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憲 編輯/丙丁
人類在自然環境生存和發展的進程中,服裝一直伴隨其左右,起到抵御侵害、呵護健康及維系文明的作用。服裝自身的演變也可以反映出人類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文化內涵的豐富。蓑衣向沖鋒衣的進化便是一個明證。

▲ 蓑 衣

▲ 雨 衣
可以說,蓑衣是人類最古老的用于擋雨避風的功能服裝。它誕生于遠古的農耕時代,并延續至今,現在還能夠在歷史陳列館或一些邊遠不發達地區看得到。無論是在田地里耕作的農民,還是上山砍柴的樵夫,或是在江河湖海中捕魚的漁民,蓑衣便是他們雨天外出必備的服裝。蓑衣通常采用一種不易折損也不易衰敗的叫作“蓑草”的材料鋪縫而成(后來也用棕樹的棕片鋪縫),一般分為“披肩”和“圍腰”兩個互相分離的部分。蓑衣通常無袖,便于勞作,穿著蓑衣的其他“標配”,應該是草帽(斗笠)與草鞋。用現代的眼光看,蓑衣不僅可以擋雨避風,由于采用天然材料和特殊組織結構,其透氣性能肯定也不錯。蓑衣不僅具有實用功能,還能入得文人騷客的“法眼”,成為自然環境和生活描寫中特殊的景致。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就曾在其著名詩作《江雪》中,寫下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佳句,描寫了一位戴著斗笠,披著蓑衣的老者,在寒冬下雪時節,獨自一人坐在小船上垂釣的場景,勾勒出一幅空靈至簡、萬籟靜寂的脫俗畫面……
隨著社會的進化,雨衣在近代社會出現了。毫無疑問,就擋雨避風功能而言,雨衣要勝過蓑衣,而且它實現了一體化,更加合身,穿著也更加方便。雨衣通常帶有可以套住頭部的連領帽,并配有袖子,為的是在使用時不影響肢體活動與勞作。最初的雨衣采用質地厚密的細帆布為面料,并在反面涂布了一層拒水的橡膠物質,以增強擋雨效果,顯得比較厚重。雨衣剛問世的時候,也算是一種“奢侈品”,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另外,由于雨衣具有明顯的蔽體功能,所以在以往一些驚悚影視作品中,它常常成為一種掩飾某些人物真實面目、制造懸念的道具。20世紀六十年代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一種輕薄型的塑料雨衣得以問世,雖然牢度不及前者,使用周期較短,但由于價格低廉,還是蠻受需求者青睞的。雨衣由于密閉性能好,致使其透氣性能受到一定影響,穿著時間長了,會給人有一種“悶”的感覺,而且汗水不易揮發,容易在里面積聚,令人十分不快,這也成為人們在雨天行路時寧愿打傘的理由。

▲ “大島茂”風衣
隨著社會發展和城市服飾時尚文化的興起與流行,雨衣在城市中被一種稱之為風衣的服裝所代替。風衣原本是由雨衣演化而來的一種外穿類服裝,它兼有遮風和擋雨(小雨)的功能,被人們譽為時尚化了的雨衣。風衣原先用輕薄型防水織物制成,帶有可翻豎起來的領子及束腰的腰帶,衣長可達到膝蓋以下。近些年來,風衣已向時裝類服裝方向發展,產生了如下變化:一是面料不再局限于防水織物,棉、絲、毛及化纖類、混紡類面料均可以用來制作風衣;二是衣長已縮短至臀部以下,造型更加精練;三是連領帽替代了翻豎領,遮風擋雨的功能更加突出;四是款式已有男女之別,不像以前僅為男士專享。上述變化不僅使得風衣的質地和色調豐富起來,穿著范圍得以擴大,而且使得風衣與其他服裝的搭配更加隨意,如風衣即可在西服套裝外穿著,又可與羊毛衫、休閑服、牛仔服等匹配。在乍寒還暖的初春及深秋初冬季節,不論是陽光明媚的晴日,還是細雨霏霏的陰天,身著一件風衣,都能夠使穿著者瀟灑自然、無拘無束。在一些影視作品里,風衣還能夠成為一些主角的“標配”,與那些知名演員齊名。如“大島茂”風衣、“高倉健”風衣等,就曾在國內時尚服飾界掀起過一陣波瀾。

▲ 現代的沖鋒衣
現代都市生活注重休閑和運動。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后,隨著人們戶外活動量的增加,一種叫作“沖鋒衣”的功能性服裝出現在市場上,成為蓑衣進化的又一類標志性產品。所謂沖鋒衣,顧名思義是指一種適應穿著者在戶外運動,進行沖刺活動及耐力鍛煉等運動時穿著的服裝,比如,登山愛好者在攀巖或沖頂時所穿著的衣服,野營愛好者在負重疾走時所穿著的衣服。它能夠很好地適應野外環境的突然變化,如下雨、刮風、氣溫驟升驟降等,以及由于穿著者動作劇烈或幅度較大導致體表溫濕度發生的較大變化。從本質上講,沖鋒衣屬于專業運動服裝系列,之所以能成為所有戶外運動愛好者的首選外衣,是由其全天候的適應功能所決定的。沖鋒衣一般具有防水、透氣、透濕等特點。從面料設計和加工上來說,沖鋒衣都是采用“PU防水涂層+接縫處壓膠”技術制成的。PU防水涂層指的是在衣服表面或織物里面附著一層聚氨酯防水涂層,且涂層厚度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這種防水涂層表面布滿微孔,它既能有效阻止外部水滴的滲入,又可便于內部身體所產生汗水與熱氣的揮發,另外,前胸、肩部以及背部均采用防水、排汗透濕設計,可迅速將水汽排走,保持干爽,有效地規避了雨衣的弊處。在結構設計上,沖鋒衣一般都配有兜帽,便于頭部擋雨避風,并在衣擺底部設置防風裙,可以有效地防止風從底部灌入,保持體溫。上裝的袖口及下擺、褲子的腳口等部位采取收口設計,以便能夠滿足運動時肢體活動靈活的要求。根據使用范圍及使用環境不同,沖鋒衣可分為三類:一是簡易型外衣,一般為單層,重量非常輕,可以卷成一團攜帶,適合在春夏季或初秋季節穿著,能適合低負重、簡單地形的快速行軍以及定向越野或徒步穿越等活動需求;二是普通型外衣,該類產品一般配有夾里,更加耐用,適合在初春或深秋季節從事中等強度的徒步、自行車運動或低海拔登山活動時穿著;三是探險專用型外套,突出防寒、防潮和保溫功能。它通常配有襯料,屬于面、里、襯組合型產品,是寒冷季節遠征探險家最可靠的伙伴。比如在地形環境復雜的情況下徒步行走的時候,很有可能遭到暴雨的襲擊而無處藏身,而長時間置身于暴雨雪地里體溫散發的速度很快,這時候一件專用外套會像一個貝殼一樣能夠保護你的身體,使你免遭雨雪浸濕及體表溫度迅速下降之苦。

我們了解了從蓑衣到沖鋒衣的進化,看到的是功能性服裝由至簡走向繁復的歷程,領略了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所帶來的衣著新變化,同時也領略了人類為克服自然環境制約因素,不斷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和生活質量所展現出來的聰慧,并且讀懂了服裝記錄時代變遷的文化符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