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之俊
今天的蘇州市第四中學,前身即是老牌教會學校桃塢中學,也就是錢鍾書的中學母校。1923年,十三歲的錢鍾書從無錫東林小學畢業,考入桃塢中學。桃塢是一所老牌教會學校,由美國基督教圣公會于1902年創建。學校辦學顯著特點是:“對英語非常重視,而數理課程則相當落后”,“很重視體育”。在桃塢,師生皆用英文會話交流。外語由外籍教師任課,其他課也多用英語講課,教材多為英文版本。對初次進校的人來說,就好像進了外國。受益于桃塢的外語教學環境,錢鍾書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打下了非常好的根基。
錢鍾書在桃塢中學待了四年,在這所知名教會學校開始嶄露頭角,尤其在英語學習和作文上得到了很好的訓練,為以后學貫中西的學術格局打下了堅實基礎。錢鍾書對桃塢中學是有特別感情的。
1952年,桃塢中學易名蘇州市第四中學。1992年,學校九十周年校慶。為編印校友通信錄,蘇州四中致函錢鍾書,請其填寄聯系表,并附寄個人傳記。八十二歲的錢鍾書鄭重地以毛筆復函,表達了個人意見:
敬啟者:奉到來函,不勝愧感。茲將聯系表填就寄還。傳記一事,萬不敢當,敬謝。此上
蘇州第四中學
錢鍾書上
五月十日
這是一封典型的“鍾書體”復函,信息量不大,卻讓學校如獲至寶。雖然沒有達到目的,還是有意外收獲。錢鍾書信中清楚地寫了學校校名,正好可用來做“金字招牌”。如今去過蘇州四中的人都知道,學校大門上刻的正是信中所寫校名(多一“市”字)。2017年,我為更詳細地了解這封信的前后細節,專門致函蘇州四中校長張劍華,可惜沒有得到回復。
現在的“桃塢中學”我是去過的,對其中一些有關錢鍾書的痕跡印象深刻。2015年暑期,我途經蘇州,輾轉找到深巷之中的蘇州四中,并勞煩蘇州大學季進教授,得以進入校園一覽。校園內保留了不少民國時期的紅磚建筑,在綠樹濃蔭中顯得格外古樸典雅,別具味道。蘇州四中沒有忘記錢鍾書這位優秀校友,除了大門題字,校園內不時還有錢鍾書的“影子”。建于1932年的一幢小樓曾是校政廳,1949年后改名“民主樓”。2002年,百年校慶,學校為紀念錢鍾書,將“民主樓”改名“鍾書樓”。學校又在校史館內設立了錢鍾書專欄,陳列了錢鍾書的作品。遺憾的是,正值暑期,校史館無法得入。有校友在鍾書樓前捐贈豎立了一尊錢鍾書塑像。可惜的是,學校粗心大意,把鍾書樓和塑像上錢鍾書的名字都寫錯了!錢鍾書的“鍾”字都被刻意寫作了“鐘”字,很失水準。默存先生名字中的“鍾”字繁體應是這個“鍾”。鍾書樓內的錢鍾書簡介,把《管錐編》也習慣性地寫作“《管錐篇》”。更離譜的是,筆者手中一本《蘇州市第四中學(桃塢中學)校慶九十周年紀念冊》,其中將“錢鍾書”寫作“錢仲書”,將“錢鍾韓”寫作“錢鐘韓”、“錢仲韓”,讓人哭笑不得。
看看學校簡介,如今的蘇州四中,特色不再是外語教育、體育教育等,而是諸如空乘培養、計算機等技術性強的專業教育了,百年前一些好的傳統似乎所剩不多。四處走走,雖然校園沒遷,房子還在,但早已物是人非。雖然學校網站用的域名,仍是taowu.com,但這里已不是以前的桃塢了。
1927年秋學期,錢鍾書從桃塢中學轉入無錫輔仁中學讀高二,1929年畢業考入清華,在輔仁呆了兩年。輔仁中學是無錫圣公會中國會友唐紀云集資創辦的,不是正式的教會學校。學校沒有外國資助,靠學生交費來維持,辦學條件要比桃塢中學差得多,但課程內容還能跟上時代,特別是比較重視理工課程,因此,畢業生更容易考上國立大學。輔仁中學1949年后一度改名無錫市第二中學,幾經曲折,2002年,才正式定名為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
相比蘇州四中與晚年錢鍾書的交往,輔仁中學“運氣”就差多了。1987年,學校籌備七十周年校慶,籌備小組寫信請錢鍾書為母校題字。錢鍾書沒有答應。春節期間,學校負責人到北京三里河登門拜訪,楊絳在門上打開一個貓眼洞,問明來意,回話說錢鍾書身體不好,不能題字,婉言謝絕了,門都沒給進。學校不死心,后來又寫了五六封信給錢鍾書。最后,錢鍾書無法,囑人回了一封信,說不要再來信了,題字大可不必。但學校的決心很大,不搞到校友的題字決不罷休,又找到錢鍾書的堂弟錢鍾韓。錢鍾韓一口答應,說請錢鍾書題字的事包在他身上。可幾個月后,他空手而歸,沒要到題字。
按說此事以后,學校該斷了請這位杰出而倔強的校友題字的念頭,可是不然。七十周年校慶以后,1991年前后,學校準備搬遷,另擇地新建校舍。學校將擬新建的圖書館命名為“鍾書樓”,既有愛讀書之意,也有紀念錢鍾書的寓意。學校負責人再次寫信懇請錢鍾書為“鍾書樓”題字。這次,錢鍾書終于親手動了筆,不是題字,是給學校回了封信,再次謝絕題字。信是鋼筆寫的,寫在社科院的便箋上:
奉到惠函,我悚愧不勝。我四年前大病以后,心身衰朽,遵醫囑謝事謝客。貴校專人來訪,失于迎迓,欠禮為罪。“寫幾句話”云,恐怕是電話中沒聽清楚,說的是:“如果寫了,會寄給你。”因我當時不能構思,右拇指又痙攣,到現在還不便寫毛筆字。
來函云,令我嚇一跳!一番好意,實際卻使我成為欺世盜名之人!我尚有自知之明,萬萬不敢當,也不肯當此榮譽。好好一個圖書館,稱作“藏書樓”,豈不現成、樸實、大方。“唯名與器,不可假人”;賤名務請勿用來命名,這點主權我還是有的。謝謝你們的過愛,我是無錫人鄉談所說:“轎子里跌出牌位來”——勿受人抬舉了。懇求原諒。草草作復,書不成字,即致
敬禮!
錢鍾書
(一九九一年)一月十八日
像這樣堅持個人原則的校友全世界恐怕也找不出幾個——而如此執著的母校又有幾個呢?據說錢鍾書還說了這樣的話:“我這支筆是用來寫文章的,不是什么偶像明星,拿來簽名之用!”語氣像他說的,但要用在一片誠心的母校身上就未免過于苛刻、過于講原則了。在今天的輔仁中學內,圖書館上“鍾書樓”幾個字,是學校老師把錢鍾書在其他地方的連筆簽名拆開,然后模仿他的筆跡再加上一個“樓”字湊成的,用心良苦,還是讓人感動的。
1998年12月19日,錢鍾書逝世。學校發去唁電:“巨星隕落,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巨大損失。全校師生不勝哀痛,深切悼念。先生的著作光照千秋,先生的人品萬世傳頌。望楊絳先生節哀。”
無錫輔仁中學在京二百○一位校友也發去唁電:“痛悼錢鍾書先生。敬業功高,為人師表;淡泊明志,世人楷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