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仕虎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九江 332000)
SPY1作為Speedy/RINGO家族中的一員,是一種新型的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激活劑,能夠介導細胞周期進程和細胞存活[1]。研究發現SPY1與肝癌、乳腺癌發生發展存在密切聯系,現筆者通過探究結直腸癌患者切除術后組織中SPY1蛋白表達情況與臨床病特征之間的關系,為探究SPY1參與結直腸癌發生發展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 68例結直腸癌組織石蠟標本均來自我醫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確診為結直腸癌并行腫瘤外科切除術的患者,標本僅HE切片染色后病理確診為原發性結直腸癌。入選標準:⑴標本切緣均≥1cm;⑵所有研究對象術前均未有放化療治療史、相應部位外科手術史;⑶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齡41-73 歲,平均年齡(58.93±12.05)歲;結腸癌 40例,直腸癌28例;組織學類型:腺癌59例,黏液瘤4例,腺鱗癌3例,混合型癌2例;TMN分期情況:Ⅰ期15例,Ⅱ期17例,Ⅲ期29例,Ⅳ期7例。
1.2 方法 所有腫瘤組織以及癌旁組織標本均使用10%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常規脫蠟水化后進行EDTA抗原修復及微波修復。本實驗免疫組化Envision法所用鼠抗人SPY1單克隆抗體由上海圣克魯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對SPY1蛋白標記時采用PBS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自身對照為陽性對照,免疫組化結果中,含SPY1蛋白的腫瘤細胞核呈現出棕褐色或棕黃色點狀,操作人員在400×高倍鏡下分別每個位點計數100個細胞,每例共計400個,記錄視野下陽性細胞百分比:⑴陰性:視野下未見陽性染色細胞;⑵1分:陽性細胞占視野細胞總數1%-33%;⑶2分:陽性細胞占視野細胞總數34%-66%;⑷3分:陽性細胞占視野細胞總數67%以上。并記錄染色強度:⑴0分:視野中未見著色;⑵1分:淺黃色;⑶2分:淺棕色;⑷3分:棕褐色。染色強度分數+陽性細胞百分比分數≥4為高表達,≤3為低表達。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PSY1在結直腸癌組織中與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情況 運用免疫組化Envision法檢測68例結直腸癌組織與向相應部位癌旁組織中的SPY1蛋白表達情況,SPY1陽性染色主要為棕黃色,主要定位在細胞核,胞漿中顯示少量陽性表達,免疫組化檢測結果顯示,SPY1在結直腸癌的陽性評分為(5.25±0.39),在癌旁組織中的陽性評分為 (1.47±0.23),SPY1蛋白在結直腸癌組織中表達評分明顯高于相應癌旁組織中的表達評分(P<0.05)。
2.2 SPY1蛋白在結直腸癌組織中表達情況與結直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SPY1蛋白在結直腸癌組中的高表達率為52.94%(36/68),無或低表達率為47.06%(32/68),癌旁組織中均為無或低表達。如表1所示,SPY1蛋白在結直腸癌組中的表達情況與腫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腫瘤浸潤程度與術前患者血清CEA水平有關,與性別、年齡、腫瘤部位、淋巴結轉移無關。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根據GLOBOCAN 2012數據統計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為全球第三,僅次于肺癌、乳腺癌,而結直腸癌的死亡率為全球第三,僅次于肺癌、肝癌與胃癌[2],其發病率與死亡率逐年上升,嚴重危害人們生命健康,但近年來,由于全球多個國家推行結直腸癌定期檢查,故其死亡率上升趨勢稍有減緩[3],但仍不容樂觀。而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與體內多種分子生物學作用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4],探究與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相關基因及其蛋白表達產物的水平變化,進一步明確結直腸癌的發病機制,有助于發現結直腸癌的治療新靶點。

表1 SPY1蛋白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n(%)]
SPY1是Speedy/RINGO家族重要成員,眾所周知,正常細胞的細胞周期發生改變是細胞癌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SPY1作為近年新發現的重要細胞周期調節蛋白[5],McGrath DA等[6]研究發現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是細胞分裂的主要驅動因子,是抑制異常增殖的重要治療靶點,而Cdk酶活性受到SPY1的調控,SPY1蛋白結合并激活Cdk發揮調控G1/S期的進程刺激細胞增殖的作用。Lu S等[7]采用免疫印跡和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SPY1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達,發現SPY1蛋白水平隨著卵巢癌分級的增加而增加,而Kaplan-Meier曲線顯示SPY1的過度表達與患者生存率降低顯著相關。Zhang L等[8]采用免疫組織化學和western印跡分析檢測SPY1在人膠質瘤組織和細胞系中的表達,發現SPY1在腫瘤組織和培養細胞中過度表達并與膠質瘤的惡性程度正相關,更重要的是,SPY1高表達與膠質瘤患者預后不良有關,提示SPY1可能是膠質瘤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預測指標。本研究發現SPY1蛋白在結直腸癌組織中高表達,在癌旁組織中低表達,提示其可能作為癌基因參與了結直腸癌的發生。與臨床病理相關性分析中,SPY1蛋白的表達與結直腸癌的分化程度有關,分化等級高的結直腸癌組織陽性率明顯高于分化等級低的,臨床上結直腸癌的分化程度越高,預后越差,這也提示了SPY1可作為預測結直腸癌預后的指標之一,另一方面SPY1蛋白的表達與結直腸癌的TNM分期有關,TNM分期越晚,SPY1蛋白陽性率越高,也提示SPY1蛋白在結直腸癌的侵襲中有重要作用。但分析顯示SPY1蛋白的高表達與結直腸癌淋巴結轉移之間無顯著性(P>0.05),提示SPY1蛋白可能在腫瘤細胞的淋巴結轉移過程中無明顯作用,但仍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結直腸癌組織中SPY1蛋白表達異常增高,提示SPY1蛋白與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提示SPY1可能是結直腸癌的一項新的獨立預后指標。
[1]劉坤,王志興,張振華.Spy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現代腫瘤醫學,2017,25(19):3101-3103.
[2]冀天星,陳波.血清4項指標聯合檢測在結直腸癌中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6):2336-2338.
[3]彭波,李華,王育斌.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中IL-17A和IL-17F的表達及意義[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3):388-390.
[4]曾慶敏,雷福明,王延召,等.RhoGDI2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臨床侵襲轉移的關系 [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33):6546-6548.
[5]Fei M,Hang Q,Hou S,et al.Cell adhesion to fibronectin down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Spy1 and contributes to drug resistance in multiple myeloma cells[J].Hematol,2013,98(4):55.
[6]McGrath DA,Fifield BA,Marceau AH,ETC.Structural basis of divergent cyclin-dependent kinase activation by Spy1/RINGO proteins[J].EMBO J,2017,36(15):2251-2262.
[7]Lu S,Liu R,Su M,et al.Spy1 participates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J].Mol Histol,2016,47(1):47-57.
[8]Zhang L,Shen A,Ke Q,et al.Spy1 is frequently overexpressed in malignant gliomas and critically regulates the proliferation of glioma cells[J].Mol Neurosci,2012,47(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