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樓夢》作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擁有著極高文學價值,一直也是歷代學者研究的重點,而劉姥姥雖是《紅樓夢》中的一位小人物,但她在小說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會話合作原則為基礎,選取劉姥姥二進大觀園的部分對話,對劉姥姥的語言進行語用分析,從中發現其語言的智慧及其性格特征。
關鍵詞:劉姥姥;合作原則;語用分析
作者簡介:趙晗,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江蘇師范大學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語用學。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1-0-02
一、會話合作原則
會話含義理論最初是由Grice1976年在哈佛大學做著名的William James系列講座時提出的,1975年又以其演講稿為主要內容發表了題為“邏輯與會話”的論文,并在論文中首次提出了會話含義理論的基礎與核心部分——合作原則。Grice發現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往往會出現一些答非所問的現象,但人們卻還是能理解對方的意思。為了解釋這一現象,Grice提出了合作原則:“我們可以建立一種談話雙方都應該遵循的大致的原則,即:不管是在談話過程中的任何階段,言語交流的雙方都應該按照交際目的或方向的需求,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稱之為合作原則。”[1]交際雙方秉著合作的態度,遵循這一合作原則,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這似乎成了人們之間的某種不成文約定。而后Grice又從康德的質、量、關系和方式的哲學范疇體系中得到啟發,進一步將合作原則具化成四條基本準則:數量準則、質量準則、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但他一方面又指出準則并不是必須要遵守,人們在實際交往中受到各種語境的影響,說話人不能直接說出自己的真實目的,故意違反合作原則及其相關準則,聽話人知道說話人能遵守相關準則卻故意違反,必定是有深層含義,從而推導出說話人的真實意圖。
二、劉姥姥對會話合作原則的運用
《紅樓夢》作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不僅擁有著極高的歷史地位和文學價值,同時在世界文壇上也享有盛譽。它通過一系列的言語描寫生動刻畫出人物形象,表現其人物特點。劉姥姥作為數百個人物中的一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她是賈府由盛轉衰的重要線索,見證了賈府的奢華與衰敗。在二進大觀園中,通過劉姥姥與各個人物的對話描寫,一個大智若愚,機智圓滑的村婦形象被生動形象的刻畫出來。她不過是個鄉下村婦只是與賈府略有些關系,卻可以三進賈府,并深受賈母喜愛,滿載而歸。本文從合作原則的角度探討劉姥姥二進大觀園的言語,進行語用分析,感受她語言的智慧。
1、數量準則
數量準則指說話的信息量,包含兩條次準則:(a)說話人應盡可能提供交談所需的信息量。(b)所提供的信息量不能超過所需要的信息量。Grice認為在交際中,說話者應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不說超過聽話者期待之外的事,所交談的內容應正好滿足聽話者的需要。
(1)賈母道:“老親家,你今年多大年紀了?”劉姥姥忙起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
例1是劉姥姥初次見賈母時的場景,賈母問劉姥姥的年齡,劉姥姥也只回答年齡,不多說一句話。問一句,答一句,沒有一句贅述,而這正也表現了劉姥姥初見賈母時的謹慎,不打誑語,不多一言,小心行事。這也正是她的聰明之處,不曾打過交道的人先不露聲色,暗自觀察,摸清習性,這也為她之后深受賈母喜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劉姥姥在榮國府的會話中還曾多次違反數量原則,即說話者所提供的信息超過聽話人的期待或交談所需的信息量不足。劉姥姥雖違反這一準則,但仍達到了她的目的。
(2)賈母問:“這園子好不好?”劉姥姥念佛說道:“我們鄉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來買畫兒帖……怎么得有人也照著這個園子畫一張,我帶了家去給他們見見,死了也得好處。”
例2賈母與劉姥姥在園子里觀賞時,賈母問劉姥姥園子好不好,劉姥姥并沒直接回答好或不好,而是說鄉下到城里買畫兒的事,這就違反了數量準則,說出的話超過了所需的信息量。劉姥姥心里知道賈母是在向她炫耀自己的園子,但她并沒有直接回答賈母,而是通過貶低自己來變相的夸獎園子,使賈母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同時也博得眾人一笑,這也充分體現了劉姥姥的圓滑世故。
2、質量準則
質量準則指的是說話的真實度,包含兩條次準則:(a)說話人不說自己不相信的話。(b)說話人不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即在交談過程中,說話人應該說真話,自己明知是假的話不說,沒有切實證據的話不說。
(1)劉姥姥笑道:“這是野意兒,不過吃個新鮮。依我們倒想魚肉吃,只是吃不起。”
例1賈母與劉姥姥的對話是圍繞劉姥姥帶來的野菜展開的,賈母吃慣了山珍海味,正想吃地里現結的瓜兒菜兒,而劉姥姥想吃大魚大肉卻沒有那個能力,吃不起。劉姥姥向賈母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意思,沒有說虛假的話,說的都是真話,家境確實貧寒,吃不起魚肉,遵守了質量準則。同時賈府的生活也與劉姥姥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了賈府的奢侈與浪費。
違反質量準則的現象也存在,即自知是假,證據不足卻仍說了出來。
(2)劉姥姥便又想了想,說道:“我們莊子東邊莊上有個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歲了……后起間,真又養了一個,今年才十三四歲,長得粉團兒似的,聰明伶俐的了不得呢。這些神佛是有點不是!”
(3)劉姥姥忙笑道:“這個正好,就叫做巧姐兒好。這個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必然遇難成祥,逢兇化吉,都從這‘巧字兒來。”
例2中劉姥姥給賈母眾人講鄉野趣事,談及莊上的老奶奶求神得孫,這些話都是缺乏證據的,劉姥姥還是說了出來并恰好暗合了賈母王夫人的心事,這就體現了她的精明。王夫人早前有一個兒子名賈珠,但英年早逝,而后有了寶玉,可謂來之不易,是王夫人唯一的兒子,深受賈母的喜愛。劉姥姥編了一個與其經歷極其相似的故事,違反了質量準則,卻迎合了賈母的心理。例3劉姥姥把王熙鳳的女兒起名為巧姐,稱日后必然長命百歲,遇難成祥,逢兇化吉。事實上以后的事她并不知道,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個名字能為巧姐帶來好運,違反質量準則,卻能從側面體現出劉姥姥的善良聰慧,也為之后她救下巧姐埋下伏筆。
3、關系準則
關系準則指的是談話內容的相關度,即不說與主題不符的話,對話間要有聯系不能不想干且往往遵守質量準則就必遵守關系準則。
(1)劉姥姥忙笑道:“姑娘說那里的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么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笑兒。我要惱,也就不說了。”
這句話是劉姥姥在飯桌上“出盡洋相”,鴛鴦和王熙鳳給她道歉讓她不要惱她所回的話,談話內容圍繞主題展開,且與鴛鴦的話有聯系,讓鴛鴦放心,自己并沒有惱,遵守關系準則。也由此可見劉姥姥并不是不清楚自己的角色,看似在裝憨賣傻,實則心知肚明,明知自己不過是被人取笑的對象,仍賣力配合,逢場作戲,且她知道抓住核心即抓住賈府的關鍵人物賈母,因此故作丑態,逗得賈母大笑不止,并博得賈府眾人的喜愛,自己最后也滿載而歸,充分地體現出她的大智若愚,精明能干,機智圓滑。
違反關系準則即說話人所言之意脫離主題,前后脫離聯系,Grice認為:“以對關系原則真正意義上而非表面的違反來傳遞意義的事例可能非常少見。”[2]《紅樓夢》中劉姥姥就從表面上違反關系準則,但是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語用效果。
(2)劉姥姥聽了,喜的忙跑過來拉著惜春,說道:“我的姑娘!你這么大年紀兒,又這么個好模樣兒,還有這個能干,別是個神仙托生的罷?”
例2是賈母與劉姥姥游玩大觀園時發生的對話,劉姥姥夸獎園子好看,要照著園子畫成畫兒,帶回去讓鄉下人見見世面,賈母就說讓會畫畫的惜春給她畫一張如何?劉姥姥并沒有直接回答賈母好或不好,而是拉著惜春夸獎一番,認為她多才多藝,年輕美貌,定是神仙轉世。她的回答與賈母的問題并沒有聯系,從表面上看回答內容與交談內容也毫無關聯,違反關系準則。但劉姥姥的這番話卻是別有深意,夸獎了惜春,惜春心里必然高興,同時也間接的夸獎了賈母,一句話贏得了他們的喜愛,由此可見劉姥姥高超的語言能力。
4、方式準則
方式準則指的是說話的方式,包含四條次準則:(a)避免含糊表達。(b)避免歧義表達。(c)減少贅述。(d)條理清楚。即要求說話簡潔明了,不說多余的話,不轉彎抹角,不模棱兩可,不混淆是非,直接了當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1)劉姥姥驚醒,睜眼看見襲人,連忙爬起來,道:“姑娘,我該死了!好歹并沒弄腌臜了床。”
劉姥姥醉酒后誤入寶玉房間,在寶玉床上昏睡過去,后被襲人推醒,驚醒后見到襲人怕自己闖下禍事,第一句話就是先道歉,然后解釋自己沒有弄臟床,在醉酒的狀態下仍能條理清楚地道歉解釋,讓襲人莫怪罪,遵守方式準則。
違反方式準則就是說話人說話模棱兩可,晦澀難懂,轉彎抹角,讓聽話人不能直接理解說話人的意圖,需要推理其包含的深層含義。
(2)劉姥姥道:“這些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錢,五五二兩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銀子,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
例2是平兒與周瑞家她們討論螃蟹宴,劉姥姥在一旁聽到不禁發出的感嘆,不過是賈府的區區一頓飯,卻如此的鋪張浪費,一頓飯所花費的竟抵得上鄉下人一年花費的,在這里劉姥姥違反了方式準則中的第三條次準則,說話過于繁雜,不簡潔明了,不過這也反映出賈府的奢華生活,與劉姥姥的精打細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劉姥姥并沒有羨慕賈府的榮華富貴,而是覺得異常的浪費,兩個截然不同的生活就躍然紙上,一個是貧苦的鄉下生活,一個是奢侈的貴族生活,但月滿則虧,盛極必衰,這也為之后賈府的沒落做了鋪墊。
三、小結
劉姥姥在《紅樓夢》中出現的篇幅并不多,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她第二次的出場,當時可謂是榮國府最鼎盛的時期,劉姥姥作為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鄉村老嫗卻憑借著自己的語言智慧贏得賈府上下的歡心,無論她是遵守還是違反合作原則,她最終都實現了自己的意圖,滿載而歸,也由此體現出她的圓滑世故、機敏能干、精明善言。
注釋:
[1]Grice,H.P:《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第26頁.
[2]Grice,H.P:《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第30頁.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紅樓夢[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3.
[2]俞東明.什么是語用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3]楊文.劉姥姥話語的語用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6).
[4]龍友元.劉姥姥本色話語行為的語用分析[J].科教文匯,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