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邵楠(1992-),女,漢族,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人,大連外國語大學2015級日語語言文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1--01
《小倉百人一首》是日本鐮倉時代歌人藤原定家的私撰和歌集。其中收錄了自奈良時代至鐮倉時代的一百首和歌,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排列,從中可見和歌的發展史,“月”的意象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趨于成熟,《小倉百人一首》中詠月歌共計12首,歌人或借“月”表相思,或望“月”思鄉,一輪明月寄托了歌人的萬千感懷,本文將對《小倉百人一首》中“月”意象的主題特征進行探究。
一、離別相思之“月”
愛情是和歌中永恒不變的主題,因此戀歌在歌集中占據著中心地位,歌集中與“月”相關聯的戀歌分別收錄自《古今和歌集》、《后拾遺和歌集》、《千載和歌集》,從和歌創作的時代來看,戀歌與當時實行的“訪妻婚”有著密切關聯,在這些以哀傷為主旋律的和歌中,“月”常常被用作哀傷的載體,如:
今來むと いひしばかりに 長月の 有明の月を待ち出でつるかな
(二十一首 戀 素性法師)
和歌通過“有明之月”來描寫女子等待戀人直到天明的悲愁,女子徹夜等待戀人直至天明,“有明之月”暗示等待時間之久,同時,那一彎纖細、冷寂的月亮引發了與作者哀傷的心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有明の つれなく見えし 別れより 暁ばかり 憂きものはなし
(三十首 戀 任生忠岑)
和歌中“有明之月”是指拂曉時出現的月亮,所以在實行“訪妻婚”婚姻形態的和歌創作時代,“有明之月”的出現往往意味著戀人離別時刻的來臨,因此,在歌人看來,那一彎掛在天空的彎月常常引起戀人的幽怨和哀傷。
嘆けとて 月やはものを 思はする かこち顔なる わが涙かな
(八十六首 戀 西行法師)
在這首和歌中,作者將戀人比作月亮,將月亮與戀人的面影結合在一起,見月懷人,不禁雙目垂淚,將“月”擬人化、對象化,通過“月”將作者歌人的浪漫幻想和哀傷情緒表現出來。
從上述分析來看,“月”常常作為哀傷的載體出現在戀歌中,且“有明之月”使用頻率較高,“有明之月”意味著拂曉的到來,暗示著戀人離別的時間,或等待戀人久候不來的相思與哀傷。
二、望鄉之“月”
歌集中以“望月思鄉”為主題的和歌只有自《古今和歌集》中收錄的安倍仲麻呂所作的“唐土見月”一首:
天の原 ふりさけ見れば 春日なる 三笠の山に 出でし月かも
從《古今集》中的注解來看,該和歌為作為唐朝留學生的安倍仲麻呂與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同歸國時,其唐朝友人為其在明州舉辦的送別宴會上所作。安倍仲麻呂見到明州之月,引發思鄉之情,已在異國經過三十幾年風雨的作者見明州緩緩升起的月亮,鄉愁、歸鄉的喜悅及臨別的悲傷使作者越過了空間的阻礙,明州之月想象成故鄉三笠山之月,描繪出歌人的思想之情。
與唐詩中常見的“見月思鄉”的主題相對,和歌中通過“月”意象來表達望鄉之念的和歌只此一首,后世認為,這與作者的個人的留學體驗有著密切的關聯,作者在唐留學期間,與李白、王維等詩人交情甚篤,因此,和歌中的這首“唐土見月”也成為日本文學收到中國文學影響的縮影之一。
三、敘景之月
從《小倉百人一首》的構成來看,季節歌是歌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對自然景色極為敏感的和歌中,“月”意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
月にれば ちぢに物こそ悲しけれ わが身一つの 秋にはあらねど
(二十三首 秋 大江千里)
該和歌作者大江千里為漢學者,有學者認為其創作是受到了白居易的“燕子樓中霜月色,秋來只為一人長”的影響,作者望見空中懸掛的蒼然的秋月,不禁感受到秋天的哀愁和季節的變化,故而引發了個人無盡的孤獨和悲切。
秋風に 棚引く雲の 絶え間より もれ出づる月の 影のさやけさ
(七十九首 秋 左京大夫顯輔)
和歌描寫了爽朗的秋日景色,將爽朗的秋風和流動的云彩富于幻想,描繪出動態的美感,月光自云間傾瀉而下,將亦幻亦真的美投于現實之中以傳達歌人對于自然的欣賞之情。
ほととぎす 鳴きつる方を ながむれば ただ有明の月ぞ殘れる
(八十一首 夏 后德大寺左大臣)
在該和歌中,歌人將杜鵑之聲與有明之月結合在一起,描寫了夏季夜晚,聽見杜鵑啼叫,聞聲尋去,不覺間看見空中有明之月,將杜鵑的啼叫聲這一聽覺效果巧妙的轉換至視覺效果。
從上述分析來看,“月”意象常常出現在歌人抒發對自然景色感懷的和歌中,常常用來表達“月”所引發的自然感興,具有與歌人直觀感覺和感性認識相關聯的純粹的美。
綜上所述,《小倉百人一首》中的“月”意象,按照其主題上的特征,可分為“離別相思之月”、“望鄉之月”、“敘景之月”。在表達離別相思之情時,“月”常常作為哀傷的載體,表示相愛之人的分離、等待戀人的相思和幽怨,抒情主題一般僅局限于戀人之間;歌集中“月”意象還被用來表達思鄉之情,其表現手法與漢詩相似;此外,歌集中還借“月”來抒發歌人對于自然銳敏的感覺,其常常與歌人的直觀感覺和感性認識相關聯。
參考文獻:
[1]汪南.從《小倉百人一首》中的詠“月”和歌看日本人的美意識[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12).
[2]韓威.考察日本和歌中“月”的意象—以《小倉百人一首》為中心[J].文化天地,2016(09).
[3]劉德潤.《小倉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賞析[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4]小倉百人一首[M].大阪:日本旺文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