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昕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基本養老金替代率不斷降低,在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外,如何構建以個人自主養老為基礎的養老金“第三支柱”?市場認為,公募基金在普惠大眾、充分發揮養老金“長錢”優勢和實現長期穩健收益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以海外經驗來看,政府、企業、個人賬戶是養老資金來源的“三大支柱”。即便在富裕發達國家,個人賬戶依然功不可沒。但我國的個人賬戶長期缺位,居民養老嚴重依賴儲蓄,實則難以對抗現實風險。
如何提升養老金長期平均收益、滿足品質老年生活需求,形成系統、長效的個人養老金投資與市場循環的正反饋?在6月8日舉行的“中國個人養老管理的生態構建——2018中歐基金養老金融論壇”上,中歐基金副總經理許欣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增加權益類基金的配置比重,是提升養老金長期平均收益、滿足品質老年生活需求的關鍵;而未來個人養老金市場的差異化格局將體現在“產品、賬戶、場景、服務”四大核心要素上。
“我們曾做過一個數據統計,如果投資者不加任何選擇、等權重投資市場中的所有偏股型基金,盡管各基金業績表現參差不齊,但投資者如果在2001年到2006年期間的任一時點入市,只要持有十年,組合平均年化收益率近15%,累計回報率更超過300%,不但比絕大多數理財產品的回報要好很多,也遠遠超越A股指數漲幅。”許欣說。
基金很賺錢,但投資者不賺錢。為什么會有如此強烈的對比呢?許欣認為,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基金產品數量太多,投資者無從選擇,目前市場中形形色色的各類基金已經超過了5000只;其二,基金不同于一般商品,它是動態變化的,無論是組合的凈值還是投資標的本身,投資者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專業能力進行持續跟蹤;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是錯誤的投資方式所導致。
“要爭取養老投資的高收益,關鍵就是提高股票倉位;要降低風險,減少投資者出現虧損的概率,就要引導投資者做長期持有。”在許欣看來,國人對養老投資的誤區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認為儲蓄最安全,有著極度求穩的心態;二是認為養老是未來的事,年輕人不用考慮;三是認為養老投資必須每年盈利,不能有虧損。而錯誤的觀念導致錯誤決策,往往影響投資的最終結果。
“儲蓄養老雖然穩健,但無法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養老需要,所以養老投資不僅不能后置,還應提前。”許欣指出,養老布局因年齡不同,愈是年輕,對風險的承受力也就愈大。長壽本身蘊含風險,解決風險的核心是養老投資收益不能太低。美國沃頓商學院西格爾教授的一項統計顯示,如果在1802~2002年期間,用1美元分別投資股票指數、國債、黃金、現金,200年后投資者將分別得到70萬美元(平均年化回報約6.6%)、1778美元(約3.6%)、5美元(約0.7%)和0.05美元(約-1.4%)。由此可見,平均年化收益每年高一點,長期累計下來的復利不可估量。
“養老金投資的核心是長期持有,海外養老金體系成熟的國家針對‘第三支柱養老金計劃,均會設置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長期繳費,也就會提前支取行為設置較高的懲罰費用。”許欣告訴記者,美國的“第三支柱”IRA計劃,為了鼓勵長期投資,傳統型IRA可以享受稅前繳費,稅收遞延的優惠,并規定59.5歲以后才能將資產提取出來使用;若投資者提前支取,則需支付10%的額外稅費作為處罰。
那么,如何構建健康有序的個人養老金管理生態?許欣認為,關鍵在于聚焦“產品”、“賬戶”、“場景”和“服務”四大核心要素。
“做好產品是制造商的天職,我們比較過指數產品、主動管理基金的長期回報,發現好產品和普通產品的回報差異巨大;真正好的產品輔以投資者正確的投資習慣,獲得高收益的機會就很大。”許欣認為,伴隨投資者及銷售渠道的逐步成熟,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產品越來越受投資者的認可,市場份額會向優勢制造商進行頭部集中。而養老產品就是要精選底層產品,構建FOF組合,并幫助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
在四大核心要素中,“賬戶”和“場景”是銷售商的核心競爭力。許欣告訴記者,賬戶不僅幫養老投資者實現了產品購買、查詢、報稅等一攬子服務,它更大的意義在于將改變投資者的行為習慣,使投資者從過去對一個個單品凈值波動的關注,轉為對賬戶整體風險和收益的關注。賬戶可以將資產配置、交易場景和客戶服務融合在一起,這對投資者形成良好的投資行為至關重要。
如果說過去的金融產品給人“冷冰冰”的感覺,那么在“場景”中銷售基金,銷售商就能發現消費者的內在需求,同時體現個性化和差異化,讓投資行為在“無感”中發生,借助金融和科技的融合,提升投資者的購買體驗。
場景營造過程也是財務規劃與投資者引導的過程。例如,當一位投資者登錄基金銷售網站時,場景就會主動提示“怎樣進行養老投資”、“養老投資有哪些好處”等,幫助投資者構建符合他的投資計劃。
“金融產品是不斷變化的動態產品,服務必須貫穿于它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而這需要制造商與銷售商共同配合完成。”許欣坦言,與其他消費的一次性屬性不同,金融產品的動態變化使銷售只是服務的開始,而服務貫穿產品整個生命周期,所以需要參與各方各司其職、共同努力,才能創造出理想的個人養老管理生態圈。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歐基金已上報了兩只養老基金——中歐無憂2035和中歐無憂2050,均是養老目標日期FOF,根據年齡,分別針對2035年和2050年前后退休的居民。在許欣看來,個人養老金投資是千秋大業,需要公募基金管理人和投資者一起來完成。養老是中歐基金的戰略性業務,持普惠大眾之心,通過合理投資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金融企業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