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管曉旭 管玉琳
摘 要:在城市的各個環境中,人們在欣賞建筑周邊美景的同時,也會有能夠找到一個能容納他們開展各種活動的空間的需要。而能夠滿足他們使用需求的空間可以是“灰空間”,這類空間往往是使用頻率較高、人們會在這個場所中逗留時間較長,在這個環境中它能夠滿足人們一般的行為需求、活動目的以及各種對私密及安全相關的心理需求。
關鍵詞:城市空間;灰空間;建筑;自然
一、引言
20世紀,日本著名建筑設計師黑川紀章率先提出了“灰空間”這個理論。他指出這種空間是“緣空間”,即處于室內外、公共和私密空間之間的一個空間,這種夾在其中的中介空間現在就被稱為灰空間。
(一)灰空間在城市傳統建筑的運用
中國人早在黑川紀章前就已經將灰空間這種概念運用到了中國的傳統建筑中去了,這種關系可以在中國很多傳統的建筑中看出來,如院落較小的南方民居庭院,這些庭院一般會用于通風、采光排水等,空間尺度適宜,夏天會比較涼爽。此外,廊棚也是典型的灰空間的技術,在昆山的周莊古鎮,黑色的瓦屋頂建筑的廊道沿著河流建造,讓往來的商客免受日曬雨淋之不便。這樣的空間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良好的空間體驗,還成為了室內外的媒介,方便建筑內外的交流。
這些例子充分表明,在中國,古代的園林匠師已經意識到了灰空間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及愉悅感受,例如亭子,這種富有中國特色的建筑,不光是款式豐富,富有詩意,又體現空間感。它是一個四周鏤空的建筑,將外部空間的景觀引入亭子里,加強了內在與周邊環境的聯系。因此,亭子這樣的空間將自己有限的空間融入到無限的空間中去,這樣的空間在園林建筑中聯通了人和景觀的關系。
因此,中國在古建筑亭,特別是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極為廣泛,小空間變成一個大的空間,在意境上將主觀、客觀景物突破有限進入無限,讓人們對周圍的風景,歷史和人有一種哲理的感受和理解。
(二)灰空間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
無論是功能性的還是心理性的需求,灰空間的存在可以給其明確的定義,或選擇給其以多義性,其靈活的定義方式受到了人們的喜愛。黑川紀章說,空間是被視為減少現代建筑造成的情感疏離的重要手段,將城市空間分隔為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當我們認識到灰色空間存在的意義時,人們也開始在現代的城市建設中使用這種空間。灰空間在城市中的應用表明了人們在建筑內部時,往往希望能夠與自然有更密切的接觸。
灰空間在城市建筑中典型的存在就是陽臺,它直接將人和外部的空間聯系起來,人們可以呼吸戶外的空氣,也能近距離地與自然的交流對話。在室內裝飾設計中,“入口”也是灰空間的一種,它與客廳一般來說是沒有明確的界線的,它起到了一個室外到室內緩沖的作用,如果加以設計,還會有裝飾空間的作用。由于灰空間的特性,人們往往會在這樣的空間停留,所以對于商業建筑來說,灰空間的存在很有可能會給商家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灰空間的存在更能表現設計師對于人與空間這一關系的重視。對于居住空間來說,灰空間的存在可以提高居民在自己的居室內的空間體驗質量,但是在一些氣候惡劣的地區,由于類似天氣寒冷、風沙大等不利天氣,灰空間的設計就需要一些建筑技術手段來輔助。在辦公建筑中設計一個灰空間,工作之余,在灰空間的停留也可以使其在工作之余能夠緩解壓力,增加工作的積極性,灰空間的存在不僅僅改變了建筑的空間,還改變了人在建筑中的行為及心理狀態。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除了空間分割,在色彩、肌理等方面,還有“灰色空間”理論,如冷、暖、軟、硬搭配的過渡。這在生活中也起著調節作用,對人們的活動及心理行為有著很明顯的影響。心理學家認為,通過對周邊的環境及事物進行改變,能夠對身心起到一個緩釋壓力的作用,而身處灰空間這樣的環境,外部不斷變化的環境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調節心理狀態的作用。
二、灰空間的生態性創作手法
為提高人在建筑中的體驗同時,能夠節約能源,人們往往會在建筑中引用一定的生態措施,因為灰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小氣候,所以灰空間也有一定的生態,遮陽,節能作用,這將是當代建筑的灰空間發展的新方向。
(一)對于一棟建筑來說,入口空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
它具有交通疏導、人流配送等功能。它是建筑外部與建筑內部的過渡空間,考慮到其所在位置,如果設計合理,可以將入口這一部分空間當作城市空間的休憩場所。在建筑創作中,生態設計方法可以設計框架、墻、柱、綠化等形式,賦予入口空間以空間轉換的概念,將建筑與城市環境能夠良好結合起來。擴大入口,不僅能將遮陽、通風、節能等功能賦予給這個空間,另一種程度上還擴大了城市廣場的面積,彌補城市廣場存在的不足。
(二)對于中國來說,庭院就是典型又傳統的灰空間
這樣的空間形式是依靠先民的生活經驗創造出來的。“庭院空間”在中國存在已久。中國崇尚自然崇尚中庸。院落空間很好表達了一種自然與建筑內部空間的一種平均主義。庭院中間的煙囪效應能夠有效改善建筑的通風效果,使建筑有一定的生態功能。現在,“庭院空間”已成為人們的最愛。在一些住宅、寫字樓中,庭院空間有著廣泛的應用。
(三)在很多的商業建筑中一般都會設計一個大型的中庭空間
這個空間垂直貫通了整個建筑,中庭頂部一般會開一個比較大的可部分開啟的天窗。在冬天關閉起到一個溫室作用,減少取暖費用;夏天中庭空間內部和外部的室內和室外的空氣流的壓力差形成了煙囪效應, 室內外空氣的交換不僅能夠排出多余的熱量,還能維持建筑內部空間的空氣質量的穩定,也節省了制冷的費用。此外,可以在中庭種植一些植物,其也能夠改善室內空間質量。
(四)作為一種灰色空間類型,“架空空間”有著悠久的歷史
“架空空間”是人們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建立起來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是生活方式的另一種的體現。因為地理環境,西南地區的西雙版納,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沼澤地,亞熱帶森林區交界處,形成了干欄式民居形式;在湘西,土家族人用木撐干柱和河崖凌空建造房屋。
當代的建筑已經開始深思傳統建筑其內在的優秀建筑技術,例如在冬冷夏熱的地區采用底層架空的設計方法,這樣的設計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改善空間局部的小氣候、防潮、通風等作用,也為人留出了一定的活動空間。
三、結語
灰空間這個概念雖然是現在非常流行的建筑術語,但是在建筑中早有應用。對于現代城市來說,灰空間是城市環境與城市建筑過渡的空間與媒介,灰空間的存在能夠幫助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交流,將城市空間不斷細化,將人、建筑、自然達到真正的和諧統一?,F代城市對于生態建筑愈發重視,將生態建筑與灰空間結合起來,并且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修正和完善建筑美學的格局,逐漸形成富有詩意的生態建筑,灰空間為建筑與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鄭時齡.黑川紀章[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張勛祥.淺析中國傳統建筑空間形態[J].工程與建設,2009,(03):324- 326.
[3]楊春艷,馬輝.淺談灰空間與人的心理[J].華中建筑,2004,(02):52- 54.
[4]王婉娣.基于健康理念的城市居住空間設計探討[J].工程與建設,2008,(06):768-769,772.
[5]蘆原義信.外部空間設計[M].尹培桐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5.
[6]莊琳.“休閑”與設計———論城市公共休閑空間的設計[J].工程與建設,2009,(02):181-183.
作者簡介:
王薇,河南工業大學教授;
管曉旭,河南工業大學研究生;
管玉琳,中鐵四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