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麗 劉艷梅
摘 要:當前,我國牛羊養殖業的發展勢頭較好,對我國農牧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但牛羊布病使養殖戶的利益受到了嚴重損害。本文對當前我國牛羊養殖業中養殖戶對布病認識程度較低、輸入性感染幾率增加、防疫檢疫工作不到位以及養殖環境殺菌設施不完善等多重導致牛羊布病產生的原因進行了系統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牛羊布病防控措施,旨在為關注這一領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牛羊布病;輸入性感染;布病檢疫;殺菌消毒
中圖分類號:S8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089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各界對于我國農牧業,特別是牛羊養殖業發展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近年來由于布魯氏桿菌所引起的布病在牛羊養殖業中發病幾率逐漸升高,直接影響了母畜不孕或是流產,對于牛羊養殖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如何提高養殖戶關于牛羊布病的防控知識技能,防止布病大面積擴散是當前相關領域工作人員的工作重點之一。
1 牛羊布病產生的原因
1.1 牛羊養殖戶對布病認識程度較低
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牛羊養殖戶,特別是一些地區的散養戶對于牛羊布病及其危害的認識程度都較低。由于養殖戶在養殖條件以及自身的知識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在養殖過程中常常存在僥幸心理,在牛羊布病發生之前不能有效配合防疫站的相關工作人員積極進行消殺防治工作。但因為布病會在人畜之間傳播,人患布病的主要表現為低燒、精神恍惚以及周身關節疼痛等癥狀。所以一旦人感染布病,極容易被誤診成為普通感冒等疾病,延誤最佳治療時機[1]。
1.2 運輸業發展使輸入性布病感染幾率增加
伴隨我國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為我國養殖業特別是牛羊養殖業的發展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輸入性布病的感染幾率。當前我國牛羊養殖業的流通速度較快,但是由于存在部分養殖戶未能嚴格按照相關檢疫標準進行申報,隨著養殖業交易數量的增加,導致了大量陽性患病牛羊被調入。不僅如此,還有部分牛羊養殖戶在明確知道自己所養殖的牛羊患有傳染性布病的情況下,對病情隱瞞違法進行交易,導致輸入性布病感染幾率增加,給布病防治工作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1.3 牛羊布病檢疫工作不到位
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牛羊養殖形式主要為散養,并且養殖的區域相對分散,每戶的牛羊養殖數量較少。同時在養殖戶之間還存在著私自買賣與調運的情況,部分養殖戶覺得調運申報程序較為復雜,因此私自買賣調運往往不能及時主動進行申報,給相關部門針對牛羊布病的防疫與檢測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基層動檢部門對牛羊布病的檢測手段相對落后,操作程序不規范,防疫檢測工作不到位則會導致在布病產生和傳播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無法及時有效地對患病牲畜進行治療。
1.4 陽性病畜撲殺不徹底
根據國家關于布魯氏桿菌以及相關疾病的防治計劃支出,在人畜之間發生與傳播布病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養殖經營情況以及牲畜流動狀況進行合理的布病防控措施推進,在此基礎上加強對牛羊牲畜布病防控的區域化管理。但是在實際布病防控工作過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對于布病危害重視程度較低,導致了相關經費短缺,直接造成布病陽性畜撲殺工作效率低下,為布病在人畜之間傳播埋下了嚴重的隱患。
1.5 日常衛生消毒措施執行不力
堅持常規消毒是控制布病傳播的有效措施,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養殖戶往往不注意環境衛生控制,衛生臟、亂、差,人畜混居,特別是未經處理的胎衣隨地丟棄,衛生消毒制度形同虛設;生產技術相對落后,配種過程采取本交,生產接生過程中不注意個人防護,消毒不嚴等,極易造成布病在人畜、畜畜之間傳播。
2 牛羊布病防控的措施
2.1 增強牛羊布病監控力度
針對牛羊布病的有效防控手段之一為加強監控力度,在牛羊養殖區域內的動物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需要積極強化對當地牛羊布病的發病原因、發病狀況以及傳播情況進行全面監測。例如,我國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畜牧獸醫局就對當地牛羊養殖檔案進行系統規劃與管理,將牛羊布病的監測納入到日常疾病監測環節當中,并且對運輸調配的牛羊進行全面篩查,有效避免了因為運輸環節容易產生的輸入性布病感染。不僅如此,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畜牧獸醫局還對發生流產的母畜進行重點排查,一旦發現因為布病而造成的母畜流產情況,及時進行撲殺,防止布病擴大傳染范圍,有效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損失。
2.2 減少調運避免外來病毒輸入
在對區域內牛羊養殖進行合理管控基礎上,進一步引導牛羊養殖戶減少從外部地區調運牛羊,能有效杜絕因為調運過程中外來輸入性病毒介入。例如,我國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畜牧獸醫局積極采取相關措施,控制外來牛羊的調入,對于已經調運到區域內部的牛羊需要采取相應的隔離與檢測措施,在確定牛羊健康或者布病檢測呈陰性時,方可與當地的牲畜進行混養。同時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畜牧獸醫局與當地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布病檢測呈現陽性的牛羊牲畜進行全部撲殺以及無害化處理。與此同時,定期對牛羊畜牧業養殖技術人員進行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培訓,鼓勵養殖戶進行區域內部的自養、自繁,進行科學化的品種優化與改良,提高了當地牛羊養殖業的生產效率[3]。
2.3 定期消毒凈化養殖環境
通過對特定場所以及區域內部,所具有的某種動物疫病進行有計劃地消滅過程為動物疾病凈化過程。通過對養殖環境進行全面地消毒、殺菌與凈化,可以提高動物自身的抵抗能力,同時也能達到一定范圍內個體無感染以及不發病的狀態。因為疫病的凈化目的為清除和消滅疾病傳染源,因此區域內養殖環境的凈化是牛羊布病防控工作的重點之一。對此,我國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畜牧獸醫局圍繞這一目標,形成了統一的布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一旦發現布病檢測呈陽性的牛羊牲畜時,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畜牧獸醫局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進行統一的撲殺行動。全面降低了當地牛羊牲畜布病產生于傳播的幾率,同時對撲殺的牛羊進行無害化處理,對養殖場進行全面消毒,確保達到布病防控指標之后方可繼續進行養殖生產。該地區畜牧獸醫局還積極組織了養殖戶進行圈舍和牛羊活動場所的衛生消毒工作,在接觸牛羊之后需要用消毒液洗手,對于牛羊牲畜的流產物也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以確保疫區內部的布病病原體得到有效控制。
2.4 加強宣傳力度積極防控布病
為了增強我國養殖行業中牛羊布病的防控力度,在提高相關監測與防疫技術能力的同時,還需要積極加強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宣傳力度,從而提高廣大牛羊養殖戶對于疾病的預防與檢疫重要性的認識。例如,我國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畜牧獸醫局的相關技術部門通過定期開展牛羊牲畜疾病的預防與控制知識講座,有效提高了當地牛羊養殖戶對于牛羊疾病的重視程度,在日常養殖與生產過程中對于牛羊的狀態所代表的牛羊健康程度能有效辨別。該地區的畜牧獸醫局還定期組織養殖戶進行疾病防控技術培訓,通過發放資料、觀看視頻以及講解授課等多種形式,強化了牛羊養殖戶與經營者對于牛羊布病的認識程度,有效掌握了布病防控技能。通過以上方式,使養殖戶在經營過程中真正做到自覺防控布病、正規合理調運、主動申報核實以及重視布病檢疫等工作。
3 結語
因為布魯氏桿菌在牛羊之間所造成的影響與危害較大,且牛羊布病一旦形成治療難度較高,因此在牛羊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需要重點加強布病的防控環節。不僅要提高自身對于布病危害的重視程度,還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手段,配合防疫站進行布病消殺防控。特別是在布病高發期加強免疫接種推廣,提高牛羊對于布病的抗病能力,從而確保養殖戶的利益不受到損失,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艾麗曼·加那提.牛羊間布病的及時檢測及防控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7(10):254.
[2]曲明悅.181團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控現狀分析[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4.
[3]歐陽艷,馬濤,余波,等.牛羊產業要發展布病防控需先行[J].當代畜牧,2013(2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