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云鶴
[中圖分類號]:J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1--01
一、簡述工筆仕女畫的歷史演變
中國傳統的工筆人物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一直保持了其獨特的藝術風貌。在當今社會發展多元化的背景下,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創作也產生了變化,當代新工筆人物畫創作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的面貌。在中國傳統繪畫當中,林林總總,門類眾多,而仕女畫則是其中的一個相當重要的畫科。在中國畫史的長河中,工筆仕女畫因其獨特的表現手法,從而一直在中國畫壇占據著重要地位。
仕女畫起源于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于唐代興盛。《周易·系辭·上傳》有云“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又曰“象也者。像此者也”北宋郭若虛在其《圖畫見聞志》中也曾寫到“嘗考前賢畫論,首稱像人,不獨神氣骨法衣紋向背為難。蓋古人必以圣賢形像、往昔事實,含毫命素。制為圖畫者,要在指鑒賢愚,發明治亂。故魯殿紀興廢之事,麟閣會勛業之臣,跡曠代之幽潛,托無窮之炳煥?!庇纱丝梢?,古代仕女畫從題材和意義的角度來說大致可分為“觀德”和“靡麗”兩種類型?!坝^德”多指具有勸誡意義的作品,如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描繪了古代宮廷女子的節義行為,標榜封建“女德”的作品;《列女仁智圖》按女子的封建行為道德準則和給國家帶來的治亂后果,分為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辯通、孽嬖七卷,為頌“女德”之典范。而“靡麗”則多指受綺靡奢華之社會風氣浸潤,反映上層社會女子生活游樂場景的作品,如唐代張萱的《搗練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卷及《揮扇仕女圖》等,表現了貴族女子狹窄貧乏、寂寞閑散無聊的生活情境。描繪了她們精致華麗的外表,通過對她們的神態刻畫,揭示了她們的感情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封建社會對女子的禁錮束縛。然而這些“綺羅人物”卻恰好迎合了官僚貴族、富商大賈的審美追求。宋代仕女畫由于政府的支持,畫學畫院的興辦,一方面繼承了前朝的優秀傳統,相較于唐仕女,技法更臻于成熟;另一方面也由于理學思想的形成與興盛,導致宋代仕女畫有了更多的世俗性,格調略有下滑。文人畫與水墨畫的逐漸興起,也使工筆仕女畫漸受冷遇。
月份牌、廣告畫、美人畫等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民國時期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美人畫的藝術形式介于雅俗之間,雖然新鮮入時,卻也逐漸消磨了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高雅品位。“五四”運動之后,學習西方先進藝術理念的時代洪流勢不可擋。這段時期涌現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美術家、教育家,如徐悲鴻、林風眠等,均主張引進西方繪畫藝術理念,推崇中西融合,對當代工筆仕女畫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概述當代工筆仕女畫現狀
(一)、當代工筆仕女畫的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思想的解放,如今以嶄新的姿態呈現于世人面前的當代新工筆仕女畫,是經過當代畫家多年來的理論研究及探索實踐,才逐漸得以撥云見日。在當今的工筆仕女畫發展過程中,題材也不再局限于對女性道德、行為準則的束縛,而是以西方造型藝術方式為基礎,以傳統工筆仕女畫為前提,改善了長期以寫意為主導的中國畫壇之中,只重筆墨意趣而失形式表達的弊端,使中國畫的造型方法更豐富、藝術形象更豐滿。當代的新工筆仕女畫,逐漸演變成為了泛指一切以年輕女性為表現對象的繪畫。題材內容的改變和畫法風格的更迭,使當代新工筆仕女畫呈現出了異彩紛呈的新局面。
不僅如此,傳統的審美觀、雅俗觀也不斷受到挑戰,使古已有之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仁智不同趣”的審美現象變得也越來越復雜有趣了。然而盡管如此,卻是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社會怎樣變遷,也都一直無法影響改變畫家們對女性題材的青睞垂重。在我國當代畫壇,新潮頻涌,觀念迭起,仕女題材畫作卻依舊暢行不衰。
(二)當代工筆仕女畫的發展特點
當代工筆仕女畫的特點學習借鑒了西方藝術風格,采用汲取了新技法新材料,大都采用寫實風格,且數量上約占人物畫比例的30%。不僅繼承了對傳統工筆仕女畫的審美品位,也體現了材料方面與寫實技法的創新;與傳統工筆仕女畫相比,表現題材更加廣泛。當代善以女性為題材的工筆人物畫家人才輩出,其中以何家英、唐勇力、胡明哲及新生代的 70后、80后“新工筆”畫家最為突出, 且以全新姿態展露于畫壇之上,向人們展現了富于人文氣息的輝煌景象,成為了當代工筆人物仕女畫的中堅力量。
(三)當代工筆仕女畫的創作理念
當代工筆仕女畫包含了個性的拓展與創新,緊跟時代的潮流,于簡單中追求豐盈,于渾厚中追逐輕靈,雖匠心營造卻又古樸自然,是極具我國民族特色的繪畫藝術。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學習融入了西方繪畫藝術的優點;并致力于把傳統的古典中國畫理論之精華運用于寫生創作中;不斷追求開創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形式,在時代生活的變遷中挖掘出獨屬于自己的繪畫語言,從而創作出更高品質、更深層次的工筆仕女畫作品。正是如此,古老的中國傳統仕女畫,才可以在百花齊放的當代藝術之林中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參考文獻:
[1]賈靚.《論當代女性題材工筆畫的現狀與前景》.
[2]蔡青 . 《1949-1966年中國畫的發展軌跡》[J]. 《美術觀察》.
[3]王揚 .《燦爛輝煌的藝術長卷——隋唐五代繪畫的發展脈絡》-2005-12-30《文物世界》.
[4]崔艷.《當代畫家王美芳工筆人物畫創作研究》.
[5]楊景和.《當代工筆畫女性題材的創作與復興》[N]. 《美術報》.
[6]魏恕 .《中國工筆人物畫創作的情感體現》.
[7]孫海洋 .《淺析現代工筆人物畫的審美特征》[J].《新西部》(下半月).
[8]陳媛媛 .《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創作現狀》[J].《大眾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