇溶液皂化、正己烷提取后,采用氣相色譜,以角鯊烷為內標測定植物油中角鯊烯的含量。該方法采用堿性條件下皂化后能很好地將樣品中結合態角鯊烯釋放,同時去除油脂干擾。以角鯊烷為內標,降低了由于進樣量的變化,色譜條件的微小變化對定量結果的影響;同時,可部分補償待測組分在樣品前處理時的損失,具有較好的準確度和精密度。
對植物中角鯊烯的檢測不少科研單位會采用高效液相等檢測方法進行監測分析。高效液相色譜主要采用反相液相色譜柱,應用紫外檢測器。部分文獻中也有少量研究以正相色譜配蒸發光檢測器檢測植物中角鯊烯。
在高效液相反相色譜中流動相以甲醇、乙醇、乙腈與水混合體系為主,但由于角鯊烯的極性較小,在此體系中溶解度較小,而且角鯊烯的紫外吸收強度較弱,所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其靈敏度相對較低,受基質的干擾較大,在實踐中一般需要采用硅膠柱事先凈化處理。針對某些脫臭餾出物中的角鯊烯,高效液相色譜法一般不能區分角鯊烯及其角鯊烯異構體(需要配備載銀色譜柱),從而導致其檢測結果偏高,尤其是分離純化得到的高含量角鯊烯檢測過程中較為明顯,液相色譜檢測到的含量大大高于氣相色譜。
采用氣相色譜測定角鯊烯大部分都是以柱效較高的毛細管色譜柱配合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利用毛細管色譜的分離能力或者采用氣質聯用利用質譜的結構鑒定功能,同時確定含量及結構。氣相色譜中毛細管色譜柱在分離多不飽和脂肪酸甲酯過程中,能很好地分離多不飽和脂肪酸甲酯雙鍵中的位置異構,而普通液相色譜則不能很好的區分雙鍵異構及順反異構。當檢測對象是植物油、角鯊烯軟膠囊及保健食品中的角鯊烯含量時,高效液相色譜檢測結果與氣相色譜類似,兩者相差不大。在以脫臭餾出物為原料提取植物角鯊烯過程中,要注意角鯊烯異構體的干擾,以氣相色譜檢測為準,不能用液相色譜含量來度量提取過程中角鯊烯的含量,而且優先選擇能夠分離角鯊烯及其異構體的色譜柱,有條件的單位可以配置質譜檢測器。
[1]陳學兵,史宣明,趙抒娜,周學晉,曹玉平,蔣一鳴.植物油中提取角鯊烯的研究進展[J].中國油脂,2013,(11).
[2]畢良武,趙振東,韓路路,李大偉.幾種潛在的植物角鯊烯資源綜述(英文)[J].林產化學與工業,2011,(04).
[3]李冬梅,王婧,畢良武,趙振東.提取方法對茶油中活性成分角鯊烯含量的影響[J].生物質化學工程,2006,(01).
[4]趙振東,孫震.生物活性物質角鯊烯的資源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林產化學與工業,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