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宏洋,代小春,王曉光,賈莉蓉,張 攀,張德云
隨著我國社會綜合實力的不斷壯大,醫療衛生事業的迅猛發展,醫療設備的管理已發展成為現代管理學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的新的學科,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大型醫療設備總價值占醫院設備總價值比例很大,尤其大型綜合性醫院更是如此。因此,如何更有效發揮大型設備利用率,是醫院管理層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筆者通過對某軍隊三甲醫院近3年的大型醫療設備使用情況跟蹤統計,分析大型醫療設備的收益情況,探索提高大型醫療設備利用率的措施和建議[1]。
按照原總后《軍隊醫院醫療設備管理規定》,列入《軍隊大型醫療設備管理品種目錄》的大型醫療設備包括:(1)CT、MRI、γ 刀、TOMO、SPECT、PET-CT、MM50、DSA、DR、高檔彩色多普勒超聲、準分子等15類大型醫療設備;(2)整套單價在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用于軍隊醫療機構診斷、治療、科研的儀器和裝置。
某軍隊醫院作為綜合性三甲醫院,實際展開科室多,學科涵蓋廣泛,各科室使用的醫療設備品種規格多而繁雜。為了便于統計分析,本研究主要分析單臺件價格超過100萬元以上的大型醫療設備。通過對醫院的固定資產調查分析表明,此類大型醫療設備的總價值占全院醫療設備總價值超過48%,因此,合理使用和管理這部分設備,是醫院管理決策層非常重視的問題[2]。
2.1 大型醫療設備成本組成 大型醫療設備的成本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設備的購置費用和運行成本。購置費用為固定成本,運行成本主要是指在安裝后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項費用的總和,主要包括以下幾類[3]:(1)醫療設備的折舊費:根據軍隊醫療設備管理規定,按照功能和使用范圍,給出不同設備不同的折舊年限,計算出每個月分攤的折舊費。(2)人員經費:包括醫院支付操作技師、醫生和工程師的基本工資、績效獎金和各類補貼的平均值。(3)管理費用:設備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各類維修、運行和管理費用,具體包括:設備的維修、保養、保修和維護費;水電費;運行環境空調的費用等。(4)藥品及衛生耗材費:包括設備使用過程中消耗的藥品、一次性耗材等費用。(5)其他不可預知的費用支出。
2.2 大型醫療設備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2.2.1 投資回收期法 投資回收期法是指在醫院經管科實施經濟效益分析時,該設備投資回收所需的年限。具體計算公式為:投資回收期=醫療設備投資的總價值÷大型醫療設備的年純收入。在這個公式中,大型醫療設備的年純收入就是指該設備在年運行中產生的所有業務收入扣除掉相關的所有開支后得到的凈產值,其中相關費用一般包括設備的折舊費、管理費、人員費和設備維修費等,設備投資回收期越短,則其經濟效益也就越好[4]。
2.2.2 投資回收率法 投資回收率法則是指該設備每一年所得到的凈收入和投資總額之間的比率,投資效益率越高,則說明該設備經濟效益也就越好。
根據醫院固定資產管理規定和設備效益評價方法,以該院的醫學影像科、核醫學科、眼科為分析對象,從財務室財務核算中心調取這些科室2014年1~12月的醫療設備,對每臺設備2014年全年的成本進行分類匯總,計算得到全年的支出分類表(表1),對每臺設備2014年全年的使用情況進行匯總統計,建立大型醫療設備效益分析表(表2)。通過以上兩個表的數據分析可見,DR、東芝16排CT、GE寶石能譜 CT、GE 1.5T MRI、DSA、直線加速器、頭部伽馬刀、準分子激光的設備收入排名靠前,而數字胃腸X線機、西門子CT、Alltech 1.5T MRI、移動DR的利用率較低,相比而言收入也低。收入低的主要原因為,數字胃腸X機主要用于消化內分泌科和普通外科患者的檢查使用,每天檢查患者6人左右,每個患者檢查120元,設備利用率低,設備維修費用和運行成本高。作為三甲醫院的標準配置設備,醫院應適當給予科室支持等政策鼓勵。對于Alltech 1.5T MRI設備,日常維修費用和運行成本費用高,國產設備存在磁場、梯度系統不穩定問題,每個患者掃描序列時間長,每日檢查患者約30人次,投資回收滯后,經濟效益差,在折舊期內很難回收成本[5]。
4.1 嚴格規范申購流程 大型醫療設備的投資實質上是風險投資的一種,科室在申請購置時,醫院的醫療器械管理委員會和醫學工程科應嚴格論證把關,首先對科室提出的申請進行可行性論證,對論據不足或購置不科學不合理的應堅決抵制。評估論據主要考核使用科室購置申請前做的前期所有的準備,包括設備目前的市場前景,能否滿足未來幾年的發展需求;使用科室的預期的檢查人次、各項收入、水電費用、設備房間土建改造裝修、放射防護費用、人工成本等,要保證論據充分、數據詳實、預測科學合理、符合國家和軍隊的相關規定等。

表1 醫學影像科、核醫學科、眼科2014年醫療設備支出匯總(萬元)

表2 2014年全年以上設備各項收益分析指標(萬元)
4.2 實行責任追究制和定期考核設備使用率 隨著醫療技術和科技信息化技術的日益發展,大型醫療設備更新換代快,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精尖的醫療設備,以滿足臨床需求為最大配置即可。可實時選擇采用升級方式達到使用效果,滾動淘汰陳舊設備。通過調查發現,很多科室存在濫買濫用的問題,購買后閑置無專人負責管理,使用利用率低。建議醫院建立大型醫療設備利用率考核獎懲制度,每個月統計收入和利用率,必要時可追究責任。科室購置大型醫療設備時,首先應做好前期調研工作,要首先論證科室購買設備后預期達到的效果如何,需經過科室黨支部會議討論通過后,提交醫院器械委員會審核。審核應慎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論證,結合醫院和當地醫療市場實際情況,得出準確結論。通過審核后,按照要求填報大型醫療設備購置申請和招標計劃,按逐級上報和審批的方式購置。醫院還要做好大型醫療設備的購置計劃分析,每年逐步淘汰維修費用高、設備使用率低的設備,以最大化提高大型醫療設備的收益[5]。
大型醫療設備成本效益分析是醫院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監測設備的使用狀況,為醫院領導提供科學合理的基礎數據,更合理地把控購置,提高衛生服務能力,從而為醫院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和服務社會的能力。
[1] 孔秋楓,房燕玲,湯志衛,等.大型醫療設備綜合效益分析[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07,6(18):37-38.
[2] 林曉東.大型醫療設備經濟效益分析在醫院管理中的價值[J].醫院管理,2011,32(12):1966-1967.
[3] 王忠明,張兵,馬忠,等.百萬元以上大型醫療設備的成本效益分析[J].醫藥論壇,2007,1(4):62-63.
[4] 劉長纓,李梅,陳美玲,等.大型醫療設備成本效益分析[J].中國醫學裝備,2015,2(12):101-102.
[5] 汪君,李清華,余浩杰,等.大型醫療設備帶給醫院經濟效益的循證研究[J].醫療衛生裝備,2012,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