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娟,陳 鵬,吳紅萍,何春梅,朱雨晴
(梧州市人民醫院,廣西 梧州 543000)
血液透析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晚期患者的重要治療方法,能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及生存時間明顯延長,而心血管病變引起的心臟不良事件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晚期血液透析者的主要死亡原因[1-2]。本研究旨在探討慢性腎功能衰竭晚期患者血液透析前后QT間期及QT離散度(QTd)的變化及臨床意義,分析此類患者血液透析治療發生心臟不良事件的風險,尋找危險性指標用以指導臨床觀察,及時預防和處理,從而降低患者血液透析治療的風險和死亡率。
1.1一般資料:選擇40例確診慢性腎功能衰竭晚期患者為試驗組,并全部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0.5±16.2)歲。另外選擇40例年齡及性別構成與試驗組相似的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51.3±13.2)歲。所有觀察對象均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藥,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對照組與試驗組透析前心電圖指標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透析前的QTmax略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QTcmax、QTd及QTcd延長,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試驗組透析前后心電圖指標比較:試驗組透析后的QTmax、QTcmax、QTd、QTcd均較透析前明顯延長,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透析后共發生心律失常15例,發生率為37.5%,其中室性期前收縮4例,發生率為10.0%,且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max、QTcmax、QTd、QTcd較透析前明顯延長。


心電圖指標對照組(n=40)試驗組透析前(n=40)t值P值QTmax384.75±31.07390.52±36.26-0.7640.447QTcmax406.01±21.39426.21±21.48-4.2150.000QTd36.80±10.8052.10±13.09-5.7010.000QTcd44.62±11.3161.50±20.45-4.5660.000


心電圖指標試驗組透析前(n=40)試驗組透析后(n=40)t值P值QTmax390.52±36.26408.69±32.10-3.8260.000QTcmax426.21±21.48456.73±17.10-12.5020.000QTd52.10±13.0971.92±13.02-14.9220.000QTcd61.50±20.4589.46±16.29-12.9540.000



生化指標試驗組透析前試驗組透析后t值P值BUN22.67±7.367.43±3.0417.6180.000Cr852.83±192.04246.71±45.9423.4320.000K+5.13±0.713.47±0.3615.7290.000Na+136.51±4.21139.31±6.53-4.0640.000Cl-98.63±4.02103.51±7.33-6.8390.000Ca2+1.90±0.222.01±0.25-7.3430.000P3+2.45±0.651.73±0.5311.4430.000HCO-316.90±1.9525.16±3.81-20.0120.000
慢性腎功能衰竭晚期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會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和各種電解質的變化,增加了惡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危險性[3-4]。尋找這些危險性的預測指標成為國內外專家的研究熱點。體表心電圖的QT 間期是QRS波群、ST段及T波時間的總和,代表心室肌除極和復極所需要的時間,具體是指從QRS波群起始至T波結束的距離,其長短主要取決于內向鈉、鈣電流和外向鉀、氯電流的表達、特性及其之間的平衡,同時也受心率、年齡、性別及心外因素等的影響[5]。QTd是最長Q-T間期與最短QT間期的差值,反映心電圖不同導聯間心室肌復極差異性的標志。不少研究發現QT間期及QTd的延長反映心室復極紊亂,增加發生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險[6]。
本研究結果顯示慢性腎功能衰竭晚期血液透析者透析前最大QT間期(QTmax)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但是QTcmax、QTd及QTcd均較對照組延長,提示此類患者心室肌復極化時間長短不一,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慢性腎功能衰竭晚期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高血壓、左心室擴大以及甲狀旁腺激素增加、尿毒癥毒素的影響有一定關系。

研究中觀察發現本組患者透析后共發生心律失常15例,發生率為37.50%,其中室性期前收縮4例,發生率為10.0%,且這些患者透析后的QT間期及QTd均較透析前明顯延長,提示了QT 間期及QTd延長可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與相關研究的結論相符合[8]。QTd 延長提示心室肌復極不均一性和電不穩定性的增大,為折返激動形成創造有利條件,易于形成心室撲動和顫動等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因此QTd可預測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Pye等研究表明透析患者當 QTd值大于100ms 時即存在嚴重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危險[9]。所以對心電圖上出現 QTd明顯延長的患者,應加強監測,預防血液透析過程中及透析后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減少心源性猝死。QTd是反映心室復極差異程度的無創指標,可作為預測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獨立指標[10]。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可使慢性腎功能衰竭晚期血液透析者的QT間期、QTd延長,提示血液透析使心室復極的不均一性增大,發生不良心臟事件的風險增加。臨床實踐中常規心電圖檢查簡便、經濟,QT間期、 QTd測量計算方便,可作為監測慢性腎功能衰竭晚期患者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危險性的常規方法和指標。
4 參考文獻
[1] Collins A J.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Am J Med Sci,2003,325(4):163.
[2] 趙 艷,曾文笑,李 宓,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相關因素的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3):428.
[3] 朱贊東.終末期腎臟病血液透析患者QT間期離散度與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6):48.
[4] 高愛芹,鄒作君,李 垟,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09,8(9):486.
[5] 何方田.臨床心電圖詳解與診斷[J].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70.
[6] 劉愛群,陳劍敏,朱麗娜,等.慢性腎衰規律血透患者QT間期離散度與室性心律失常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6,36(4):584.
[7] 鄭 潔,黃 雯,李秀季.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QT間期及QT離散度變化的臨床意義[J].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5):2444.
[8] 李瑾瑜,覃曉波,陳曉婕.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QT離散度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0):65.
[9] Pye M,Quinn A C,Cobbe S M. QT interval dispersion:A noninvasive 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to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sustaine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J]. Br Heart J,1994,71(6):511.
[10] 黃大偉,谷紅霞.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QT離散度/校正的QT離散度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血液凈化,2010,9(1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