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鑫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青年人更應承擔起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重任。消除外部的誤解,提升中國軟實力,青年講好中國國際交往的故事、中國文化的故事、和平發展的故事及民族復興的故事,用實際行動筑夢一帶一路。
關鍵詞:中國故事;一帶一路;青年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在2014年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要提升我國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在對外交流中,展現中國風貌,闡述中國精神,傳播中國文化是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講好怎樣的故事已被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所關注。
一、 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經濟的騰飛,綜合國力的增強有目共睹。然而,西方對中國的偏見,對中國形象的歪曲依然存在。提升中國軟實力,提高中國話語權,讓世界看到真實的中國,聽到中國的聲音愈來愈重要。如今,中國青年出現在世界舞臺上的身影越來越頻繁。青年是講好中國故事最活躍的群體。
當中國與故事相結合時,中國就不是一般的中國,故事也不是一般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體現了中國的軟實力,消除外部對中國的偏見,同時也能為中國贏得更多的信任。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更是青年的使命。
二、 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容
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理事張祥,在回憶自己參加過的國際談判時說道:中國人經常犯的毛病就是太愛講“哲學”,道理說得太多。通過講故事、舉事例、擺事實的方法溝通,更能夠拉近人心。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青年人意氣相投,更應該承擔起講好中國故事的重任,在選擇中國故事的內容方面,主要應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
2.1講好國際交往的故事
國際間友好交往是民心相通的基礎。一帶一路沿線六十多個國家,通過絲綢之路傳遞友誼,傳遞互信。無論是駝鈴叮當的過去,還是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國際友好交往的故事總是讓人能產生共鳴,相擁遠行。
歷史上有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拓絲綢之路,促進中西方文明交流;唐代玄奘西游印度取得真經,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明朝鄭和七下西洋,在亞非30多個國家留下友好交往的印記。近現代有南京大屠殺期間保護中國同胞的德國友人拉貝;幫助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在阿拉木圖渡過難關的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汶川地震救援期間無私救助中國小女孩的法國軍醫烏埃爾……
社會正是由小人物組成的,小人物的真情才最能打動人。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國際交往故事傳遞著溫暖,拉近了民心,展現著中國和平友好的愿景。
2.2講好中國文化的故事
從人類文明史來說,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中華文明是唯一一個沒有中斷的文明。屹立東方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留給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盛景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著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強有力的支撐,也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養料,增添了信心。
近代以來,我們一直在學貫中西。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不僅僅要關注西方,也應該學習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優秀的文化,同時向外輸出我們自己優秀的文化。傳承了中華5000年文化精髓的青年人應當有信心、有擔當,向外講好“和而不同”“以利為義”的中國文化故事。
2.3講好和平發展的故事
改革開發以來,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現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搭便車論”等經常出現在外媒的報道中,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對中國的不了解。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穩定與發展一直是新疆同周邊國家合作的主旋律。一個飽經磨礪的民族更知道和平的珍貴。在新疆這片沃土上,我們有漢族丈夫車虎平和維吾爾族妻子肉孜汗近半個世紀溫暖感人的愛情故事,有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牟桃建設新疆時發自肺腑的蕩氣回腸,也有接受了別人資助,再繼續將愛傳遞給更多人的古麗米熱·米提吾拉……
和平與發展永遠是中國社會的主旋律,作為青年人我們更應旗幟鮮明的對外講好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增信釋疑。
2.4講好民族復興的故事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光輝燦爛華夏大地,古代四大發明享譽海內外。古代的中國擁有輝煌的農耕文明歷史,然而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苦難,然而堅強的中國人民為擺脫積貧積弱的境遇,為實現民族偉大的復興,前赴后繼,頑強拼搏。
回顧歷史,我們有魯迅棄醫從文,周恩來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還有為變法圖強勇于犧牲的戊戌六君子。現當代我們有放棄國外優厚待遇,為國家鞠躬盡瘁的黃大年,有為祖國天文事業嘔心瀝血的南仁東,還有為神舟號、蛟龍號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員,這些仁人志士都在為祖國的偉大復興不懈努力。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和平崛起的愿望,傳遞中國追求美好的訴求。
三、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下,青年的對外交流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站在國際大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做好橋梁紐帶,讓世界聽到中國聲音,贏得國際認可,我們還應從語言、文化、講述方式等方面著手思考。
3.1加強語言水平的提高
講好中國故事,第一關就是語言關。我們在對外傳播過程中,需要把中國的故事轉換成別人的語言,才能讓人聽到、理解,這是一個比較艱巨的過程。曼德拉曾說過:“用一個人能聽懂的語言同他講話,你觸動的是他的大腦,用一個人的母語同他講話,你觸動的是他的心靈。”加強語言水平的提高,用更地道、本土的話語講述中國故事,才能更好地傳遞中國文化。
3.2加深沿線國家文化的了解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現當代青年了解更多的是歐美歷史,對“一帶一路”很多沿線國家歷史文化所知甚少。在講中國故事的時候,我們不應急于表達,一昧地輸出中國文化和價值觀,更應該先聽聽沿線青年的看法和反應,了解沿線國家的宗教禁忌、民族差異、生活習俗、制度差異,虛心請教,以免造成誤解。
3.3用心講好中國故事
在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時,我們應用心來闡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們應身體力行,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中國讀本,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用良好的社交禮儀展現中國風貌;其次我們應注重故事的本土化,周恩來總理在推介《梁山伯與祝英臺》時,一句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讓外國友人很快領會到重點,將中國的故事轉化為外國朋友更容易接受的東西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就是真實、平和地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正在發展,中國社會還有許多負面現象,不需要過于完美地去表達,遵循事實才最令人信服。
四、結語
“一帶一路”是中國夢與世界夢交匯的橋梁,也是21世紀新的長征。作為祖國的未來,青年人應用胸懷和擔當來迎接挑戰。在對外交流中,故事是有力量的,會講故事的人有一種“氣場”,讓人們不由自主地去欣賞、去信服。青年人應勇擔重任,更好地營造中國的“氣場”,講好中國故事,讓各國青年喜歡中國,信服中國,努力打造最美中國名片。
[參考文獻]
[1]楚樹龍,“中國故事”與中國的國際形象[J].現代國際關系,2015(09).
[2]李惠男、董曉彤,跟習近平學習“講好中國故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11).
[3]葉芝梅,淺析對外交流如何“講好中國故事”[J].現代國際關系,2016(09).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團校,新疆 烏魯木齊市 8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