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珂



3月18日,意大利卡羅世紀服裝學院與中國著名服裝設計師劉洋合作,創立“卡羅世紀·劉洋時尚文化獎”的簽約儀式在廣州舉行。專程從米蘭趕來中國的意大利卡羅世紀服裝學院院長Matte0 Secoli先生、意大利卡羅世紀服裝學院廣州分院董事長張宇女士,與中國著名服裝設計師劉洋,在合作推動中國服裝設計教育事業的協議上各自慎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知名服裝設計師劉洋近些年—直非常低調,是什么吸引他出現在“北京798”,他又是以怎樣的心態對待與卡羅世紀服裝學院的合作?其實對于從事服裝設計職業數十年之久的劉洋來說,創立類似的獎項早就是他的理想,他希望挖掘和培養德才兼備的年輕人。“年輕的時候不會想到把自己所學所得傳授給其他人,而當閱歷豐富之后,我發現把個人的設計經驗傳遞出去跟自己去設計一件衣服的幸福感是同等的。”劉洋說。
翻看劉洋從事服裝設計工作的歷史,他總是給人們帶來特別的驚喜。為了他的創意,他敢想敢做,義無反顧,這幾乎成為了他的標簽。1998年當劉洋決議要移民美國時,非常好的朋友跟他說:“劉洋你傻啊,換做其他人,一定會在這個時候繼續在國內工作,享受榮譽與金錢帶來的優越生活,你卻這個時候走了,機會都給了別人。”劉洋在意設計帶來的內心感受,不愿意重復,也不會被名利左右,如今為了“卡羅世紀·劉洋時尚文化獎”奔波,依然是他在更加超脫的人生境界中遵從內心的選擇。
零距離輔導年輕人
卡羅世紀服裝學院作為一所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知名時尚院校,與中國服裝設計名師合作設立時尚文化獎,以褒獎優秀的中國服裝設計作品或有志成為服裝設計師的青年,這在其80多年的辦學歷史中尚屬首次。
近十年,飛速發展的中國服裝產業對設計制造創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引發了國際服裝設計學院和職業培訓機構搶灘中國市場的大潮。一時間,服裝設計培訓百花齊放,服裝制版教育卻仍遠遠不足。在此背景下,被國際時尚界譽為“天裁搖籃”的意大利卡羅世紀服裝學院,受廣東服裝協會之邀,三年前走進了中國,在服裝產業重要基地廣州創辦了意大利卡羅世紀服裝學院廣州分院。
在教學實踐中,卡羅世紀服裝學院發現,要想滿足中國服裝產業技術創新與時尚文化創新的需求,精準體現學院獨特的教學理念,需要將意大利嚴謹的服裝制版工藝和教學體系與中國優秀的時尚文化創新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學院教學的多元性,才能在中國服裝教育市場創新發展。
為此,卡羅世紀服裝學院把合作目標集聚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時裝設計名師。其中旅居加拿大的中國著名服裝設計師劉洋引起了學院的關注。劉洋用藝術才華影響了一代中國青年設計師,在中國時裝設計界擁有過諸多“第一”:用自身藝術形象將裁縫變為服裝設計師和明星的第一人;在中國第一個舉辦男裝設計發布會的設計師;在中國第一個舉辦大型職業裝設計作品發布會的設計師;在中國第一個舉行大型童裝設計發布會的設計師;第一個為國際運動會開幕式設計表演服裝的中國設計師……劉洋亦—直在尋找機會和伙伴,希望為培養青年設計人才貢獻自己才智。
劉洋與意大利卡羅世紀服裝學院商定,在學院創立“卡羅世紀·劉洋時尚文化獎”,向社會募資創建時尚文化獎勵基金,用于獎勵學習服裝設計的優秀學生、學生的優秀服裝設計作品,或是有志成為服裝設計師的優秀青年。劉洋表示,他愿意將對獲獎的優秀學生進行零距離設計創新輔導,作為“卡羅世紀·劉洋時尚文化獎”一個重要的獎勵內容。
在設計創新上,劉洋常常不按常理出牌。拿近年的“月宴”發布會來講,一場發布會的幾十套服裝,他在最后時刻用了一個下午時間設計出來,他熱愛一氣呵成讓靈感進發的體驗;他沒有用炫酷的舞臺去造勢,換之以簡潔干凈的舞臺;他設計極簡的禮服,用不同顏色的藍,深藍、淺藍、湖藍等,表達他理解的簡約;謝幕時,他讓觀眾聽到男歌手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而大幕揭開,誰也沒有想到這是設計師本人的演唱。在“兔仔嘜”童裝發布會上,他讓來自多個不同國家的孩子聚在一起。“我的‘不務正業成就了我。”劉洋開玩笑說。再一次證實了設計的才華常常在設計之外,一個優秀的設計師需要在豐富的生活中獲取靈感。劉洋對服裝設計有著深刻的理解。
尋找設計語言
提到賽事,劉洋有著豐富的經驗。早在1989年,總決賽在廣州天河體育館的首屆中國青年時裝設計大獎賽,劉洋囊括了一等、二等、三等全部獎項。引起現場轟動。
上臺領獎時,主持人問他為什么會這么設計,在此之前他并沒有組織過自己的語言。但是他脫口而出,我希望將東方的雋秀和西方的浪漫融為一體,這是我創作的精神。他講述以紙扇為靈感獲得—等獎的設計時說,西方的裁剪是立體的,東方的裁剪是平面的,東方的紙扇一條一條的緊湊折疊—直讓我感到特別美,我把它簡化成白色的旋律。
緊接著的1990年,劉洋在個人作品發布會上將自己的個性與才華釋放,在那個年代得到了社會的關注。
莞草,農民用其來編制草席、草筐。莞草制品在當時的廣州也是出口商品。劉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莞草。他想設計一款時裝,可以與佛教文化有所聯系。那時劉洋雖不懂佛,但他喜歡佛教的一些圖像與形態,認為那很美。材質是設計上很好的突破口,劉洋很快想到了莞草這一純天然材質,去靠近他印象中的佛教元素。
設計服裝不需要非得局限在—塊布,可以有多種展現形式。劉洋這么想。
劉洋找到了東莞的莞草村,他自己不會草編技術,他需要拜托農民按著他畫的效果圖幫他完成服裝的編織。農民聽到他的想法很是詫異,說:“我一輩子也沒見過拿莞草編服裝的”“有些想法,就是本能地想出來,就要這樣做,也沒有誰說這是對的。”劉洋回望過去,認為當時自己的確天馬行空,膽大包天,因為年輕,認為一切皆有可能。他給予了那款設計一個“性感的造型”,原始莞草變成了嶄新的形態,一個原野與現代的結合。至今,人們在談論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服裝時,還會去談到當年劉洋的這款設計。
劉洋的設計沒有思維定式。他看見街上有賣金魚的,魚兒在玻璃缸里游來游去。他想,我可以讓金魚在聚乙烯的服裝里游!他在模特的頭頂,裙子的泡泡袖里,厚厚的聚乙烯裙擺里,都裝進了金魚。在1990年,很多人都不知道時裝表演是什么,在劉洋的發布會里,觀眾們看到了模特瞿穎穿著的藍色泡泡裙里有活的金魚游來游去!也看到了男模戴著墨鏡穿著牡丹花西裝!在劉洋看似亂想、敢想的瘋狂里,劉洋的心里渴望創新。他明白一點,這樣的設計在服裝中有民族的文化。
自此之后,劉洋的設計里—直堅持著東西方融合。
近三十年過去了,跟過去拼命放大西方時尚,適當融合中國元素相比,劉洋逐漸找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高不低,恰如其分的和諧。我找到了更好的設計語言。”劉洋說。
今夕設計態度
1998年是劉洋事業的豐收年,與七匹狼品牌合作“與狼共舞”發布會,獲得當年中國國際時裝周金頂獎,又獲得中國設計師商業排行第—名、中國設計師媒體排行第—名、最佳男裝設計。“當時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崇高的榮譽,但當我把獎杯拿回去之后,我越看就越討厭這個獎杯,我想,難道這就到了一個終點了嗎?有一個記者來到我住的北京飯店,說劉老師你怎么把獎杯扔到沙發底下了?我回答說我突然覺得這已經是一件歷史事件了。我從很興奮的高峰隨即掉下萬丈深淵。我覺得這是我生命的一個里程碑,但是下一個里程碑該怎么走?我有一種很大的失落感,我要重新尋找自己,因為我迷失了自己。”劉洋的態度跟世俗追求名利的選擇截然不同,他1998年去了美國,至今也選擇在加拿大、廣州兩地生活。
近年,業界流傳,劉洋拒絕了某企業高薪聘請的設計總監職位。對此,劉洋答到:“我不能有足夠的時間給企業,就不能接受這樣的職位。”劉洋有自己的高級定制工作室,與所有的服務于顧客的態度不一樣的是,劉洋希望,您讓我設計服裝就要按照我的想法。得到劉洋嘉許的個人定制設計,可能有時候要等上幾個月。他以這樣的方式保護著自己的感性與對服裝設計的熱愛,他享受著設計。
“我現在在加拿大住在森林旁邊,與自然融為一體后你會發現,創作之外的創作狀態竟然是最好的。”劉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