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新 華
上陜北、下陜南,足跡遍布全省三地;住農家、話農事,跟百姓情同手足。省委領導撲下身子搞調研,具有極強的示范效應和鮮明的導向意義

天數胡和平時間5月8日至9日5月23日至27日6月7日5月29日2 5 1 1 劉國中地點漢中市榆林市郝家橋村渭南市大荔縣和澄城縣商洛市主要內容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綜合調研夏收情況鄉村振興實地查看調研方式走訪座談蹲點實地察看現場調研出席座談會
最近,省委書記胡和平在郝家橋村的一次蹲點,引發各方極大關注——一位省委書記、在一個村子一住5天、天天上山下地,這是少有的情況。
調查研究,是黨的優良傳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身體力行,形成鮮明的深入基層導向,同時向各級干部傳遞出撲下身子靜下心去解剖麻雀的信號。《當代陜西》梳理公開報道發現:近期,省委書記胡和平、省長劉國中等主要領導的下基層呈現出三大特點。
據不完全統計,5月8日至6月8日,胡和平共離開西安下基層5次,行程共計10天,分別是:5月8日、9日兩天,到漢中市調研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5月12日汶川地震10周年之際,到略陽縣徐家坪社區轉達習近平總書記的問候、察看災后重建成果;5月23日至27日五天,到綏德縣郝家橋村蹲點;5月31日,到銅川市照金鎮北梁紅軍小學,與師生共同學習總書記的回信;6月7日,正值“三夏”大忙時節,到渭南市大荔縣和澄城縣調研夏收和情況鄉村振興。
同期,省長劉國中下基層3次6天,包括5月22日至24日,用3天時間到漢中、安康調研生態文明建設和脫貧攻堅,5月29日到商洛調研陜西綠色循環發展并出席相關會議,6月6日至7日到隴縣、千陽縣和寶雞高新區調研經濟運行和脫貧攻堅。
巧合的是,5月23日,當胡和平在陜北郝家橋的窯洞里看望貧困戶、在院壩上跟群眾拉話時,劉國中也正在漢中、安康走訪貧困戶,調研脫貧攻堅;6月7日,當胡和平在渭南調研鄉村振興時,劉國中在隴縣調研脫貧攻堅。同一時段,書記、省長一起走出機關,一北一南、一東一西、遙相呼應、分工合作。
總體來看,在《當代陜西》統計的時間段里,其他省委領導們下基層,不僅頻次較高,而且歷時也較長。比如,省委副書記賀榮先后到漢中、寶雞調研和暗訪脫貧攻堅。新任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興寧5月11日到任,5月17日即下基層調研,首次下基層的地方,選擇到圣地延安調研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陜南,是這一時段書記省長到訪較多的地方,兩人8次下基層中,有4次在陜南三市。兩人相繼到漢中,特別是胡和平在一周之內連去兩次。劉國中連續兩次下基層跑遍漢中、安康和商洛。
綜觀書記省長下基層調研,內容涵蓋經濟社會發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生態文明、災后重建、陜南綠色循環發展、兒童成長等,課題廣泛、深入。
脫貧攻堅,是全省第一民生工程,最大政治任務。梳理發現,書記、省長下基層調研的首要選題也專注于此。胡和平5次調研中,有3次把脫貧攻堅作為專門課題之一,另外3次都議及脫貧攻堅的重要意義、實現路徑等,話題比較深入。劉國中的兩次調研,幾乎都是圍繞脫貧攻堅展開。
調研方式多元,主要包括駐村蹲點、走訪、座談、召集會議等。他們下基層過程中,扎實細致、作風樸實,有許多感人細節。比如,胡和平在郝家橋蹲點時,把全村171戶農家全部跑了一遍、臨走前執意給農戶留下5天的食宿費、仔細了解農作物情況等。劉國中在調研中走村進廠看望貧困戶、了解企業實情,十分具體。這些,都給群眾留下深刻印象。
胡和平在郝家橋蹲點時,住在村民劉世華家中。劉世華回憶,5月25日午飯過后,胡書記和他探討起農牧業發展,兩人正聊的時候,胡和平提出要上山考察一下。走到山頭,看到書記滿臉是汗,擔心他會中暑,多次催促早點回去休息,但是書記詢問得非常仔細,山里種什么比較好,已經栽好的核桃樹和蘋果樹什么時候能夠掛果,在山上待了很久。
表5中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較慢語速的聽力材料使較高聽力水平班級HP-A和HP-B在長對話和短文中得到了較正常語速聽力材料版本下明顯高的分數(F=4.628,Sig.= .033,t=2.139,p=.034 < 0.05;F=.057,Sig.=.811,t=2.506,p=.013 <0.05)。然而,在短對話中,語速的改變并沒有明顯改變受試所得的平均分數(F=2.718,Sig.=.102,t=.250,p=.803 >0.05)。
劉世華的老伴張艷春說,從23日開始,她做的都是家常飯,苦菜、丸子(洋芋擦擦)、小米稀飯等農家飯,胡書記一點都不挑剔,吃起來還連連稱贊“做得好”。
“有時候我們挖苦菜回來,胡書記就和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外一起揀苦菜,聊家常,感覺和鄰居一樣。”胡和平離開的這些日子,劉世華和郝家橋的村民們都十分想念。
省長劉國中的調研的情形,同樣細致深入。他在漢中、安康調研生態文明和脫貧攻堅時,頻頻走村串戶,先后走進紫陽縣、漢陰縣、西鄉縣貧困戶周顯軍、陳善鳳、楊正兵、王景春、馬杰、譚成喜等農民家中,詳細了解收入、醫保和就業就學等情況,給村民們加油打氣。5月26日的《陜西日報》在報道此行時采用了一張照片,圖中劉國中伏在縫紉機上,向紫陽縣蒿坪鎮毛絨玩具社區工廠的工人詳細了解產品生產工藝、市場銷售等情況。
行愈遠,思愈深。書記省長調研途中形成的一些深入思考和講話,對全省其他地方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比如,胡和平蹲點郝家橋時,曾有這樣幾次談話或座談講話:
“把黨的光榮傳統傳承好、發揚好。”
“我們要時刻牢記老區人民的貢獻,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這一面,強化群眾觀點,增進群眾感情,求真務實、埋頭苦干,努力讓群眾的日子過得更好。”
“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落實精準方略,聚焦深度貧困,有針對性地強化幫扶措施、完善長效機制,調動和保護好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主動性”。
“農村要發展,農業是基礎”,“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綜合效益,讓群眾從土地上得到更多收益”。
“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農村產權改革等各項改革,推動新時代‘三農’工作有新氣象新作為。”
“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緊緊圍繞十九大各項部署,緊扣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撲下身子、沉到村子,全面了解農業、農村、農民情況,深入調查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努力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
——這些話,雖然說的地點在郝家橋,但落實的地方應當是全省各地。

▲5月23日,在紫陽縣蒿坪鎮毛絨玩具社區工廠,省長劉國中向工人詳細了解產品生產工藝、市場銷售等情況 母家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