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重工集團董事長胡問鳴近日透露,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于日前成功完成首次海試工作,國產航母的建造和海試進度都比計劃要提前。專家認為,國產航母有望年底前交付海軍。
據報道,胡問鳴6月19日透露,中船重工在制造新設備和應用新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所有關鍵項目的質量都得到保障,各種研發工作都在有序推進。據介紹,國產航母于5月13日從大連造船廠出海進行首次海試,首次海試主要集中在檢驗船舶動力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上。
專家表示,按照目前透露的情況,國產航母有望年底前交付。專家指出,各國航母的海試大多用時半年到一年左右。全新的航母首艦的海試時間會長一些。比如,美國“尼米茲”級航母首艦“尼米茲”號的海試時間為一年半。遼寧艦2011年8月10日開始第一次海試,至2012年9月25日中國國防部宣布它當天正式交接入列,總共用時1年零1個月。盡管遼寧艦是在蘇聯“瓦良格”號的基礎上翻新的,但實際上很多裝備是全新設計建造的,包括動力裝置、各種機械裝置、電氣系統,以及艦載的各種電子、武器裝備,甚至球鼻艏都是中國重新建造的,對這些系統的試驗需要較長時間。而且遼寧艦海試時,中國對航母的運作幾乎是零經驗,一切都需要摸索,因此花費時間較長。如今,中國對航母的操作,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經驗,海試進程應該會加快。
國產航母完成首次海試后,外界普遍注意到該航母返回船廠進行檢修,一度有分析認為是否海試中出現問題。不過也有分析指出,航母返回船塢一方面是對船底進行除污處理以及重新噴漆,另一方面,可能是首次海試之后進行拆檢工作,以便對船體、動力裝置、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及各種裝備進行全面、細致檢查。因為艦船除了在海試過程中發現的明顯問題以外,航行試驗結束后,有時還會在船廠進行設備拆檢工作,即對部分設備進行檢查性拆卸,以便進一步了解其內部狀況和有無隱患,并盡快消除檢查中發現的所有缺陷。
專家認為,從現在披露的情況來看,經過檢查,首次海試很成功。如果后續海試不出大問題,國產航母有可能在年底前交付海軍。▲(李強)
環球時報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