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曉菊 編輯/青鳥
分娩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醫療干預越少越好。但如果有胎兒過大撕裂損傷不可避免、孕媽或胎兒有病理性情況下急需結束分娩等情況,為了幫助生產,醫生會給孕婦進行會陰側切。
一聽要一刀切,許多孕婦就開始害怕了。實際上,孕婦是可以在孕期、產程和分娩時通過自身努力來避免進行會陰切開的。
1.控制飲食、控制孕期體重,使寶寶體重在適當范圍內增長。
2.進行規律的產前檢查,了解胎位、骨盆,估計胎兒大小,以做好順產的準備。
3.孕期的運動鍛煉也至關重要。鍛煉不能減輕疼痛,但是可以在產程中增加耐力,使分娩后體力恢復更快。通常推薦的鍛煉形式是散步、游泳。
4.學習、熟悉了解產程、分娩知識,要有順產的信心和勇氣,消除心理負擔,做到充分放松。
與醫生、助產士和護士多溝通交流,表達你希望避免會陰切開的愿望。
在第一產程中,宮縮使很多孕婦疼痛,大喊大叫的發泄會消耗體力。要注意不要在宮頸口開全之前用力,否則會使宮頸水腫,引起難產。
胎兒娩出期,需要產婦的密切配合,在分娩時多聽醫生的建議。必要的情況下,應該盡量配合醫生實行側切。

如果會陰過緊或胎兒過大,估計分娩時會陰撕裂難以避免。又或者孕媽或胎兒有病理情況急需結束分娩,那就要考慮會陰側切了。所以,并不是每個順產的產婦都需要做會陰側切,主要還是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選擇。
保持會陰清潔衛生,預防感染。大小便后用清水洗外陰,清潔外陰時用棉球蘸無菌清水或生理鹽水,按照從上向下,從內向外的順序清洗。切記不要在清水中加入清潔液或洗護液。
其次要保持外陰的清潔干燥,勤換衛生巾、內衣褲。
要注意采取傷口對側臥位,如會陰傷口在左側,應向右側臥,以防惡露流入傷口,增加感染機會。
側切傷口青紫水腫時,早期用冰袋冷敷,以后可以用50%硫酸鎂濕熱敷,并每天觀察傷口愈合情況。傷口愈合不好時可用高錳酸鉀水坐浴。服用止痛藥不影響哺乳。
有尿意要立刻排尿。注意在拆線前排便,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多喝水以避免便秘,如仍有排便困難可用開塞露局部刺激,促進排便。不宜過多走動,也不宜進行動作太大的鍛煉。
還要注意警惕和識別會陰切口的感染,產后兩周內,每天要養成檢查傷口的習慣。若出現紅腫、裂開、流血水、流膿、發燒、傷口越來越疼等現象要盡快就醫。
在縫合后1~2小時切口部位即出現嚴重疼痛,而且越來越重,甚至出現肛門墜脹感、排便感。應立即告訴醫護人員,拆開縫線,清除血腫,縫扎住出血點,重新縫合切口。
在產后3~7天內,切口局部有紅、腫、熱、痛等炎癥表現,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有些患者會出現發燒現象。
此時須盡快就醫,應服用合適的抗生素,并拆除縫線。同時可采用理療來幫助消炎,或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溫水溶液坐浴。
拆線后發生會陰切口裂開,應立即前往醫院檢查處理。
如果傷口組織新鮮,裂開時間短,可以在妥善消毒后立即進行第二次縫合。如切口組織不新鮮,有分泌物,則不能縫合,可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并服抗生素預防感染,待其局部形成瘢痕后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