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是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體現新發展理念,也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新時代的教育也應及時轉向,從追求規模、數量、速度,向更加注重質量、更加注重公平轉變,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積極回應人民對教育的關切和期待,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教育需要。
近年來,我國教育發展成績有目共睹,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高,已基本滿足世界人口最大國家人民的教育需要,能夠保證每個孩子有學上、有書讀。特別是通過高考制度改革,使高考制度設計更加科學合理,高考過程管理更加嚴格規范,高考錄取工作更加陽光透明,讓人民從改革中享受到諸多實惠。
但是,我們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國教育仍存在不少問題,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比較突出,如,中小學生上好學、讀好書問題,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不高問題,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問題,異地高考落實落地問題,高校辦學大而全問題,高等教育嚴重同質化、功利化問題,大學生、研究生培養質量不高問題;高等職業教育地位、生源、質量問題等等。因此,我國教育發展仍任重道遠,黨和人民對教育寄予厚望,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質量意識,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科學定位、精準謀劃、凝練特色、轉型發展、提高質量,努力辦高質量的教育,實現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期待新要求,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為指導。核心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發展觀,堅持教育為了人民,教育依靠人民,教育成果由人民共享。關注教育領域矛盾的新變化、新特點,研究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新問題、新要求,承擔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新任務。堅持從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出發,把人民對美好教育的需要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以能否滿足人民對美好教育的需要為標準,衡量我們的工作得失、檢驗我們的成績貢獻。
二要以提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標準,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教書育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實施德育鑄魂工程、價值引領工程,切實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和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讓課堂成為宣傳和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陣地,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陣地,成為引導堅定“四個自信”的陣地。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創新教學方法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建立并完善科學的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體系。加大教育扶貧力度,加快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加強教育對口支援幫扶工作,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斷促進教育公平。
三要以促進為目標,努力辦好基礎教育。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為目標,注重基礎,尊重個性,發揮特長,引領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全面成長、全面進步。統籌協調義務教育發展,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盡快完成“全面改薄”任務,實行教師交流制度,落實“免試入學”“就近入學”原則,消除“大班額”、剎住“擇校熱”,減輕教師工作負擔,減輕學生課外負擔,切實將減負任務落到實處。實施快樂教育、快樂教學,讓學生快樂學習,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更加熱愛學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同時,適時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向教育強國邁進。
總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新使命,也是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我們應當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