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韻揚 肖玲
摘 要:眾所周知性格決定命運,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尤為重要的,也是必不可缺的。本文從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入手,重點論述了中美家庭教育文化的差異及形成的原因,同時論述了中美家庭教育文化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異;原因;發展
中國孩子大多羞怯,美國孩子大多獨立有膽識,從孩子身上,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知曉中美兩國在家庭教育上是有差異的。這是由于中美雙方在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正視這些差異,分析兩國在家庭教育上的原理、結果等,盡早摸索出適合中國家庭的教育方式。
一、中美家庭教育文化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時間,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其目的是最終達到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教育過程。
1、中國家庭教育文化
在我們觀念里,專制是中國家庭教育的代名詞。的確,自古以來,中國的尊卑觀念使得在多數的家庭中,父母的地位居于孩子之上,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鮮有自己的想法,一直都是盲目聽從父母的安排。長此以往,中國才會出現越來越多沒有主見孩子,他們缺乏獨立意識,無法自立。
2、美國家庭教育文化
而談到美國,人們想到更多的可能會是民主,自由,平等之類的詞,而這些自然會在國家最小的組成單位——家庭中體現出來。在美國,孩子有十分強烈的自我意識,“個人主義”在他們的腦海里大于天。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公民的思維普遍較為活躍。因而,美國的孩子大多相較中國的孩子來說更加的獨立,有主見。
二、中美家庭教育文化的差異
1、中美家長在價值取向上的差異
在價值取向上,美國跟中國的家長是截然不同的。
在美國,家長絕對是以自我活動為中心。家長絕對不會因為孩子而放棄去聽音樂會、看電影、跳舞等一系列自我的社會活動。在有了孩子后,他們的社交活動并沒有絲毫改變。
但在中國,家長則將孩子視為中心,把孩子視為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會為了孩子放棄看電影,話劇,踏青,沙龍等一系列滿足自身需求的社會活動。尤其是母親,她們多把自己禁錮在家庭中,失去了自己個人生活。
2、中美孩子學習能力的差異
在我看來,中國的孩子大多沒有學會學習。學習不僅指完成在校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具備學習的能力,孩子從心底里喜歡學習,這才是真正的“會學習”。
但美國的青少年大多對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會自主的學習并具備自學的能力。學習能力的高這一點在大學階段尤為明顯,美國的大學有著很多自主實踐課程,導師只是指一個方向。為了完成課題,學生需要在圖書館中,在社會中有著自我學習的能力才能完成課題。
3、中美孩子生存能力的差異
近年來,中國新聞上經常會看到某大學生因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學的。乍一看會很驚奇,但細想中國家庭中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就不足為奇了。工作壓力大的父母多是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撫養,老一輩人則溺愛孫子孫女,凡事依著他們,導致孩子自理能力欠缺。
在美國,青少年則很自立,他們從小就必須做志愿者,孩子會在志愿活動過程中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的。對于孩子的未來,美國的家長并不會過多干涉,他們扮演角色多是引導者,他們會讓孩子盡可能多的接觸到各類的活動,借此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所在。
三、分析差異形成的原因
1、家長方面
美國孩子會學習是因為家長在孩子兒時就會逐步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而不是強迫他看書。
在孩子年滿18周歲之后,家長便不再負責孩子的生活費用,即使不愿意,孩子也必須學著獨自生存。因此,大學生打工或申請助學金都是非常普遍的,此外,他們還會為了獲得高額的獎學金而努力學習。
此外,在美國,鄰里之間聚會的機會很多,但在中國,聚會的機會就會少之又少,即使如今聚會的機會增多,組織籌備活動的也是家長。中國的家伙總是對孩子不放心,擔心他們無法完成工作,實際上,孩子并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么無能。
2、社會原因
說到志愿者活動,就不得不提到美國政府和校方的大力支持了。
志愿者在美國的社區、學校以及青少年宮之類的地方隨處可見。這是因為在美國,美國政府的開放性教育觀及軟硬件設施的及時跟進使得學生的志愿者活動的進行十分順利。
并且學校方面有硬性規定,從高中開始,學生就必須參加志愿者活動,否則無法畢業。
3、地理位置分布
美國豆腐塊的街區居住形式使得鄰里間舉辦聚會的機會很多,邀請客人、籌備聚會、做收尾工作,在工作中,孩子能夠漸漸地學會與人相處。
而在中國樣的人口大國,隨處可見的是一棟棟高樓大廈,多數家庭只能負擔得起居住在商品房里的費用。在這樣的居住環境里,上下層間距離很少,聚會產生的聲響是無法被鄰里接受的。因此,中國的孩子自然就少了很多鍛煉的機會。
4、價值取向
說到價值取向則不得不提到美國的“個人主義”了。在美國人眼中,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永遠將自己的訴求放在首位,即便是為人父母后,這種想法并不會有絲毫改變。
但中國的家長在有了孩子之后,就會以家庭為主,因為很多人骨子里面是很傳統的,家庭就是自己的天。或許在有孩子前,他們會和朋友聚會,逛街,會上很多的課程來提升自己,但這一切在有了孩子之后全都化為烏有。
尤其是女性,她們以母親的身份對家庭付出了一切。在中國,養兒防老是很普遍的觀念。但在他們漸漸老去的時,卻并沒有得到她們期許的回報。這樣,自然而然就會非常失望。
四、中美家庭教育文化的發展
毋庸置疑,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種教育方式都有可取之處,我們不可生搬硬套,盲目采用美國的教育方式。其民主的教育觀的確值得中國的家長學習借鑒:將孩子看做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我們應該盡早摸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方式,將孩子培養成真正的獨立個體。美國家長應適當的加強與孩子的交流,更多的參與到孩子的未來中。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中國有必要改善自己原本的教育方式,辯證地看待中美兩國在家庭教育上的差異,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成長。
[參考文獻]
[1]黃磊.中美家庭教育比較[J].中華文化論壇, 2008:233-237.
[2]張曉亮. 淺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J]. 天水:大眾文藝, 2012:267-269.
[3]王蒙蒙. 淺析中美家庭文化差異[J]. 河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2013:420-421.
[4]張威. 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較[J]. 長春:科技信息, 2008(31):144-164.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