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文 尹 華
(吉林省水文水資源局,吉林 長春 130022)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境內山嶺縱橫,河道交錯,受長白山脈影響,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西向窄南北向長的特點。 特有 “天然礦泉水基地”、“中國礦泉水之鄉”、“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縣”、 “長白山下第一縣”、“綠色”中藥材出口基地縣、國家生態示范區、全國水利經濟先進縣、吉林省生態建設試點縣等美譽。水資源是安圖縣的經濟命脈,所以科學認識和掌握水資源的演變情勢尤為重要。
1.1.1 M-K秩次相關檢驗法
非參數秩次相關檢驗法Mann-Kendall(M-K)被廣泛應用于水文數據和氣象數據序列分析,能有效地提取各種數據序列變化趨勢,此方法樣本不用嚴格遵從規定的分布規律,少數異常值對其干擾影響也較小。在M-K趨勢檢驗中,原假設H0為數據序列沒有發生趨勢改變,對n個樣本總容量的時間序列x1,x2,……,xn,其構造統計量S。

其中,sign()為符號函數。當xi-xj大于、等于或小于零時,sign(xi-xj)分別為1、0或-1; 當n≥10時,S基本滿足正態分布狀態,標準量化為:

當顯著水平 ,查標準正態分布表后臨界值為
。如果 ,那么在當前顯著水平下,數據序列必定存在向下或向上的趨勢,否則數據序列沒有趨勢的原假設也必然成立。
1.1.2 M-K突變趨勢檢驗方法
Mann-Kendall(M-K)突變趨勢檢驗法是一種無分布檢驗的方法,此方法優點是樣本不需要遵從規定的分布規律,少數異常值對其干擾影響也較小,檢測區間寬、人為干擾少、量化度高等特點。
M-K趨勢檢驗法應用于對n個樣本總量的徑流數據要素序列x檢驗數據序列是否突變時,構造序列Sk:

表示> 時的樣本累積數。
在假定在隨機獨立的時間序列條件下,Sk的均值計算公式和方差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UFk為標準正態分布,取UF1=0。當顯著水平 時,臨界值查標準正態分布表后為1.96。若,表明數據序列明顯存在向下或向上的趨勢。
將時間序列反向排列,再次進行如上計算,同時使k′=n+1-k、UBk=-UFk′、UB1=0。由UFk繪出曲線C1、UBk繪出曲線C2。當曲線C1超過臨界值線,則判定為變化趨勢明顯,當曲線C1與曲線C2相交于臨界值之間,交點時間為開始突變時間。
從安圖縣時間序列為1956—2010年的降水量數據趨勢檢驗結果來看,Z=-0.86,小于臨界值1.96,說明有不顯著的下降趨勢。
圖1為安圖縣時間序列為1956—2010年降水量的M-K突變檢驗和趨勢變化圖。由圖1可見,UFk和UBk曲線相交在1986年處,而且交點位于臨界值以內,可確定1986年為突變開始時間。而曲線UFk位于臨界值以內,變化趨勢可確定為不顯著。
從UFk曲線還可以確定,降水量多年的趨勢變化情況:1956—1958年趨勢向下,1959—1967年趨勢向上,1968—1984年趨勢向下,1985—2010年趨勢向上。
從安圖縣時間序列為1956—2010年的徑流量數據趨勢檢驗結果來看,臨界值為1.96,Z=-1.28,說明Z值小于臨界值,年徑流有不顯著的下降趨勢。
圖2安圖縣年天然徑流量的M-K突變檢驗和趨勢變化圖。由圖2可以,UFk和UBk曲線在1967年、1986年、1989年有3個交點,表明其突變時間不明顯,應用滑動t檢驗法對其結果進行驗證時,同樣沒有突變點,可確定沒有突變年。又因曲線UFk位于臨界值區域以內,表明它的變化趨勢不顯著。

圖1 安圖縣年降水量的M-K突變檢驗和變化圖

圖2 安圖縣年天然徑流量的M-K突變檢驗和趨勢變化圖
1.3.1 降雨徑流關系分析
用工業、農業、生活等用水量對地表水水量進行還原,可以得到安圖縣時間序列為1956—2010年和天然年徑流數據系列值。
確定以1986年突變時間為界,統計1956—1986、1987—2010年的2段安圖縣的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以及徑流系數和徑流深,計算結果詳見表1。

表1 安圖縣前后2階段水文要素統計表
地表徑流源自天然降水,降水經匯聚形成地表徑流,當降水量有較大變化時,地表徑流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從表1中可以總結出,降水兩段差為20.6mm,比前一段增加了2.78%,徑流深也增加了3.5mm,增幅為1.10%,徑流總量增加0.25億m3,從趨勢來看,隨著降水量的略有增加,徑流量也有增加的變化趨勢。
單位降水量形成的徑流深即為徑流系數,它能夠反映出自然地理要素對流域內徑流關系和降水的影響。根據表1,兩階段徑流系數變化較小,可以確定安圖自然地理要素沒有發生較大改變,表明流域的下墊面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也沒有發生較大變化。
1.3.2 降雨趨勢變化
根據安圖縣的M-K突變檢驗結果,可以確定1986年為降水序列突變起始時年,雖然從總體趨勢上來講是增加趨勢,但顯著性水平還不夠。
第1次水資源評價的時間序列為1956—1979年的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23.21億m3;近期1980—2000年的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23.7818億m3。序列為1956—2000年的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24.2598億m3。近期21a的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比第1次評價結果增加了0.573億m3,增加2.47%,比長系列值減少0.478億m3,減少1.97%。
2001—2010年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0.2551億m3,與1956—2000年多年平均徑流量比較,減少16.5%,其中,布爾哈通河區減少6.97%,二道松花江區減少17.9%。
第1次水資源評價地下水資源量5.39億m3/a,第2次水資源評價地下水資源量為5.4122億m3/a,相比增加0.41%。可開采量基本持平,本次評價可開采量2.7924億m3/a。本次評價對山丘區按《評價細則》要求進行了地下水可開采量計算,因此,安圖縣地下水可開采量減少很小。
安圖縣降雨徑流關系從變化趨勢來看,雖然降水有少量增加,但徑流量也表現出增加的趨勢。從徑流系數來看,自然地理要素沒有發生較大改變,表明流域的下墊面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沒有發生較大變化。地表水資源量與長系列相比有減少情勢,而地下水資源總量略有增加,然而可開采量則基本沒有變化,與往年持平。
[1]安圖縣河湖健康評估報告[R].松遼水利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016.
[2]安圖縣水資源保護規劃[R].安圖縣水利局,2017.
[3]梁艷芹,張瑞云.石家莊市水資源演變情勢分析[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