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6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能戒除(濫用)畜禽抗生素的習慣嗎? 福州丘陵地帶,數英畝沙沙作響的竹林簇擁著一座小型養殖場。在中國,這類非同尋常的養殖場具有開創性——采取天然養殖方式。在工業化養殖行業工作多年后,孫先生(化名)希望創造一個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為理念的養殖空間。他夢想生產優質有機農產品,并打造讓人們分享自然養殖理念的平臺。該農場不使用抗生素,這里的豬和雞的活動量很大。
孫的夢想與擔憂與正越來越多使用抗生素、生長激素的中國養殖業有關。中國如今是全球最大的農用抗生素消費國,消耗量幾乎是美國的8倍。研究發現,中國每年消耗16.2萬噸抗生素,其中52%進入畜牧業。而在美國,畜禽每年消耗70%的抗生素,約1萬噸。
在附近截然不同的另一養殖場,張先生(化名)正利用相對更典型的密集養殖方式大規模養豬。“無論生病與否,這里的每頭豬一生都吃兩次抗生素。我們盡量避免把抗生素摻入飼料,但許多養殖場都那樣做,很普遍。”他估計藥物約占飼養總成本的2%至10%。“如今所有人都在使用抗生素,利潤驅動一切……”
養殖場大量使用抗生素被視為(如今)細菌抗藥性猛增至關重要的原因。2015年復旦大學對1000名江浙滬學童進行尿檢發現,60%尿樣至少含有一種抗生素,25%含有兩種,其中一些藥物僅能用于畜禽。研究發現,兒童時期暴露在抗生素環境下會導致肥胖風險增加2倍。環保人士說,中國政府正縮減獲批的畜禽抗生素名單,但養殖場仍能在沒有處方的情況下獲得并使用抗生素。
如今中國豬肉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一半,雞和牛的養殖量也緩慢攀升。政府在努力解決抗藥性問題。北京正大力打擊養殖業中常見的預防性用藥問題。
但說服眾多養殖場停止使用抗生素并非易事。張說:“盡管有些抗生素已被禁用,但一些養殖場仍在(偷偷)繼續使用。”孫堅信政府會迅速解決問題,但他對未來(的評估)很現實,“政府正密切關注這種現狀。他們需讓養殖戶了解濫用藥物的危險,需樹立典范。政府已開設培訓課程、張貼宣傳畫并制定新證書。但執行和監控將是最大挑戰。”▲
(作者夏洛特·米德赫斯特,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