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振鋒
【摘 要】現如今,計算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計算機相關學科的教學工作也越來越重要。基于此,論文結合我國信息化技術發展的現狀對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教學進行了研究和改良,并根據微課程特點和實際教學情況指出了微課程設計與開發的詳細措施。
【Abstract】Nowad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 and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related subjects is also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ased on this,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paper studies and improves the micro course teach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detailed measures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 course and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設計與開發;應用特點;措施
【Keywords】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micro cours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measure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5-0090-02
1 引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教育信息化已經進入了微時代。在現代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微課程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種非常主要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同時基于其短小易懂、靈活性強的諸多特征,對于提高計算機及相關學科的教學水平有著很大的幫助。而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來說,其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入門學科,更是充當著門檻的作用,因此優化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迫在眉睫,值得我們給予足夠的重視[1]。
2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發展現狀
當今時代,學習計算機應用及操作技術已經成為在社會上立足的必備技能之一,同樣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逐漸推進,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重視起計算機應用基礎這一基礎計算機課程。但是,由于諸多因素影響[2],很多高校開展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仍不高,首先,多數教師和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認識程度也不夠到位,再加上該課程多為理論課程,本身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起來很難提高注意力;其次,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的教學模式較為傳統,但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適用于操作性較強的計算機學科,因此很多學生并不能對計算機教學產生興趣,進而便導致了學生學習成績的下降;最后,雖然很多高校都已經逐漸引進了一批又一批先進的計算機教學硬件設備,但仍有許多學校的領導缺乏對于計算機教學設備的重視,導致學生很難接觸到最尖端的計算機技術和設備,此外,受硬件質量的影響,教學設備多不能與教學相適應,學生的學習體驗極為不佳,這也是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效果較差的一大原因。
3 微課程的定義
微課程在我國尚處于發展中階段,微課程的定義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從有關專家學者和以往的研究文獻中,我們可以將微課程整理成以下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微課程指的是微型視頻教學,視頻是它的主要表現形式,獨立性強是它的主要特點,通過視覺和聽覺將所學知識點直接有效的傳播出去,同時,制定方式單一而豐富,可以根據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學生上課的興趣愛好等等來制定。
4 微課程的特點
4.1 授課時間短
微課程一般具有較短的時間,這就使得學生不會在學習微課程時感到乏味,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習內容并調動自己的積極性。此外,大多數微課程均是圍繞某一個知識點來進行延展,因此學生可以更好地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并接收新知識,同樣,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利用微課程學生可以快速掌握各個知識點的內容并將其聯系起來,進而能夠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4.2 自由度較高
基于微課程容量較小、內容豐富的特點,教師可以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過程中的難點、疑點、重點制作成微視頻,并將其上傳到教學網站上進行共享,一方面學生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進行學習,自由度較高,另一方面對于提高教師知名度,促進教師間交流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4.3 趣味性較高
與傳統教學模式多采用的紙質教學、板書教學以及口頭教學所不同,微課程的教學視頻色彩鮮明,趣味性較強,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創造一個互動式的教學環境,這樣學生的專注力也會明顯提高。同時,很多校園平臺在展示微課程之余也會配以對應的考試,學生在觀看完微視頻后可立即對自己的掌握程度進行測試,一方面可以加深知識點的記憶,另一方面也減少了紙質試卷所帶來的浪費。
5 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設計與開發質量的具體措施
5.1 微課程設計與開發理念
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其設計與開發流程包括以下八個步驟:第一,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對微課程的教學主題和教學目標進行確定;第二,根據所選教學內容的知識點,確定其中的難點、重點和疑點,并結合實際教學過程逐漸細化各類知識點;第三,設計所選微課程課時的教案、課件、練習;第四,錄制視頻;第五,對微視頻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第六,運用微課程進行教學,盡可能發揮出微課程的教學效果;第七,對微課程的使用過程和使用結果進行反饋和調研,客觀評價微課程的質量;第八,通過修改和管理對微課程資源進行優化和完善。
5.2 優化微課程選題
微課程選題工作是微課程設計與開發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要想通過幾分鐘的視頻完成整個知識點的教學,就必須做好微視頻教學主題的選擇。具體來說,由于微視頻應盡可能地用較短的容量闡述出較詳細的內容,因此在選題時應注意盡可能選擇那些實際教學工作中較為獨立以及較難的知識點,同時應以常用知識點為中心構成知識網絡,一方面方便學生對知識點的延展,另一方面也可促進學生發散式思維的建立。同樣,在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的選題時,應結合教材目錄選擇直觀性較高的主題,如“計算機的發展”、“計算機硬件簡介”、“計算機應用軟件”等等。
5.3 優化微課程結構
上文我們提到,微課程雖然容量較小,但每一個微課程都會包含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點,因此如何設計微課程的結構始終是教師所頭疼的難題。優秀的微課程,既要包括對知識點的詳細講解和延伸講解,又要包括適當的互動和創意。基于此,首先,教師在設計微課程時應積極應用移動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盡可能多的與學生進行互動,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使教學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特點,使微視頻貼上自己的標簽;再次,教師應盡量使用啟發式和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視頻產生更大的興趣,幫助其投入到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的學習之中;最后,教師應在每個微視頻結尾添加適當的總結和點評,其中應包括對重點知識點的說明以及其他相關微視頻的推薦,這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
5.4 優化微課程錄制
微課程錄制是微課程設計與開發過程中使用工具最多的環節,一般情況下需要用到耳麥、話筒、計算機和視頻錄制軟件等諸多軟件。首先,教師在進行微視頻錄制前,既要將話筒、耳麥等設備調節到最佳狀態,又要充分做好自身的準備工作,防止因身體狀態導致視頻錄制的中途中斷;其次,在錄制微視頻的過程中,教師應保持平穩的氣息,語音應盡量生動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最后,微視頻錄制完畢后,教師可利用視頻美化軟件對微視頻進行修剪和美化,盡可能使微視頻更加美觀、清晰、賞心悅目。
5.5 提高教師素質
究其根本,微視頻只不過是將教師的課堂講解過程錄制下來而已,但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決定著微視頻的質量。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確保微視頻中闡述知識點的語言足夠精煉,同時,基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一既涉及理論又涉及操作的計算機入門課程,教師應以更加淺顯易懂的方式演示不同知識點,尤其是在講解計算機操作技巧時,教師可以采用詳細的口頭講解與清晰的畫面演示相結合。此外,作為微視頻的主角,教師不僅應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專業知識上過關,更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可視化教學和語言表達技巧,應學會在最短時間內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
6 結語
綜上,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計算機的入門課程,借助微課程進行教學是十分必要的,而對于高校來說,只有不斷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授課教師的綜合水平,熟練計算機各種技術設備,才能真正發揮出微課程的教學效果,才能確保高校學生尤其是計算機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掌握。
【參考文獻】
【1】王菲.《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J].數字通信世界,2017(10):253+220.
【2】黃金鳳,曾凌靜.基于《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的設計[J].福建交通科技,2016(06):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