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彤 蘭柳
摘 要:文學批評觀的不同導致中西文學批評觀產生差異。本文旨在通過以梁實秋的古典主義文學批評觀和以TS艾略特的文學批評觀相對比,探究中國古典文學批評觀與西方文學批評觀差異的表現來更好地進行文學評論。
關鍵詞:中西文學;批評觀;差異性
作者簡介:孫彥彤(1992-),女,漢族,山東滕州人,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蘭柳(1993-),女,漢族,河南南陽人,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1-0-01
二十世紀在西方文學中被稱是“批評的世紀”。文學批評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對文本的欣賞,對文學文本的直接審美反應,二是基于哲學、美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理性審視,對這一反應、話語或話語進行理論闡釋。
一、中西方文學批評觀概述
中國古典文學批評觀強調理性控制的情感,認為文學批評運用理性壓抑情感,理性選擇和判斷。人性的善與惡是普遍的。它們是文學表達的內容。人類行為的善惡可以自由選擇,它承認意志的自由和理性的效用。選擇的自由,是由善與惡所決定的,可以暫時決定選擇的內容是倫理的還是古典的。而西方現代文學批評,主要是浪漫主義的批評,現實的批判(馬克思的社會歷史批評是基于各種現代主義批評的深化發展)的形式非常重視這些個性,突出明顯的地方,抓住主要矛盾是他們主要的線。
二、導致中西文學批評觀差異的原因
辨析中西方文學批評觀產生差異的原因,必須追溯源流。文學是一個國家的文化,核心文學的特質是語言,但它不止于語言。首先是中西文化的異質性。文化是群體的生存方式。文化作為人類存在的方式,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的地理環境西部有喜馬拉雅山脈、青海西藏高原和昆侖山的屏障,東部是浩瀚的大海,早期的中國大陸與世界隔絕。農業生產也使古代先民發展了辯證思維和整體思維。注重事物聯系,平衡和統一等。古希臘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源頭,是一個地中海文明包圍的開放的環境,允許它吸收其他國家的思想成果來充實自己。在古代希臘,對立和辯證思維只是局部的和偶然的。因此,中西文化的異質性是中西文化批評差異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中西文明不同的發展邏輯。中國文明的影響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倫理和人際關系的核心思想,不僅要加強對中國思想重在實踐和實用目的的傾向,是社會利益和群體的價值觀方向。西方文明的分析、經驗和個人傳統都是通過一系列復雜的中介而不斷發展起來的。強調了對世界的詮釋和個人對世界的評價,以及人類自我發現和人類自我認識的人道主義,成為歐美地區的主流精神之一。
三、中西文學批評觀差異的具體表現(中西兩位文學評論家對比)
在中國文學史上,梁實秋是一位重要的文學批評家。他希望打破古典主義的浪漫主義傾向,開啟以“性”為中心的文學理論。在西方文學史上,艾略特利用比較和分析的批評方法,通過客觀對應物的批評標準追求批判的“真理”。
3.1文學批評觀哲學基礎的差異性
梁實秋之所以形成這樣一種文學觀念主要來自古代希臘、亞里士多德等西方思想家的影響。從其早期的文學作品來看,梁實秋文藝思想的主要內容顯然來自于亞里士多德認為的文學就是模仿,模仿生活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他還認為真正的古典精神是追求文學的普遍性,它不會偏離人性的中心。艾略特一生致力于尋找一種真理,體現在他的文學批評觀中,即建構“秩序論”。布拉德利對艾略特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直接經驗”的吸收上。把握"直接經驗"是理解艾略特的認識論的關鍵,持續融合了主觀和客觀的“真理”和“絕對體驗”的追求,促使艾略特在文學評論中尋找“真理”。
3.2文學批評觀性質的差異性
梁實秋堅持古典文藝思想,他把批評的性質定義為“判斷”,而文學批評的價值在于對文學作品價值的公正判斷。古典主義強調理性控制情感,認為文學批評運用理性壓抑情感。梁實秋堅信“判斷”是文學批評的正統。艾略特一直尋求一種權威性的穩定秩序。艾略特的秩序理論不僅是一個文學批評問題,而且與社會政治文化、宗教文化、社會文化等問題有關的批評。艾略特認為批評是以其定義為基礎的,它是超越自身的東西,沒有自己的批評目的,所以不能把創作融于批評之中,創造批評是蒼白的。
3.3文學批評觀方法的差異性
梁實秋對文學批評方法是具體的,是對文學問題的哲學思考。梁實秋認為文學作品不僅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而且表現了作者的個人性格。理智高于情感,是壓抑情感的工具。所以,梁實秋也認為文學批評的任務是以正常和固定的普遍人性為標準來評價文學作品的價值。艾略特的文學批評觀強調批評應該以文本為中心。文本必須放在歷時性和共時性的統一中。通過對個人文本的分析和批評可將作品納入真理和嚴格秩序的文學作品之中。艾略特把主題放在傳統中,聚焦于這一主題和艾略特的批判性問題,并在文本比較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文學批評活動。
四、結語
梁實秋把文學批評作為“人性”的標準,以恒定的標準。其方法是用道德和人文哲學來評判文學作品的價值。艾略特的批評理論是建構文學秩序體系,尋求“現實”和“真理”。總之,針對中西方的文學批評理論的不同,我們應該把握中國和西方文學對批評區別的基本概念,尋求可比性和特殊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江慧.理論家和詩人—T. S.艾略特的文學生涯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
[2]羅鋼. 梁實秋與新人文主義[J].文學評論,1989.
[3]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