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敏 蔣艷 田修勝
摘 要: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立足當下時代背景,面對多極化的形勢、國際上的質疑、共發展的需要;極深的理論淵源前提,國內傳統文化的影響、馬克思共同體的思想、及前面領導人的沉淀,這些因素促使中國呼吁世界各國人民戮力同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和平外交思想的新發展,是全球價值觀。在實踐中有利于解決全球危機、促進精神發展、符合時代潮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動力,為實現世界各國共同繁榮提供發展機遇,有利于開啟一個文明富強的新時代。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外交;一帶一路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和思想,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再次指出即使世界正處于特殊時期,但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主題,與此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人類面臨許多的共同挑戰也十分突出。因而他呼吁各國人民團結一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十分必要的。在當前形勢下,研究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新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理論發展新需求
(一)時代背景
首先,當今世界的局勢是一超多強的多極化情形,許多國家正在發展崛起,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同時全球化的熱潮也使得國與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在世界各國慢慢融合的情況下,一個國家單純依靠自身發展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合作互幫的趨勢則越來越明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中國的外交新戰略,還會是全人類社會達成的思想共識。習總書記曾在講話中強調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多極化的背景下的共同選擇,有利于國家發展、世界和平,只有每個國家都關注世界才能讓共贏共發展的偉大夢想實現,才能更好地達成合作,實現共贏。
其次,現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雖然世界局勢總體呈穩定狀態但是局部地區沖突時常發生,這就需要達成一個思想共識來維護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時代之召喚,其含義是指全球各國人民緊密聯系在一起,凝結成一個整體,各國在追求本國利益之時兼顧他國合理想法,在尊重全球各國國家利益的基礎上,注重共享、協作、共贏、包容思想,是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下的產物,順勢指出只有各國人民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才能有效地促進國家間的發展,實現人類的真正自由。
最后,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成績充分顯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但國際上面對中國的崛起有不同的聲音,有的質疑中國的發展問題,進而唱衰中國,有的鼓吹中國威脅論,認為中國會走“國強必霸”的對外擴張道路,有的捧殺中國,過分刻意強調中國已經是發達國家,更應當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等等,面對質疑及其他聲音,我們需要及時地回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我們倡導的合作共贏理念傳入世界,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發出中國的聲音、體現中國的真摯,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主張、中國思想、中國文化。
(二)理論淵源
博大精深的傳統和文化,倡導“以和為貴”的外交關系、追求“協和萬邦”的合作機制深深影響習總書記的外交理念。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習總書記說道:“我們人類社會只有一個地球,世界各國共處同一片天空,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應該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充分表述他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主張。“一帶一路”的倡議、亞投行的成立、G20峰會的召開等都充分看出傳統“和”文化對習總書記的影響,在發展理念上堅持合作共贏、統籌兼顧本國和他國利益,摒棄博弈思想、反對損人利己行為。
前面領導人的思想積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是在前面領導人深深的思想積淀上迸發出來的,他們的外交思想為習總書記的外交新思想做出了不言而喻的貢獻,值得新一代領導人集體積極學習。如毛澤東在外交工作實踐中提出關于周邊外交的重要思想,認為新時期中國領導人應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友好關系。鄧小平闡述我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認為我國應發展自身,幫助他國,維護世界和平,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主動派遣醫療求助隊伍,努力構建和平環境促進自身發展,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人類社會做貢獻。江澤民指出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是建立國家之間的新秩序,十四大報告中江澤民指出:建立國際新秩序是漫長而艱巨的任務,中國人民愿用真誠之心攜手世界人民一起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基礎上,謀求長期穩定、公正合理的國與國之間交往新秩序。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說道:我們歷來認為世界人民應一起構建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是和諧世界理念第一次出現在國際舞臺。
影響深遠的馬克思共同體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而提出的思想,但其理論意蘊遠超于國際關系領域,它關注人類社會的整體命運。從本質上看,二者都是關注人類命運的理論,二者是源與流的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渴求像馬克思共同體那樣要求擺脫地域阻礙,讓世界成為真正一體化的存在,不僅從經濟全球化時代人類社會相互依存的客觀事實出發,而且從世界范圍內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中把握其發展趨勢,從而解決當今世界人民面臨的現實難題。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意義造福全世界
(一)有利于解決全球危機,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人類趨向融合的根本挑戰在于各文明體系的差異,不同政治、經濟、文化的差異令國際融合步履艱難,盡管在全球化趨勢下,各國經濟間依賴程度在不斷加強,但即使這樣也難以妥當地抵御危機,如我們所知的金融危機、氣候危機等全球性危機,僅靠一國之力無法妥善解決,需要全世界各國人民攜手解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詮釋了當今世界共發展的大局勢,輔以中國對外處理事務的獨特方式,表征人類整體未來,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作為世界性的思想產品對解決全球危機,促進共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有利于滿足精神需求,為人類社會實現富強發展
習近平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基于人類追求社會持續發展的共鳴,打破資本邏輯主導的資本主義價值觀,注重人類精提升神財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不僅得到中華兒女的認可也必定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認可。用先進的理念來指導現實的實踐,從人類整體利益出發,以世人共享成果、以世界共贏作為最后目標充分體現了當今世界人民的心聲,因為在經歷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貧窮、愚昧、壓抑的狀態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包含的奮發向上、團結友好的精神,滿足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精神需求。
(三)有利于促進我國發展,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關中國的策略方案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把握,呈現出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生命力,彰顯出中國文化自信,中國道路自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也是在偉大實踐走出來的正確道路,既有利于國家制定長遠規劃,又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又有利于抵御風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我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實踐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提出,不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而是有實際行動做支撐的。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論壇上,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體構想與路徑。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要建立平等相待的伙伴關系、營造共商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互惠互容的發展前景、構建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有了總體指導思想與實施路徑之后,我國的具體實施進程緊跟而上。
2015年12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正式成立,勇敢跨出實踐的步伐,由57個創始成員國發展到如今的84個,目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還在發展與壯大。隨后,“一帶一路”經濟帶的倡議提出,中國以歷史為契機,借歷史符號,舉和平發展旗幟,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一同打造經濟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一帶一路包括中俄蒙、孟中印緬和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致力于打造中非、中拉和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重視國與國之間攜手合作,由國與國之間的命運共同體發展至區域共同體,進而發展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經濟帶與傳統經濟帶相比,不再只是重視中國和歐洲兩端國家的發展,而是真正重視沿線國家的共同發展;由端點式發展轉變為線條式發展,實現真正的互利共贏。
在當前形勢下,我國應與周邊國家一道,建立反映共同需要和深化區域整合的關鍵戰略,加強頂層設計,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在經濟、文化交流、政策對接等不同層面,形成立體多元的支持力量,使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保持內在的生命力,人類共同體思想入憲入法,為命運共同體構建提供制度支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寫入聯合國決議、十九大報告和中國共產黨黨章后,在今年中國兩會上又被寫入憲法——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這次憲法序言部分增加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容,標志著人類命運共同體被確立為全黨、全國人民的集體意志和奮斗目標。進一步確認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合法性,表明中國將堅定地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中國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寫進憲法,這不僅對于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也有利于加強全球治理,增進國際社會相互合作。瑞士著名記者對此評價道:中國此舉,表明中國旨在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世界各國實現合作共贏。“一帶一路”是一個宏大的目標,中國企業與(各國)當地企業合作,成功實現這一目標,將使每個人受益。‘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口號,而是十分有意義的現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總書記借助時代條件,創造歷史的體現,也是世界之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許利平,王曉玲.“一帶一路”與習近平的外交戰略思想[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34-44.
[3]夏熾.習近平對和平外交政策的新發展[J].改革與開放,2015(14)02-03.
[4]陳相光.習近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略的世界歷史意義[J].社會縱橫,2018(1):01-04.
[5]田海艦.馬克思共同體思想探析[J].倫理學研究,2018(1):20-26.
[6]習近平.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N].人民日報,2017-01-20(002).
(作者單位:懷化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