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次元”一詞最早來源于日語,原意是“2D、二維、平面”。 “二次元”的風格便是指作者將融入了網絡時代的二次元文化特征的作品充分展現在觀眾的面前,在敘事上則表現為濃厚的后現代主義風格,它體現為對過去那種整體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維方式的批判,而是采用了碎片化的敘事方法,并且強調敘事中“同人”的參與以及各種“萌”系的創作原則。
關鍵詞:二次元;敘事風格;那兔;歷史題材動漫
作者簡介:查理思閱(1990-),女,漢,江西弋陽人,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聞史。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1--02
從敘事學的角度來說,作者在題材選擇、創作手法的運用、藝術語言的表現等多方面的統一性和獨特性構成了其特殊的敘事風格。近年來,一種另類風格的歷史題材動漫開始大放異彩。2011年,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漫畫家開始于某家網站上連載自己的漫畫《那年那兔那些事》(以下簡稱為“那兔”)。隨著2015年《那兔》的動畫正式開播,這個做工粗糙、劇情老套、對白簡單的動畫一經嗶哩嗶哩視頻網站播出,立刻就在整個中國動漫界引發了轟動效應。本文將從敘事風格的角度來分析該部動漫,并探討為何此類動漫能夠在年輕人當中獲得如此高度的關注。
一、什么是“二次元”敘事風格
《現代漢語詞典》對“風格”的解釋為“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流派或一個人的文藝作品所表現的主要的思想特點和藝術特點”。“二次元”的 風格便是指作者將融入了網絡時代的二次元文化特征的作品充分展現在觀眾的面前,在敘事上則表現為濃厚的后現代主義風格,它體現為對過去那種整體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維方式的批判,而是采用了碎片化的敘事方法,并且強調敘事中“同人”的參與以及各種“萌”系的創作原則。
二、“二次元”的碎片化敘事
“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詞,在上世紀 80年代常見于“后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在敘事手法中表現為將一個完整宏大的故事進行破碎化處理,一定程度上出現去中心化。“碎片化”狀態已經成為現代性的一種表征,與傳統社會的整體與統一形成鮮明的對比。
(一)碎片化敘事風格出現的背景
毫無疑問,媒體的表格對碎片化的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今爆炸的信息和文字加劇了碎片化,同時創造了與之相應的寫作方式。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之下,人們態度觀念的轉變是導致各行業消費者“碎片化”的直接原因,網絡動漫的觀眾也是如此。其次,城市化的發展與日益緊張忙碌的社會生活讓人們的休息時間也變得碎片化,他們再也難以把大量連續的時間放在讀寫上,此時短視頻、短新聞等片段化的媒介應運而生,加速了作者在采編時采用的碎片化敘事風格。
受眾更加在意個性化需求和感受也在這個時代被放大開來,以往被忽視甚至被損害的每個個體的個性價值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顯和關注。正是這樣的背景之下最終培養出了當今網民“碎片化”的消費習慣。更多的網民都傾向于追求一種快餐式、消遣化的娛樂,這也讓網絡動漫的敘事風格在漸漸向著碎片化的方向轉變。
(二)碎片化風格在作品中的表現
以《那兔》為例,《那兔》的“碎片化”首先體現在一個個的小故事上,如《那兔》每一季12集的動畫平均包含有5~6個小故事,都體現出了“短、平、快”的特征。每一個故事有著完整的開頭和結局,并且互相之間聯系比較薄弱。《那兔》的每一季之間的故事并沒有必然聯系,雖然故事的推進遵循大致的時間順序,但故事和故事之間的展開沒有必然的邏輯。例如第二季中與駱駝“傻大木”的軍火貿易之后講述了與“腳盆雞”的合作,不僅故事之間沒有任何的關聯,甚至連時間順序都是紊亂的。
其次,《那兔》也呈現出了一種民間敘事文學的“簡單風”。和民間敘事文學類似,“二元對立”的結構下人物塑造容易出現好壞、善惡、正邪等簡單的對立狀態。這種敘事風格反映在人物形象塑造簡單化、類型化,比較符合年輕人的思維方式。
如今,讀者們更傾向于關注那些簡單粗暴、能夠調動起來情緒的,或者是與我們自身欲望,有著直接的強關聯的作品,只有這類動畫才能夠令網民閱讀下去。但我們相信,“碎片化”年輕、新穎的敘事方法在未來的網絡作品創作中還具有極強的發展潛力。
三、“二次元”獨有的敘事語言
(一)特色的二次元語言
如今的網絡時代,有別于傳統交流使用語言發展迅速,并且多次在社會上引起主流聲音的關注。《那兔》便是一個典型網絡作品的代表,其對白和語言也到處都充滿了流行語的影子。《那兔》大量對話中都充斥著彈幕流行語,如“前方高能”、“甜黨/咸黨在此”、“今生無悔入XX,來世愿生XXX”等。
彈幕技術的成熟運用也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彈幕語言體系,這套約定俗成的體系不僅已經成為了 二次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彈幕味”的語言也成為了 二次元角色對白中的一個重要風格。“吐槽”一詞來源于日本漫才,是指從對方的語言或行為中找到一個漏洞或關鍵詞作為切入點,發出帶有調侃意味的感慨或疑問。“吐槽式”一般都會故意讓某個角色做出一個夸張的行為或者錯誤的言語,然后接下來旁邊一個正常人出來指出。
(二)特有的同人交流
在網絡異常發達的今天,作者與讀者,讀者與讀者,作者與作者之間的聯系方式更加的緊密和便捷 ,因此近些年來的同人創作無論是規模和數量上都驚人的龐大。截至2018年1月15日,在《那年那兔那些事》被官方認證的貼吧內,可以搜索到共計245條被評為“精品貼”的同人作品,其內容包含方方面面,主要以和《那兔》動畫相關的漫畫創作和為主,例如由網友“狐貍炒股不投機”手繪《二毛家最近有點煩》、網友“大饃頭 ”繪制的航母擬人化《瓦格娘》等;《那兔》中歷史故事進行補充的文章中如網友“炮灰小白0”的圖文同人《你所不知道的朝鮮戰爭》;網友“機械神甫蘭德”的帖子《暗影中的波斯雄獅——卡西姆.蘇萊》。
《那兔》的同人作品除了《白象的軍備大茶幾》外,貼吧和論壇還出現了《五戰獸和聯合鍋》、《那兔、那鷹、那熊》一些漫畫外,還有不少的同人小說。圍繞相同人物的“多樣”,可以使人物性格更加飽滿,更加真實,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存在。這種存在使得這一系列作品及它們所產生的影響更加完整深入。這種存在,至少可以讓同人作者們產生心靈共鳴,體驗到文學、人格、道德上的快感。
(三)“萌”系畫風
“萌”本指“草木初生之芽”,即描述草木等植物萌生出新芽時的一種狀態或過程。大概是上世紀 90年代開始,“萌”開始在日本ACG次文化中被使用, “萌化”的社會建構的都是一個純真的、無害的、需要被過度保護的兒童形象。“萌化”顧名思義是指“使之變萌的過程”,一般指在創作過程中通過一些方法將動漫類素材與特定的事物相結合,而使其變得“萌”起來。總的來說,在二次元中怎樣才算“萌”也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其表現在敘事手法上,“萌化”的敘事具有以下幾個特征:形象設計幼體化、劇情內容輕松化、對白文字幼稚化等等。
現在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二次元中“萌”角色的動物形象設計原則有以下幾點,如,頭大而圓、位于頭部中部線以下的大眼睛、圓鼓鼓的臉蛋、胖乎乎的身材和略顯短小的四肢等。
對白文字幼稚化是指劇中在對白詞匯上大量選擇“腫么 了”、“醬紫”、“親”、“有木有 ”等“萌系”網絡詞匯。“萌系”網絡詞匯的特征以“口齒不清”作為主要賣點,仿佛是在模仿兒童學語,強調一種“幼年化”和“可愛”。語言主要分敘述語言和人物語言兩種,《那兔》的人物語言全部口語化,一方面為作者本身的水平所致;另一方面各種網絡語言的運用也符合《那兔》本身的風格。
盡管現在用這種“另類”的敘事方式來表達一個嚴肅的歷史作品受到了不少的質疑,但《那兔》引發的現象級成功卻是有目共睹的。如今我國無論是紀錄片、電視亦或是動漫,很多歷史類作品不被所有階層的受眾所接受,可以思考如何轉變觀念,讓更多的年輕人通過亞文化來了解自己的歷史,得到口碑與商業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從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分析二次元民族主義[J]. 李星瑩. 新聞研究導刊. 2017(10).
[2]德勒茲生成視域下的中國異類文化現象研究[D]. 楊蕾.廣西師范大學 2017.
[3]新興的文化現象:二次元文化與精品IP[J]. 張力,王秋婷,劉鵬飛. 新聞與寫作. 2016(06).
[4]卡通敘事學[M]. 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楊鵬著, 2003.
[5]現代敘事與“讀圖時代”初析[J]. 袁瑾. 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