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
2018年中國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是精準扶貧。精準扶貧,不僅是今年也是未來3年的主攻方向,因為如果不解決全國最后的3000多萬貧困人口問題,中國將無法向世人宣布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畢竟消滅貧困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起碼的要求,也是實現社會公平最基本的要求。最近筆者有機會到中國西部一個貧困發生率非常高的連片貧困區域,進行為期一周的專門調研,對精準扶貧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中國經歷了40年的快速發展,貧困人口曾高達6億的大規模貧困問題已經解決,剩下來的3000多萬貧困人口之所以貧困,一定有特殊和本質的原因,他們的情況和曾經貧困的6億人口根本不同。從這次調研的結果看,還沒有被中國經濟發展所惠及的這部分人口陷入窘境,主要源于兩個基本原因。
第一,也是這次調研給人極其深刻印象的是,貧困地區極其惡劣的生態環境。我們所去之處,有深山無老林,光禿禿的荒山,即便是初夏的5月,也是寸草不生。也許百年前,那里生機勃勃,但是今天,如此惡劣的生態環境根本無法支撐現代人類的基本生活,更談不上現代化的生活。我們訪問的一些村子,村民基本處于最原始的生活狀態,連喝水都要從十幾公里之外一桶一桶挑過來。如此惡劣的生態環境下,擁有再多現代經濟技能的人都無法生存。推論非常簡單,這種極其惡劣的生態下,脫貧必須異地搬遷。
致貧的第二個因素是貧困者的心志。總體上講,他們缺乏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安于現狀、眼界局限、心志不振。在一個海拔2500米、已經脫貧的山村,一位當地的農民介紹說,他曾經就是如此窘況,幸好十年前他有機會第一次坐上火車到南方,學習了十幾天,那一次出行,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提升了他的心志。回到家鄉,他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帶動自己的家人和周邊的鄰居,想方設法發展與當地生態環境相匹配的農業和養殖業,從而實現全村脫貧。如此看來,解決貧困,本質上是人的問題,必須面對一個一個貧困戶,像繡花一樣耐心地去解決思想問題。
基于這樣的分析和觀察,我認為解決貧困尤其是深度貧困問題,必須解決好三對矛盾。
許多貧困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恰恰生態極其脆弱,比如往往是國家劃出的生態保護區、限制開發地區,甚至是禁止開發地區。這種地區,核心資源是水,為了給下游地區提供生態涵養和生態屏障,本地區必須嚴格保護生態和水源。而脫貧必須發展產業,這與生態保護產生了直接矛盾。因此,精準扶貧必須合理解決這對矛盾。
在調研中,我們還發現,盡管很多地區的生態環境極其惡劣,不適合現代化生活,甚至不適合人居,但是走出幾十公里或者一兩百公里,在同一個省的其他地區,生態環境完全不一樣。在生態環境好的地方,經濟開發的強度,按單位面積算或者按平均水的消耗量算,還是有巨大潛力的。因此,脫貧攻堅乃至經濟發展,必須要進行大規模的人口轉移,人要跟著生態走,人要跟著水走,而不是反過來,把水和其他自然資源強行地搬到現有的貧困落后地區。換言之,攻堅扶貧應該是運動戰,而不是陣地戰,應該人動起來。這當然需要非常細致、耐心的思想工作,要動員那些祖祖輩輩在生態落后地區生活的農民,心甘情愿搬到新的地方去。
這個過程與城鎮化應該結合在一起,因為圍繞著小城鎮、小縣城做產業,遠比在邊遠的農村進行三產融合要容易得多。在一些生態環境比較好的、有水的地區,可以發展高度節水的集約化產業。在開發的過程中,把資源循環利用起來,要通過最嚴格的排污控制,來加工周邊地區生產的農牧產品。
可以這么總結,扶貧的第一要義,應該是通過高強度的人口轉移,在適合于現代產業發展的地方,加大強度,進行集約化的開發,以解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這對矛盾。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很多貧困地區,也包括經濟落后地區,本地的產品雖然有特色,但是面對龐大的國際國內市場,這些產品顯得特而不貴,特而無名,特而不富。
比如我們去的這個西部地區,日照非常充分,土壤養分也充足,因此當地的土豆、百合、中草藥非常有特色。但是,這些農產品和中藥材,是一家一戶的農民自己生產的,頂多也是合作社生產的,生產規模非常有限,而他們面對的是全國統一的大市場,也包括電商統一下的市場。在這個大市場下,這種小生產非常脆弱,沒有品牌,沒有質量標準,無法打假捍衛自己的聲譽,因此很難賣出好價錢,也沒有風險抵御能力:一旦出現自然災害,農戶則遭受致命打擊;而在風調雨順之年,又容易受到谷賤傷農的危害。
怎么辦?僅僅靠本地企業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訪問了當地一家養牛企業,它與本地農戶之間建立了合作關系。該地區的天氣干燥,非常適合牛羊的生長,牛和羊不太容易生病,因此也不用打很多的抗生素,這就保證了牛羊肉的質量。但是,該企業規模太小,只能帶動幾十戶農民,很難在市場上打出自己的品牌,議價能力也很有限,同時由于規模太小,也很難給農民提供專業服務和金融支持。
從根本上講,要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必須把社會化生產的龍頭企業引入這些地區,讓這些龍頭去整合上游一家一戶的農產品企業,或者是把這些農民變成企業的職工,讓他們免受生產價格和氣候波動的影響;再或者是,由這些大企業以穩定保底的價格收購他們的產品,以及引入保險等金融產品。通過這種現代化的生產方式,來提升這些貧困戶的收入水平。
在深度貧困地區,很多人是文盲、半文盲,甚至連普通話都講不好,進城打工,路牌都不認識,問路也聽不懂。其自身的勞動力素質,跟不上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對這一問題,當地領導介紹講要大力發展教育,這肯定是對的,但是教育,本質上講是教育年輕人。當前的問題是,那些年輕時沒有受到過良好教育的成年貧困人口怎么辦?
根本的辦法是培養一大批社會工作者,讓他們深入基層,和當地的村干部緊密結合,一戶一戶地對口幫助這些農戶,盡量提升這部分人口的心志。社會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專業,筆者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工作過很多年,校園最大的學院之一就是社會工作學院,每年培養許多本科生。事實上,在打贏脫貧攻堅這一仗之后,我們在未來很長時間之內,仍然會面臨著一些收入水平落后、需要扶持的人口,而這部分人口落后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不適應現代社會的心志,這就需要細致入微地去做人的工作。從現在開始,中國需要培養一大批能深入基層、懂得貧困人口心理學的社會工作者,長期深入實際,幫助這些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這當然需要政府發力,需要教育界發力。
總的說來,中國的貧困問題在當前階段有其特殊性,其基本成因在于殘酷的生態環境和落后的貧困人口素質這雙重因素。全社會不僅現在就要想方設法從這兩方面解決以上三個矛盾,打贏扶貧攻堅這一仗,而且還要有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幫助這些經濟發展中的弱勢群體跟上整體發展的步伐,還會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因此必須要從今天就開始謀劃。
對于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或欲查看其他資本圈精英評論,請掃描版權頁二維碼,關注“新財富雜志”微信公眾號和我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