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杰 周旭東 張建新 岳堯海 劉文國 路明 王紹平 張志軍
摘 要:吉單56是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育成的晚熟玉米雜交種。2015—2016年吉林省玉米綠色通道晚熟組區域試驗結果,平均產量11531.7kg/hm2,比對照品種鄭單958增產7.0%;2016年吉林省玉米綠色通道晚熟組生產試驗結果,平均產量11746.7kg/hm2,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2%。該品種在各類試驗中表現為優質、高產、抗病等特點, 適宜在吉林省玉米晚熟區域種植。
關鍵詞:玉米雜交種;高產;優質;抗病
中圖分類號:S513.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015
吉林省中、西部地區, 積溫較高, 非常適合晚熟玉米生長,是吉林省糧食增產潛力較大的地區,如何大面積推廣高產、穩產、優質玉米新品種,努力提高玉米豐產潛力,提升玉米質量,增加效益,發揮吉林省農產品的區域優勢,進一步增強玉米的市場競爭力,是吉林省面臨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吉單56是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自主研發的玉米新品種,2017年通過吉林省審定(吉審玉20176005),具有高產、穩產、品質優良、抗病性較強等優點,如與集成的工程化技術配套轉化,將對提高吉林省玉米產量,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1],達到持續不斷地提高吉林省玉米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
1 品種優缺點
高產、優質、容重高、抗病性較強、淀粉含量高。不耐密植、個別年份有禿尖。
2 吉林省玉米綠色通道晚熟組兩年區域試驗結果
2015年參加吉林省玉米綠色通道晚熟組區域試驗初試(見表1),平均產量11069.4kg/hm2,比對照鄭單958增產9.7%;2016年參加吉林省玉米綠色通道晚熟組區域試驗復試,平均產量11994.0kg/hm2,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5%。2a 15點次試驗,14點次增產,平均產量11531.7kg/hm2,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0%。
3 吉林省玉米綠色通道晚熟組生產試驗結果
2016年參加吉林省玉米綠色通道晚熟組生產試驗(見表2),平均產量11746.7kg/hm2,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2%。
4 抗病鑒定結果
2015—2016年分別在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和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人工接種鑒定(見表3):抗莖腐病、穗腐病,中抗玉米螟、絲黑穗病、大斑病,感彎孢菌葉斑病。
5 品質分析結果
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籽粒粗蛋白質、粗脂肪、粗淀粉等含量見表4。
6 選育經過
2011年:配制雜交組合。
2012—2013年:參加本單位品比試驗。
2014年:參加多環境網點試驗。
2015—2016年:參加吉林省玉米綠色通道晚熟組區域試驗。
2016年:參加吉林省玉米綠色通道晚熟組生產試驗。
2015—2016年:在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和吉林農業大學進行玉米雜交種抗病蟲鑒定。
2016年在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進行品質分析。
2017年3月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7 品種特征特性
幼苗葉鞘紫色,拱土力強,早發性好。株高273cm,穗位高118cm,成株葉片數21片,雄穗分枝8~10個,花藥淺紫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型,穗長16.9cm,穗行數16~18行,穗軸白色,結實性好。籽粒黃色,偏硬粒型,百粒重36.5g,容重762g/L。
出苗至成熟133d,比鄭單958早1d,需≥10℃積溫2700℃。屬晚熟品種。
8 栽培技術要點
中等肥力以上地塊栽培,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一般保苗6.0萬株/hm2;施肥:基肥一般施農家肥15000~20000kg/hm2、復合肥400~550kg,追肥一般施尿素300~350kg。
9 適應區域
適宜吉林省玉米晚熟區種植。注意防治彎孢菌葉斑病。
10 推廣應用前景及效益預測
該品種具有高產、優質、抗逆、適應性廣等特點,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預計該品種每年推廣種植3.33萬hm2,增產糧食50kg/667m2,玉米1.0元/kg計算,則可使農民增加純收入2500萬元人民幣。預期面積將會進一步擴大,會給農民和種子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文國,岳堯海,王敏,等.中早熟玉米新品種吉單53的選育與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5,35(24):1,11.
[2]馬英杰,王敏,張志軍,等.優質玉米雜交種吉單47的選育與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4(9):32-33.
作者簡介:馬英杰(1970-),女,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玉米育種和新品種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