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是篇大文章,也是一門很講藝術的工作,不是做了就好,而是做好了才好
一些地方,基層黨建的活干了不少,卻走不進黨員的內(nèi)心,工作沒做到黨員心坎上。存在著幾種不良傾向:
有的地方黨建工作,初衷不是為了提升組織力,增強黨員的宗旨意識,提升為民服務能力,而是為應付甚至是對付上級檢查。黨內(nèi)民主生活會、“三會一課”等活動,首先考慮的是應對上級的年度檢查。黨規(guī)上上墻、活動拍拍照、學習念文件,費時費力的活動一個也不搞,文件之外的話一句也不說。
有的基層黨組織,既不堅持群眾需求導向,也不堅持問題導向,熱衷做表面文章,簡單過關,追求和上級交辦的規(guī)定動作“嚴絲合縫”;對群眾、轄區(qū)組織的需求不管不問,自彈自唱、自吹自擂,不愿也不會去調(diào)動轄區(qū)組織和黨員的積極性,和黨員、群眾的關系,不是魚和水,而是蛙和水,“彈跳力”驚人。
一些地方抓黨建工作,不是扎扎實實打基礎,而是一味求新,挖空心思設載體,一味追求各種新技術新模式,花樣翻新,活動搞得呼呼隆隆。
有的基層黨組織打著增加吸引力的旗號,以文體活動代替學習教育,以游戲、娛樂代替黨課和組織生活。有的企業(yè)基層黨組織為了吸引人參加,還搞抽獎,發(fā)獎品,把組織活動庸俗化。
有些地方為了出成績,“以點代面”,追求“特色”,選取亮點,打造“盆景”,所有的好政策都砸到那幾個基層黨組織上,忽視了基礎,覆蓋面遠遠不夠,“點好面差”現(xiàn)象十分普遍。這樣的基層黨建迎接檢查時,一樣都不缺,有的甚至還走在前面,工作做在了嘴上、制度掛在了墻上、體會記在了本上,就是落不到實處,進不到黨員心里。
習近平總書記曾批評有的干部“不會說話”: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在有的地方,基層黨建工作也是這樣,和老黨員打不開話匣子,和同齡黨員放不下架子,和年輕黨員沒共同話題,一句話——“對不上茬”。
基層黨建是篇大文章,也是一門很講藝術的工作。不是做了就好,而是做好了才好。怎樣做好,怎樣在人心里壘起一座堅固的思想大廈,與新時代的要求合拍,這是個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