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向東
支付寶又被罰了。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政處罰信息,3月22日支付寶被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作出行政處罰。
從決定書中可以看出,支付寶涉及的七項違規行為,分別在客戶權益、產品宣傳、個人信息保護三大方面:
1. 客戶權益方面的違法行為:金融消費者知情權保障不充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保障不充分。
2. 產品宣傳方面的違法行為:在視頻宣傳中開展引人誤解的宣傳;在支付寶官方微博中開展引人誤解的宣傳;處理完畢的投訴占比計算不實,導致對外公布的數據與實際不符。
3. 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違法行為:個人金融信息收集不符合最少、必需原則;個人金融信息使用不當。
對于上述違規行為,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對支付寶處以罰款3萬元。另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產品宣傳與個人信息保護兩項違法行為,分別給予警告,并處罰款10萬元、5萬元。以上罰款合計人民幣18萬元。
像此次這種被央行公開處罰,支付寶也不是第一次了。
2017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布行政處分決議書,支付寶因違背付出事務規則被要求期限改正,處以罰款3萬元。
此后的2018年2月,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旗下《中國外匯》報道,支付寶因跨境外匯付出服務經營范圍問題、跨境外匯付出服務國際收支計算申報問題,再被處以罰款60萬元。
支付寶并不孤獨,上述兩起罰款事件中,財付通也被處以3萬元、60萬元的罰款,數額相等,稱得上“難兄難弟”了。
在整個第三方支付市場,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個平臺份額最多,體量最大,還有阿里、騰訊背書,已經是比較規范的了。相比之下,一些我們很少聽到名字的支付平臺,為了搶占支付市場急于擴張,違法、違規的亂象更讓人擔心。
不過目前第三方支付行業洗牌在即,在6月30日接入網聯清算之后,行業違規問題會得到進一步清理,屆時無論支付平臺大小,現金流動都將被網聯監管,情況會大有改觀。
對于此次18萬處罰,支付寶方面回應稱:“2017年下半年,我們在接受央行杭州中心支行的檢查時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們第一時間啟動了逐項的改進計劃,目前各項改進措施已經落實完畢,并得到了監管部門的認可。感謝監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我們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第三方支付平臺是商業化平臺,運營中有其利益目的。6月30日之后網聯將全面負責第三方支付清算,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監管會更加嚴格,但違規事件仍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