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往年北京車展不同,今年除了外形炫酷的跑車,人工智能、新能源和無人駕駛等新技術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資料顯示,今年的北京車展吸引了來自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家參展商,共展示車輛1022輛;其中,全球首發車105輛,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16輛,跨國公司亞洲首發車30輛。
據悉,本屆北京車展上,除特斯拉、騰勢、長江、前途以全新的面貌展出之外,蔚來、Polestar、奇點、愛馳、威馬、拜騰、正道、歐拉及云度等新勢力首次登陸北京車展。超過10家的新造車企業,共推出了21款新車。不少媒體喊出“新造車勢力集體亮相”的口號。毫無疑問的是,經歷了籌資金、建團隊、抓研發等準備環節之后,量產產品的落地已經成為眾多新興造車企業現階段工作的重點。
與去年上海車展時蔚來的一枝獨秀不同,本屆北京車展將把這些造車新勢力們“打包”拉到鎂光燈下,為它們提供第一次與傳統車企同臺競技的機會,這也被普遍認為是此次車展的最大看點之一。過去數十年,全球汽車產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龐蒂亞克、大宇、羅孚、薩博、奧茲莫比爾、水星和土星等曾經名震一時的汽車品牌都已消失,而滴滴、優步、 Waymo、特斯拉們風頭正勁。事實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汽車市場的需求量都正在接近 “天花板”,整個行業該如何應對挑戰成為汽車人們無法回避的話題。而2018年,也被認為是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市場分水嶺的一年 。
有人曾分析,“新經濟時代”的特點是共享、服務、智能。對于汽車產業來說,僅僅完成交通工具功能已經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怎樣將汽車的功能拓展至最大化,讓消費者擁有更好的體驗,這才是新經濟時代車企應當思考的問題。所以,這些新勢力新品牌以量產的姿態走到了大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