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冬是一種重要的中藥藥材,其生長情況會受到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影響。研究天冬的生活習性和生態特征對于保證天冬的產量,提高天冬的質量具有積極作用。本文將通過對天冬生態習性和特征的介紹,重點研究天冬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天冬;中藥藥材;生態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7.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091
引言
天冬也被稱為明天冬或者天門冬,是常見的一種重要藥材,其重要功效體現在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能。由于長期以來人們對野生天冬的采挖,導致野生藥用天冬資源急劇下降,難以滿足市場上的需要。為改變這一現狀,開始由天然生長改人為種植。由于天冬本身生長對環境和氣候有一定要求,因此需要根據其特性研制出合理的栽培技術以確保種植天冬的質量和產量。
1 天冬的植物形態特征
1.1 形態特性
天冬是一種百合科植物,該植物原產自非洲南部地區,外觀表現為多年綠草植物。天冬的塊狀根組織較為發達,整體呈現紡錘型。天冬本身屬于高海拔植物,具有耐陰不耐寒的特征,在生長過程中對土壤的要求比較低,并且喜歡溫暖喜歡潮濕環境。在外觀上,天冬的莖上具有硬刺,會開出淡綠色的花,成熟果實呈紅色,可以食用。天冬的花期通常在每年的6—7月份,果實從7月開始發育到10月成熟。
1.2 植物特性
就天冬本身的植物特性而言,由于常年變現為綠色植物,在基部會形成木質化的特征,并且葉子的形式較多,天冬的藤莖可以生長到最長2m,具有明顯的生長特征。目前野生天冬主要分布在我國的中部、西北、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各地。由于近年來人工重視力度的不斷加大,天冬的種植范圍也呈現出一定的擴大趨勢。
1.3 藥用價值
天冬的藥用價值主要體現安在養陰清熱,對于咳嗽吐血、便秘以及肺癰等疾病的治療也具有較好的療效。需要說明的是,天冬這種重要藥材本身還具有較強的抗菌性,尤其可以有效殺滅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等。中藥藥材天冬對于抗腫瘤還具有一定的功效,對于腫瘤的生長、發展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2 生長習性
由于野生的天冬產自熱帶環境,因此這種植物本身的生長習性還保留著原來的明顯特征。天冬本身喜歡比較溫暖濕潤的環境,抗寒性較差。對于生長土地的要求上比較低,通常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者腐殖土都是適合天冬生長的良好條件。通常土壤的酸堿性保持中性最佳,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再含沙量過重或者容易發生積水的環境下種植天冬。向北或者向東都是比較合適的方位,由于天冬喜陰,因此這2個方位可以保證采光和蔭蔽性。另外這種植物比較適合生長在高海拔的地段,以1000~2000m為佳。
3 選地與整地
植物生長對土壤都會有一定的要求,天冬這種重要的藥材也不例外。在選擇土地時,應該盡量避免在黏土地段種植天冬,以免引起產量和質量下降的雙重情況。另外按照天冬的生長習性選擇好土地之后,需要進行整地,在正式栽種之前需要進行深翻作業2~3次,在整地過程中還應該做好施肥工作,根據具體情況,應該對農家肥和復合肥進行合理配比,進而保證天冬在初期生長中對養分的要求。施肥結束后,應該做成廂面寬60cm的高畦,方便天冬的栽種。
4 育苗以及幼苗期管理
4.1 種子繁殖
留種技術,由于天冬植物是雌雄不同株植物,并且在通常情況下,雌雄比例為1:2左右,因此針對一年生的天冬,需要栽培3a以后才可以開始結籽,若采用分株,繁殖栽培的1~2a后可以結籽,只是這種方式產出的種植產量較低。
在人工栽培天冬的過程中,由于可以進行人為控制,因此可以將天冬的雌雄比例控制在2:1左右。并且在生長管理上,應該對雌性植株增加施肥次數和施肥質量,保證雌性植株的生長條件,才能夠保證種子的產量。在果實成熟以后,種子變黑之后,即可進行采摘。對于采摘后的天冬應該進行堆積發酵,稍微腐爛后用水將果肉去除,然后通過篩選,留下粒大飽滿的種子作為下一輪的播種原料。種子不能曬干或者風干,可以及時進行秋播。對于天冬的育苗基地應該選擇溫度條件較好,海拔較低,土質疏松,腐質含量較高的環境進行培育,并做好對天冬幼苗的整理和播種工作。具體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翻地整畦后打開橫溝,設置溝距25cm,深5~6cm,播幅10cm,將天冬種子均勻地撒在溝內,種子間距離4~5cm,播種后蓋細土2~3cm,然后上面再蓋稻草保溫保濕。通常每667m2地用種量5~6kg天冬播種后,當溫度保持在20~25℃時,半個月左右天冬就可以出苗。待出苗以后,需要將蓋草去除,通過搭棚建立良好的蔭蔽條件,并做好拔草、施肥的工作,保證天冬幼苗的生長,通常在培育1a之后即可移栽。
4.2 小塊根繁殖
由于天冬除了種子繁殖以外,還可以進行小塊根繁殖,因此在采挖天冬時,可以預留帶有根蒂的小塊根進行繁殖。在進行育苗時,可以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30cm左右開溝,深15cm,將小塊根按10cm放入溝中,用土壤對其進行覆蓋,保證根蒂不會發生外漏,通常在環境適宜的條件下,15~25d即可出苗,之后同樣需要拔草施肥,并進行搭棚遮陰處理,在培育1a后便可進行移栽。
5 大田栽培
待幼苗長到一定程度時,便可以進行移栽,根據種子繁殖方式的不同,在移栽時,也應該根據1a生小苗的栽培和小塊根繁殖苗的栽培。
5.1 一年生小苗的栽培
通常情況下,一年生小苗的栽培方法是:在整好的廂面上按株距40~50cm移栽,每廂栽1行,完成栽種后應澆定根水。
5.2 小塊根繁殖苗的栽培
小塊根繁殖苗的栽培方法跟一年生小苗的栽培方法相同,只是需要注意對天冬植物根部的護理。
5.3 分株繁殖栽培
分株繁殖栽培技術是一種見效比較快的繁殖方式,具體方法是在秋冬及初春采挖天冬塊根時,摘下粗大可作藥用的塊根后,將根頭上較多芽眼的植株用刀分割成幾株,之后撒上草木灰,在移栽時可以按照株距40~50cm移栽,栽時把塊根向四周擺勻,蓋細土壓緊,可栽4000~4500株/667m2左右,栽后澆水。
6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主要包括澆水保苗、中耕除草、搭架和牽引藤蔓以及追肥等方面。
6.1 澆水保苗
在完成移栽后的1個月之內,需要保持土壤濕潤,在土壤干旱后,需要經常性澆水,保持生長環境的濕潤,以提高成活率。
6.2 中耕除草
除草工作通常在3—4月,以后可以根據草的具體情況和土壤的板結程度決定除草的次數。還應該保證土壤疏松沒有雜草,中耕應該保持一定的深度,避免造成天冬根部的損傷。
6.3 搭架和牽引藤蔓
待天冬藤蔓長到20~30cm長時,需要在周邊插上木棍,以便藤蔓的生長。
6.4 追肥
結合中耕除草應該進行合理施肥,同時應該保證水分的供給情況。
7 病蟲害防治
紅蜘蛛是天冬生長過程中常見的蟲害,在每年的5—6月份比較容易發生,主要對葉子造成損害,可以使用3.2%阿維菌素3000~5000倍液噴霧,需要注意的是中藥材種植過程中禁止氧樂果等限制使用的農藥。
8 采收與加工
8.1 采收
一年生小苗及小塊根繁殖種苗栽培的天冬以4~5a采收為宜;分株繁殖的以3~4a采收為宜。過早收獲,會導致塊根過小,影響質量,過晚會影響產量。
8.2 加工
采收完成的塊根需要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主要需要使用沸水煮10~15min,以剛煮透心,外皮易剝去時為度,之后及時浸入冷水中,剝去外皮,剪去頭尾根蒂,曬干或烘干即可出售。
9 結語
天冬的培育過程中,需要結合其生長習性以及地理環境特征進行一定的調整。目前市場上對天冬的需求量較大,因此在種植過程中不僅要保證天冬的質量,還應該在科學培育技術的輔助下,提高天冬的產量,進而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韋樹根,馬小軍,柯芳.中藥天冬研究進展[J].湖北農業科學,
2011(20):112-114.
[2]黃寶優,付金娥.天冬新品種藥園天冬選育與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11(4):81.
[3]丁季春,張明,鐘國躍,等.天冬種植的底肥種類及施用水平的研究[J].中南藥學,2008(05):81.
作者簡介:鄭善藝(1979-),男,農藝師,大專,研究方向: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