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政,胡 偉,賈業貴
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長期基礎疾病及出血后的禁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既往研究報道,這類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高達60%以上[1]。營養狀況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院內死亡不良預后密切相關[1],因此,早期有效糾正營養不良狀況有重要意義。腸內營養不僅能改善患者營養狀態,還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患者免疫力[2-3]。但目前臨床上消化內鏡止血后,大多采取禁食的措施,早期應用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及護理還較少。本研究評估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營養狀況,并分析早期應用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及護理的療效,以期為臨床應用積累經驗。
1.1 病例資料 納入筆者醫院及武漢市第一醫院消化科2015年9月~2017年1月收治的95例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選患者均經胃鏡檢查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并予以內鏡下止血治療,病情穩定。排除其他類型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腎損害等其他基礎疾病患者。其中男性 58 例,女性 37 例,年齡 53~77(63.5±9.8)歲。依據患者入組日期分組,單號為營養組(48例),雙號為對照組(47例),兩組一般資料等及治療前NRS2002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內鏡下止血治療。對照組術后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包括督導患者禁食水2~3 d,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患者逐漸開始流質飲食,并且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積極行心理疏導。營養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于術后12 h內開始給予腸內營養,具體措施:常規留置鼻胃管,輸注營養制劑瑞能(華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723),第 1 d 輸注量為 5~8 ml,輸注速度 20 ml/h。輸注時密切觀察患者不良反應,如出現不耐受情況則立即停止輸注;以后根據患者營養狀況逐日增加劑量至20~25 ml,輸注速度可增加為100 ml/h。治療4 d后,如患者病情平穩,無再出血發生,則可逐漸添加流質飲食,并根據患者營養狀態適當調整營養制劑輸注劑量,共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在患者入組時,評估患者的體質指數(BMI),檢測血漿白蛋白(ALB)、總蛋白(TP)等營養指標,根據NRS2002營養風險評分量表評估患者營養狀況。治療1 w及2 w后,再重復測量患者BMI指數、ALB、TP等營養指標的變化。統計患者住院時間及治療期間再出血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營養指標變化 治療前兩組的ALB、TP水平均偏低,NRS2002評分>3分者占70.5%。治療1 w后,營養組BMI指數、ALB、TP水平開始較治療前升高;治療2 w后,以上指標與治療前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且ALB、TP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對照組治療1 w和2 w后,以上指標與治療前相比均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營養指標比較
2.2 兩組住院時間及并發癥比較 營養組平均住院(15.8±4.2)d,顯著少于對照組的(18.3±4.6)d(P<0.05)。兩組治療期間腹瀉、惡心嘔吐、肺部感染、胃儲留等并發癥的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但營養組持續性腹水及再出血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 0.05),見表 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比較[n(%)]
本研究結果提示,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較高,NRS2002≥3分的比率為70.5%。文獻報道,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61.5%存在營養風險,而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營養不良風險則高達69.4%[1],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內鏡止血治療術后通常要求患者禁食,這進一步加重了患者營養不良風險。營養狀況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周嘉寧等[4]研究表明,白蛋白濃度>31.5 g/L為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套扎后早期再出血的保護因素。韓菊平等[1]研究也證實,NRS2002升高可以有效預測患者住院期間再出血和院內死亡。因此,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腸內營養(EN)是通過正常生理途徑補充營養,能有效改善患者營養狀況,促進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炎性反應,改善各類重癥患者預后[2,5-6]。較多研究均證實,EN改善患者營養狀態的療效優于腸外營養,且能有效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對肝腎功能影響較小[7-8]。本研究營養組于消化內鏡止血后12 h內給予EN支持治療和護理。治療2 w后,營養組營養狀態明顯改善,ALB、TP均較治療前水平明顯提高,而且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早期EN治療及護理能改善患者營養狀況。營養組平均住院時間較對照組顯著縮短,且持續性腹水及再出血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證實早期EN支持治療能促進患者康復,可降低持續性腹水及再出血的發生。
本研究營養組EN制劑的輸注采取逐漸增量的方式,并密切關注患者的不良反應。EN輸注4 d后,如患者無再出血,生命體征平穩,盡量開始流質飲食,并根據患者營養狀況逐漸減少EN劑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營養組并發癥的發生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提示早期EN較為安全。危娟等[9]研究發現,EN期間EN制劑日用量、EN實施天數等為腹瀉的危險因素,而逐漸增量輸注可以降低腹瀉的發生。因此,在實施腸內營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嚴密觀察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尤其是實施EN的第1 w,EN制劑不宜輸注過快,使用天數不宜過長。
總之,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營養狀況普遍較差,早期EN支持治療和護理能改善患者營養狀況,降低再出血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
[1] 韓菊平,劉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營養狀態對臨床結局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3):282-284.
[2] 靳智勇,任海燕,梁俊國.腸內營養輔助治療對食管癌患者術后吻合口瘺的預防及對免疫能力、愈合進程及營養恢復的影響[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7,33(7):1076-1081.
[3] 陳健,王磊,李炳慶,等.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對急性重癥胰腺炎腸黏膜屏障功能及細菌移位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2014,(12):3325-3326.
[4] 周嘉寧,魏志,孫自勤.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套扎后早期再出血相關危險因素的多中心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6,24(7):486-492.
[5] 王東升,仲蓓,趙萍,等.結直腸癌患者術后早期給予腸內營養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10):977-980.
[6] 黃明火,張正洪.經鼻胃管早期規范化腸內營養對顱腦損傷患者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6,37(6):888-891.
[7] 于志娟,朱雪娟,段善州,等.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對食管癌術后患者肝腎功能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2016,36(18):4518-4519.
[8] 陳寧,何中元,趙良柱.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在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瘺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6,19(9):1062-1064.
[9] 危娟,林鳳英,莫紅平,等.ICU患者腸內營養期間腹瀉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8):95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