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國強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中。有很多因素影響全球變局或者全球化未來走勢,研究者要在其中盡可能把握一些最重大的決定性因素,至少有三個維度需要關注。
第一,技術進步的維度。當前我們面臨新一輪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技術革命,但不限于信息技術,很多技術突破已經開始影響全球格局。比如各國的比較優勢決定了全球經濟分工的格局,勞動力成本低過去是發展中國家的優勢。但信息化時代會改變很多產業的特性。過去幾十年,紡織工業毫無疑問是勞動密集產業,但今天我們再看會發現,紡織業已經完全成為資本密集產業,自動化程度非常高。未來還有更多產業由于智能化發展而帶來特性轉變。
那么,全球的產業未來怎么布局,向什么樣的國家集中,過去幾十年產業不斷轉移的格局會不會改變?我們需要把握技術進步帶來的不確定性。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因為技術進步,全球的分工會越來越細、越來越深,這就要求全球化、全球的規則更加自由、開放、便利,來適應生產力布局的需要。技術進步會繼續給全球化提供強勁動力,但是未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全球化形式和內容,以及所帶來的世界格局變化,恐怕會和過去有所不同。
第二,制度的層面。所謂全球的制度就是全球的治理體系。當今的全球化、全球治理體系,總體來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主導,在上一輪全球化被打斷后,對大蕭條的貿易政策以及二戰的反思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個治理體系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給全球和平、繁榮提供了保障和促進。當然,它也不完美。比如這種治理體系的組織機構碎片化、決策效率低、缺乏包容性、公平性等等。但總體來看,它適應了全球化的需要,也確實要不斷地去改革和完善,進而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但是美國采取一系列所謂棄約行動,這種政策轉向會對很多國家產生深遠影響。未來會聽到兩種不同聲音:一種聲音強調開放、自由、合作、共贏;另一種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未來全球經濟治理向什么方向走,對整個全球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當然,從一個很長的歷史跨度來看,全球化不可逆,而且回顧歷史,全球化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沒有被打斷過。
第三,大國博弈。全球是每一個人的,每個人都有權影響全球未來的走勢,但毫無疑問大國的影響會更大一點,所以大國不能夠僅僅限于為本國服務,而是要把本國利益、人類利益、全球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全球格局的變化就是大國之間相互博弈的過程。毋庸諱言,今天全球格局在加速變化,比如,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在全球的貿易、投資和全球經濟增量中的比例都有大幅提升,而全球治理體系還沒有真正能夠反映這種變化。守成國家希望能夠保持自己的地位,這無可厚非,因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在競爭和合作中不斷推進的。國家間的競爭有利于人類進步,但是競爭要講規則、底線,否則人類和平就不能保證。
那么當今的規則是什么?就是人類經過幾千年好不容易得到的全球規則。在全球大格局變化時,不同理念、不同政策取向、大國之間的博弈會帶來不同結果,我們希望能夠看到是在規則基礎上的和平競爭,讓各個國家能夠在合作和競爭中使人類不斷走向繁榮。▲
(作者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是作者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的2018全球智庫創新年會上的發言整理)
環球時報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