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
2018年5月3日,雷軍在香港地區拜訪了李嘉誠,簽署了跟長江和記集團的全球策略聯盟協議。同一天,小米提交了招股書草擬本,這個來自湖北小鎮的男人帶領一幫商界大佬掀起了“我是誰,我為什么而奮斗”的營銷大潮。同一天,小米正式提交IPO招股書。很快,雷軍將攜小米再度現身港交所——11年前,雷軍奮斗了16年的金山軟件(03888.HK)登陸港交所,但短短兩個月后,他就從金山離職。
20年前,29歲的雷軍出任金山重組后的CEO,由此奠定了他在IT圈的江湖地位。那時,馬云在北京到處碰壁,馬化騰是一位普通工程師,李彥宏人在美國,周鴻祎每天擠3個小時公交上下班。
作為中國IT界最年輕的“老革命”,雷軍參與和見證了中國互聯網和IT史的風云變幻,先后成就金山和小米,更讓他成為“中國IT界活化石”和“燒不死的九頭鳥”。尤其是小米的成功,更成了他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1年夏天,雷軍在后海一處僻靜會所召開了一個小型的媒體溝通會,宣布了兩件事:一是MIUI是他做的,二是小米下個月推出手機。當時現場稀稀拉拉坐了十幾個記者,雷軍對著臺下重復了兩次:我有點害怕失敗。
一個月后,他以一種類似蘋果發布會的形式,一個人站在舞臺中央,完成了兩個小時的演講,正式推出小米手機。“創業就是跳懸崖,我40歲,還可以再次為我18歲的夢想再賭一回。”
1991年7月,雷軍離開武漢大學,來到北京。最初他被分配到北京近郊的一家研究所。同年11月4日,他在一個計算機展覽會上,見到了仰慕已久的“WPS之父”求伯君。作為系里20年來僅有的兩個拿過“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滿分成績的學生之一,沒過幾天,雷軍就收到了求伯君的邀請,并正式成為金山王國的第6名員工。
兩年后,雷軍從程序員變身金山的總經理。做技術出身的雷軍缺乏市場營銷經驗,為了能帶領好整個團隊,雷軍一有機會就去跑市場,去學習營銷經驗。他強制自己改掉身上完美主義的程序員的怪癖,用寬容的心態去管理,并道出了自己的管理心得——讓眼里能揉得進沙子。
1998年8月,聯想集團注資900萬美元購買金山30%的股份,成為金山單一最大股東。金山重組后,雷軍成為了CEO。
技術出身的雷軍,管理水平并不高,他決定把管理當作程序來做。他總結了三句話,管自己以身作則,管團隊將心比心,管業務身先士卒。雷軍對待工作的高度熱情感染了每一個金山人。媒體評價金山是“一個瘋子帶著一群瘋子”。
董事長該干啥?雷軍琢磨了一下,主要有三點:1、什么時候做什么樣的事情,這決定了公司的方向和戰略;2、用什么樣的人來干這件事情,尋找德才兼備的人不容易;3、怎么讓人有動力愿意打仗,怎么樣能夠把事情做成。做好這個位置,最重要的是看人看事的眼光,是經驗、閱歷和胸懷。
辦公軟件業務遭到微軟的碾壓式競爭,毒霸和詞霸這樣的產品競爭激烈,盜版泛濫。2003年,雷軍向董事會提出要做網絡游戲的想法。《劍俠情緣》網絡版的成功讓金山賺得盆滿缽滿。網游為金山提供了繼續前進的保障。金山在2007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就是2004年全年收入的近十倍,正是網游的不俗成績促成了金山的成功上市。
2007年10月9日,金山軟件成功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成為繼騰訊和網龍之后,第三個在香港上市的網游公司。不過,他奮斗了16年的金山,上市時市值才6億多港元,只是主流互聯網公司的零頭。
金山上市,雷軍最大的感受是“無債一身輕”,首先,是還了求伯君和張旋龍的知遇之恩,使公司發展到一個相應的規模;第二,IPO的完成也讓之前投資金山的私募得以賺錢退出;第三,讓一起打拼多年的金山同事有了可觀的回報。
從22歲到38歲,雷軍為金山工作了16年。但在金山上市僅兩個月后,雷軍就毫無先兆地宣布,因“健康原因”辭去金山總裁兼CEO職務。
盡管雷軍解釋自己離開金山是因為“身心疲累”,但很多人還是猜測他跟求伯君之間日漸產生的分歧是他離開金山最主要的原因。求伯君對WPS的感情很深,有著強烈的挑戰微軟霸權的民族情緒,而雷軍則是個實用主義者,認為光有理想不能當飯吃。與求伯君之間的分歧讓雷軍的很多想法難以落實。
雷軍想把金山打造成一個全新的IT企業,他對記者說,金山未來的發展應該是這樣的:不再沒完沒了地賣軟件、不再沒完沒了地推出新的產品包,而是把營銷、研發都植根在互聯網上,充分把握互聯網的口碑效應和人際傳播,用高品質的軟件產品以及便捷、完善的服務來支撐高速業務發展。
“其實我覺得一個公司改變自己的DNA ,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軟件跟互聯網公司有多近,但是轉型起來有多困難。”盡管金山的轉型并沒成功,但他對互聯網行業仍充滿希望。他意識到:要真正利用互聯網平臺成就一番事業,改造一家公司是不可能實現的,做一個真正的互聯網企業必須從零開始。
雖然雷軍最終推著金山上了市,但那段經歷在他印象中顯然并不快樂。在金山進攻游戲領域的時期,雷軍在一次拓展訓練中發表講話,說自己不容易,大家不容易,活得太窩囊,說到動情處潸然淚下。當時,二十幾個副總裁和部門經理擁上去,把雷軍團團圍住,大家抱頭痛哭。
“再創業小米,我就有一個觀念,我們一定要開開心心的,順勢而為。”就算在2016年,小米手機銷量經歷滑鐵盧之后,雷軍在年會上也只用一句話總結,“2016,開心就好”。
為什么每周上7天班,每天晚上12點以后下班的雷軍,反而沒有在金山獲得預期的成功?
雷軍一直在反思:“為什么有人付出100%努力只能換回20%增長?反之,有人付出20%的努力卻能獲得100%的回報?我當時就是堅信我還會再干點別的什么事情,我就像一輛坦克車,什么障礙都能闖過去,但是闖過去以后覺得很費勁,不順勢而為,盡管最終可能也達到了目的,但付出的代價過高,我就在想,怎么才能做得像行云流水一樣?”
“金山是軟件公司,卻是靠游戲上的市,這就是勢的問題。所以核心的問題在于我一再研究怎么提高戰術水平,而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問題出現在對形勢的判斷和考慮不夠上。”雷軍給出了回答。再后來,就有了著名的“風口上的豬”的理論。
從金山退休后的雷軍,人生步入低潮,他在后來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訪時曾這樣描述:“那半年,沒有一家媒體想要采訪我,沒有一個行業會議邀請我參加。我有的是時間,沒人記得我。我似乎被整個世界遺忘了,冷酷而現實。人情冷暖忽然間也明澈如鏡。那個階段,我變得一無所有,除了錢。”
2008年12月,雷軍已經從金山離職一年了。北京下著大雪,他和金山的老同事們在燕山大酒店對面的酒吧喝酒。由于長久以來的壓抑,加上喝了點酒,雷軍顯得很激動,“我現在的狀態和個退休老干部似的,雖然每天奔波著找投資項目,可總是覺得落寞,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么,早晨一覺醒來就開始陷入這樣的迷茫之中,然后日復一日,這樣的日子是異常痛苦的”。
“40歲剛剛開始,從頭開始唄!”黎萬強的一句話讓雷軍幡然醒悟:“現在過了不惑之年,幾乎所有人都變得怕失去。創業輸了,我會輸什么?不過就是面子。我特意查了一下,柳傳志是40歲創業,任正非是43歲,我覺得我40歲重新開始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雷軍將再次創業的陣地鎖定在了移動互聯網。盡管旁人都驚訝:為什么毫無硬件經驗的雷軍要做手機?但他很清楚,“因為,它應該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機會了”,而手機上網將成為這個時代的潮流,整個互聯網,乃至人們生活的價值鏈將無可避免地向移動互聯網遷移。
2007年1月,喬布斯隆重推出了iPhone,掀起了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的熱潮。推出僅90天,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就達到了19.59%,僅次于排名第一的黑莓。iPhone的熱銷大幅拉動了蘋果的業績和股價。2007年,蘋果的收入同比增長249%至240億美元,股價則翻了一倍多到198.08美元。
雷軍要抓住這個即將到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變成一只風口上的飛豬。
算上大學時和同學拉伙創立的三色公司,小米是雷軍的第二次創業。因為年過四十才走出低谷,他抱著不是必贏就是必輸的理念創辦小米,絕不做一家半死不活的中庸企業,因此得以體會到創業時“跳下懸崖”的感覺。
“小時候,我希望登上燈光燦爛的舞臺,渴望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小米的出現,讓雷軍離他的兒時夢想更近了步,也更有機會實現在大學時明確的人生目標——做一家世界一流的受尊重的公司。
在創辦小米之前的近3年時間里,雷軍投資了孫陶然的拉卡拉、李學凌的多玩游戲、俞永福的手機瀏覽器UCWeb、陳年的互聯網電商凡客誠品、畢勝的網上鞋城樂淘網、趙世誠的奢侈品電商尚品網等。
除了拉卡拉的支付業務雷軍坦言看不懂,投的是孫陶然這個人,其他的投資都是緊扣移動互聯網這個大熱潮。雷軍做天使投資,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幫忙不添亂”,除了放棄股權上的控制,更多的是放棄心態上的控制。
“投人不疑、疑人不投”是雷軍的投資心得,他只投給自己信任的人,人靠譜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看來,創業者除了需要投資人提供的資金外,更需要的是投資人的信任。相互了解和信任是合作的基礎,信任也是商機。
雷軍說:“我每一次投資到談妥的最后一句話我都會對創業者重申,只要你不違法,不做假賬,不影響我的聲譽,無論你干什么我都支持,哪怕是錯的。你來征求我意見我一定會告訴你我的觀點,但是我最后也一定會說全部聽你的。”
天使投資人的身份讓雷軍結識了很多朋友。在2011年8月的小米手機發布會上,他所投資的企業紛紛出來站臺。多玩CEO李學凌說,要推薦每個YY用戶買一臺小米手機,UCWeb俞永福也表示要用UC的資源推廣小米手機,凡客陳年則擔當起物流和倉儲的重任,分眾傳媒江南春直接在微博里大贊小米。這種人脈所帶來的無形關注,也給小米帶來了一定的效益。
正如雷軍所言,“商業上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像毛主席講的,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敵人弄得少少的。對我們這么小的公司最重要的是廣泛結盟,以開放心態來合作”。在走向成功時,人脈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每個人只不過是社會中的一個結,即使這個結再大,也還是孤零零的結,難成大事。想成功創業,掌握行業最新信息和動態是關鍵,而信息來自你的情報站和人脈網,這是事業無限發展的平臺。
在這段天使投資人時間里,雷軍結識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前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谷歌全球工程總監林斌。當時林斌想推動谷歌和UCWeb之間的合作,后來,他們聊的都是對移動互聯網產業和手機產品的看法。就這樣,林斌成了雷軍的第一個合伙人。
接下來,林斌給雷軍介紹了原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黃江吉、原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高級總監周光平和原谷歌中國高級產品經理洪鋒,洪峰又給雷軍介紹了原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劉德,再加上原金山詞霸總經理黎萬強,雷軍終于有了自己的夢之隊。這些擁有不同背景和技能的合伙人,讓小米擁有了打造“軟件+硬件+互聯網服務”鐵人三項模式的可能。
除了團隊的搭建,開發智能手機和軟件不同,是需要大量資金做后盾的,每臺手機都有存貨成本。雷軍是個角色眾多且頗有影響力的人,他背后少不了投資人的慷慨支持,如啟明、IGC(銀瑞達)和雷軍團隊一共出資4100萬美元,這才啟動了小米的事業。
而當小米跟硬件供應商洽談時,雷軍的朋友圈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開始,手機產業鏈的供應商們并不買初創企業小米的賬,負責硬件的周光平汲取教訓,出去跟供應商談的時候把雷軍也一起叫上。雷軍自身的人脈以及過去做的事情,為小米說服供應商加了分。
“大家愿意跟成功者合作,他們的信任也不是一上來就建立,我在這個圈內還是有很多朋友的,我不認識你,我跟他是好朋友,他跟他是朋友,這樣想辦法找到供應商董事長或CEO,找最好的渠道來介紹。”然后雷軍親自登門拜訪,他親自跑過50家供應商,到2011年4月底5月初,小米才完全搞定了供應商。
雷軍可謂是中國最早的一批互聯網創業者。早在1999年,雷軍就感到互聯網已經是大勢所趨,于是他打造了一個專業的下載網站,并給這個網站起名“卓越”。卓越網轉型圖書銷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與雷軍跟時任ChinaRen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大學同學陳一舟的一夜長談。
那天晚上,雷軍問陳一舟:“ChinaRen人氣的確不錯,但你靠什么賺錢呢?”陳一舟告訴他,只要人多的地方,都會有市場。
2000年5月,金山宣布卓越網正式改變經營模式,主營圖書、音像、軟件、游戲和玩具等文化娛樂消費產品。通過低價促銷熱門圖書音像,卓越網在2004年到達鼎盛期,銷售額達1.6億元,成為國內B2C電商的領軍者。這一年,當當的火爆讓亞馬遜下定決心加快進入中國市場,在收購當當的計劃被拒之后,亞馬遜把目光投向卓越。2004年8月,雙方正式簽約,這次交易總金額約7500萬美元。正是因為卓越網的成功,雷軍更深入理解了互聯網,期望以互聯網模式改造金山,最后卻被用來塑造了小米。
另一方面,成功的投資生涯,也讓雷軍找回了自信,他看到了趨勢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如何做一款優秀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在小米之前的近20年職業生涯里,雷軍做過電子商務、軟件、網絡游戲等不同的工作,且參與比較深,從產品研發、市場推廣、銷售到管理各個環節都非常熟悉。他的天使投資也圍繞一個大的方向——互聯網領域,包括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
雷軍之前走過的彎路,經歷過的一切最后都完美呈現在小米的身上,最終塑造了手機行業里最獨特的這家公司——以電商的方式推廣和銷售,經營社區和米粉,軟件和網游是最重要的互聯網服務。這也是小米不同于其他所有硬件起家的手機品牌的氣質——烙印在深處的互聯網基因。
有人問,為什么是手機呢?你對創新有把握嗎?
雷軍認為,創新就是要有面對失敗的勇氣和戰勝失敗的樂觀精神,要有寬容失敗的心,要創新首先要打的是心理戰。“谷歌做Nexus One不成功,不代表在互聯網做小米不成功,我的優勢就是我有互聯網的經驗。”
可以說,小米最根本的基因,就是雷軍自帶的軟件和互聯網。
成立之初,小米的規劃也是如此,先從最擅長的軟件開發開始,然后做操作系統,再到手機硬件。在操作系統的開發上,小米自創了MIUI系統,把忠粉吸納到開發組,讓他們參與管理。雷軍想好了一系列依靠互聯網的工具,探索出一個有別于SMS、飛信和手機QQ的產品——米聊。米聊、MIUI和小米手機成為了小米的三大核心產品。
小米最大程度地利用社區的方式來迭代MIUI,用戶有任何反饋,可以直接在論壇遞交,MIUI團隊會根據用戶的反饋,按照優先級列入系統改進的排序列表。在銷售和配送方面,小米最初也是借用互聯網來完成,以此干掉中間的渠道成本。
目前,MIUI已經擁有大約1.9億月活躍用戶,為內容、娛樂、金融服務和效能工具等一系列廣泛的互聯網服務打下了扎實的用戶基礎。在國內,小米開發了38個月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的應用程序和18個月活躍用戶超過5000萬的應用,包括小米應用商店、小米瀏覽器、小米音樂和小米視頻。
不過,現在的小米早已超出了軟件和互聯網的優勢領域,變身成為IoT時代的巨頭。從“軟件+硬件+服務”到“新零售+互聯網服務+硬件”,小米本身也在不斷地迭代自己。
本文參考文獻包括《雷軍:從金山軟件到小米手機》(中國鐵道出版社)、《雷軍:人因夢想而偉大》(武漢出版社)、《順勢而為:雷軍傳》(哈爾濱出版社)。
對于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或欲查看其他資本圈精英評論,請掃描版權頁二維碼,關注“新財富雜志”微信公眾號和我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