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沁靈 孫軍
摘 要:校園文化是學校建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校園文化影響著學生的各方面發展。本文通過對比中美兩國教育環境、歷史、教學模式、價值觀等方面,來分析探討造成了中美中學校園文化的差異的緣由,并展望了我國中學校園文化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中學校園文化;文化差異;價值觀
引言
中學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和心境培養有重大作用。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有相對完善的教育體制和先進的設備;而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有豐富的教育基礎。深入思考中美文化差異,借鑒彼此的中學校園文化,在中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盡量做到各取所長,融會貫通,以促進中學校園文化的發展。
一、中學校園文化簡述
校園文化擁有亦策善能的互動性、滲透性、傳承性的特點。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在潛移默化中為校園營造一種良好的助學向上的氛圍。中學是學生從懵懂成長為成熟的過渡期,擔負著培育人才的主要功能,而中學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發育和心境培養有重大作用,即它不止影響著學生的生活習慣,還影響著學生的心智成長。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在校園中慢慢滲透、傳遞以及延續,濃烈的氛圍會滲透于校園的各個角落。由此可見,發展良好的中學校園文化至關重要。
二、中美中學校園文化差異
1、校園文化體現時代精神
中學的校園文化建設是與本國家民族的國情、社會主流趨勢即本國的時代精神為發展標準,而這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證畢業生的思想與國家培養人才的標準相契合,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中國的中學文化主流反映的時代精神是當代人類社會發展的最新精神境界,即社會主義精神風貌。它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相適應。而美國則用資產階級的世界觀來引導中學生通過自身文化完成其社會化,強調“以人為本”和“自由發展”兩個基本原則。盡管其中不乏對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對健康、向上情趣的向往,但頹廢意識仍然有很強的表現,極端個人主義極其盛行。
2、價值特征
中國的中學校園文化多是求知型、倫理型,學生把集體的榮譽和個人的愛好結合起來,為了集體的榮譽甚至甘愿犧牲個人的利益,集體榮譽感較強。美國則相反,多屬于實用型、享樂型,學生講求實際,重視職業和經濟保障,強調個人的價值和需要,把財富的獲得作為一個重要目標,呈現出實用主義特質。因此,如果說中國的中學校園文化所反映的價值特征主要是集體主義,那么,美國所反映的價值特質則主要是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
3、教育模式
中國中學則強調專而精的教育模式,在教育中相對注重“專才”的培養。忽略了人文素質教育與學生的興趣與內在心理需求。對于一些人文選修課,學生們則采取應付的態度,使得人文學科越來越得不到重視。這種功利性的中學教育也反映了目前我國中學校園文化發展的不平衡。
美國素有通才教育的傳統。美國強調在加強文化課學習的同時,還注重對學生內在修養與倫理道德的培養。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在課程選擇方面,以學生的興趣點出發,讓學生們自由選擇。豐富的學術與文藝社團活動,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放松身心的好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的潛能,開發思維的多樣化。
三、形成差異的原因分析
1、歷史條件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而這些的文化的差異卻是較少的。中國古代的諸子百家,看似各家的文化毫無關聯,其實都是有著相同的本源。而以儒家文化流傳最為長遠,因此現在中國的校園文化都與儒家的文化有點相通。美國的歷史很短,且多為其他各國的移民,文化各異,根源也不同,因此這種校園文化多為各種不同傳統文化的結合體,內容會相較于中國更為豐富。
2、校園生活差異
中國中學的校園生活大多單一,學生基本以學習為主。而只有少數學校能組織學生參加文化、體育類活動或競賽。這和中國中考和高考壓力大有關,學生對校園生活和社會實踐漠不關心。而美國的中學社團活動十分活躍有趣,學校鼓勵學生自行組織校內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到了更多的社會知識,文化知識,讓校園文化變得豐富多彩,同時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也讓他們養成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3、價值觀不同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響,追求求穩發展,安居樂業。而美國思想開放,標新立異,認為只有自己努力了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而這些與兩國中學的校園文化的內涵有很大的關聯。現在的中國社會,重視物質文化,而輕精神文化,大多人的價值觀發生了轉變,對于自身精神的追求已經放棄了,麻木了。而美國的學生從小就培養自我的生活規劃和人生走向,他們考大學不是為了找工作,而是提高自己的基本素養,在學習中得到樂趣。
四、中國中學校園文化的展望
美國的中學校園文化既有優秀的、積極的方面,但也有不足的方面。所以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自己優秀的文化基礎上,吸收美國校園文化的精髓之處,加以改正才是正確的做法,而不是照搬,這不符合中國的內情,學校和學生也不會適應。
1、中國應該學習美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而不是讓學生圍著老師轉。學校的工作應該滿足學生的需求,保證學生心智和體質健康成長。為學生提供自由的學習環境。而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判斷能力。
2、我國中學提倡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發展,營造好的學術氛圍,培養學生對科學實踐的興趣,對藝術和體育類活動的興趣。學校應多開設學術報告講座和各類競賽,鼓勵學生多多參與,而不是與書桌相伴,這有利于校園文化的豐富發展,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各項技能。
3、課堂上,老師不應該只是一味讀著教案上的文字,而是多形式展開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不能因為學生答錯而惱怒他,應該寬容的對待。學生和教師是平等的,應該相互尊重,這才是優秀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王厥軒《中國教育絕不輸給美國》[M]東方教育與西方教育:孰優孰劣,2012.
[2]王歌紅《我在美國讀高中》[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3]程紅兵《學校文化建設的路徑—書生校長的教育行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