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斌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呼吸內科,廣西 桂林 541002)
胸腔積液為結核性胸膜炎常見的不良反應,該疾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1]。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常采取傳統胸腔穿刺針引流手術治療,但由于該手術并發癥較多,且療效不佳,因此逐漸被淘汰[2]。研究認為,采用胸腔閉式引流導管引流治療能夠取得滿意效果,同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3]。因此,本文對2011年~2016年收取的胸腔積液患者進行客觀的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胸腔積液患者68例,收取時間為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將68例患者進行分組,即觀察組、對照組兩組,每組各34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伴有嚴重精神疾病、內分泌疾病者。觀察組患者男24例,女10例,年齡19~61歲,平均年齡(46.52±1.23)歲;對照組患者男23例,女11例,年齡20~61歲,平均年齡(46.52±1.23)歲。將兩組胸腔積液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各項臨床資料實施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胸腔積液患者實施傳統胸腔穿刺針引流術治療,主要內容:根據患者身體狀況以及病情情況進行治療,每周2~3次,每次引流量不可>1 000 ml。觀察組患者采取胸腔閉式引流導管引流治療,具體措施:選用一次性無菌留置引流導管及輔助裝置,其中包括穿刺針1支(18G 6.35 cm)、中心靜脈導管1根(16G 30 cm)、擴張管一根、J導絲一根(0.32號60 cm)。取患者半臥位或反騎坐位,首先給予患者局部通層麻醉,后采用破皮刀破皮,再采用8.5F一次性胸腔引流導管進入胸腔內,有突破感后,將鋼芯進行固定,后將導管再緩慢推入胸腔下10 cm處,將鋼芯拔除,后對導管進行固定操作,每日引流量應在2 000 ml以內,以緩慢的引流速度為宜[4]。
1.3觀察指標:①分析兩組胸腔積液患者臨床指標:抽液總量、胸腔積液吸收時間、住院天數、退熱時間。②分析兩組胸腔積液患者治療效果:臨床判斷標準:痊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且胸腔積液消失,肺完全復張;好轉: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積液大部分均消失;無效:患者經治療后,上述情況均未發生任何改變或加重。③分析兩組胸腔積液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氣胸、胸膜反應以及包裹性膿胸。
1.4統計學方法:選用SPSS20.0軟件作為評價本次研究結果的方法,對其進行核對與分析后,其中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與百分比[例(%)]來表示,兩組胸腔積液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計量資料采用t值表示兩組胸腔積液患者臨床指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將兩組臨床指標進行對比:觀察組胸腔積液患者抽液總量(3 325.21±1.02)ml;胸腔積液吸收時間(11.02±1.13)d;住院天數(13.59±1.32)d;退熱時間(3.25±1.13)d,顯著優于對照組各項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抽液總量(ml)胸腔積液吸收時間(d)住院天數(d)退熱時間(d)觀察組3 325.21±1.02①11.02±1.13①13.59±1.32①3.25±1.13①對照組2 728.68±1.3518.98±1.3522.98±1.659.85±1.20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2.2比較兩組治療效果:觀察組胸腔積液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06%,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間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兩組胸腔積液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組別例數痊愈(例)好轉(例)無效(例)總有效(%)觀察組3426①7①1①97.06①對照組341561361.76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2.3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組胸腔積液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2.94%,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兩組胸腔積液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組別例數氣胸(例)胸膜反應(例)包裹性膿胸(例)總發生(%)觀察組341①0①0①2.94①對照組3471023.53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結核性胸膜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為胸腔積液,主要是以胸膜變態反應為主的炎性反應,急性期可出現大量蛋白及纖維素滲出現象,隨著積液在胸腔內的停留時間增長,易導致患者形成胸膜包裹、粘連及分隔等,進而引起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對肺功能造成嚴重影響[5]。而減少胸腔積液在胸腔停留時間及時引流胸腔積液對降低胸膜腔包裹及粘連具有重要作用[6]。
胸腔閉式引流導管引流與傳統胸腔穿刺針引流術相比具有以下優勢:①操作簡便,無需進行切開、縫合、固定,且適用于年老體弱患者,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不會受到深呼吸以及咳嗽的影響[7]。②導管是由及氨基甲酸乙酯加工而成,具有組織相容性好、對胸膜刺激小以及尖端柔軟等特點,不會造成胸痛感,患者易于接受。③引流速度能夠由開關進行控制,避免出現引流量過多現象所致的復張性肺水腫。④能夠減輕胸痛程度,減少胸腔穿刺次數,同時還能有效降低胸腔內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率。⑤能夠充分引流胸腔積液,同時還能使胸腔積液在胸腔的停留時間大大縮短,降低胸膜包裹、肥厚以及粘連等發生率[8]。而傳統胸腔穿刺針引流術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加之胸膜粘連包裹及分隔等因素所致胸腔積液無法順利進行引流,進而導致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且從本文研究數據來看,胸腔閉式引流導管引流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傳統胸腔穿刺針引流術[9-10]。
通過本次研究,觀察組胸腔積液患者抽液總量(3 325.21±1.02)ml;胸腔積液吸收時間(11.02±1.13)d;住院天數(13.59±1.32)d;退熱時間(3.25±1.13)d,顯著優于對照組各項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胸腔積液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06%,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間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胸腔積液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2.94%,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胸腔閉式引流導管引流治療胸腔積液療效較高,且具有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作用,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
4 參考文獻
[1] 施 勇,林 源,雷耀強,等.胸腔置中心靜脈導管引流治療老年胸腔積液[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0(9):1292.
[2] YI Jian-hua,張茂,SHEN Wei-feng等.中心靜脈導管和傳統胸腔閉式引流治療創傷性血胸的對照研究[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4,17(8):859.
[3] 吳萬梅,吳 戈,岑 瑤,等.中心靜脈導管胸腔閉式引流腔內注藥治療肺癌伴胸腔積液[J].四川醫學,2015,26(1):44.
[4] 李兆元,余海英,寧四清等.多孔中心靜脈導管引流控制肺癌胸腔積液的臨床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4,17(1):178.
[5] 謝加富,李偉峰.中心靜脈導管置管引流氣胸和胸腔積液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7,23(13):2066.
[6] 陳懌,童華生,蘇 磊,等.中心靜脈導管置管引流治療危重患者胸腔積液的效果及安全性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3,10(4):234.
[7] 李艷彥,金承遠.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聯合羥基喜樹堿治療癌性胸腔積液[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5,10(1):90.
[8] Yeo CD,Kim JW,Kim KH,et al. Detection and comparison of EGFR mutations in matched tumor tissues,cell blocks,pleural effusions,and sera from patients with NSCLC with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by PNA clamping and direct sequencing[J].Lung cancer: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 Study of Lung Cancer,2013,81(2):207.
[9] 姚菲菲,姜劍松,陳 晨.腹腔引流導管用于胸腔閉式引流治療胸腔積液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7,69(18):1855.
[10] 施雄文,許晨暉,李碧峰.中心靜脈導管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胸腔積液的臨床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8(2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