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樹國
摘 要:本文對東北林區松樹容器育苗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行分析,根據問題提出相應的育苗方法和造林技術,旨在提升育苗種植的實際成活率,擴大種植效益。
關鍵詞:松樹容器育苗;造林技術;管理
中圖分類號:S7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159
近些年來隨著工程造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工程范圍不斷擴大,對苗木需求量在逐步擴大。過去傳統化的育苗方式在造林時間上有著嚴格限制以及造林實際成活率較低,所以當前采用了容器育苗技術。在特定的容器中進行育苗、包裝,此外運輸時也不會傷到苗木根莖,使得貯藏過程中能夠保證相應成活率。此外還對造林技術進行分析,提高造林質量,擴大林區種植效益提升。
1 松樹容器育苗灌袋技術分析
1.1 配置營養土與調整袋床
選取熟化土、腐殖土、秸稈灰和過磷酸鈣等作為營養土,確保土層細致均勻,確保水源能夠進行充分滲透。營養土配置結束之后需要在苗床進行裝袋,并且要墩實,將裝有營養土的營養袋排列在相同的高度排放,為整齊出苗奠定基礎。苗床四周可以用細沙圍護,這樣能夠便于后續澆水和人工除草等管理活動[1]。
1.2 種子的處理和適時播種
松樹相對于其他樹種來說實際出芽率較低,所以在進行播種之前需要進行選種,挑選相對較為飽滿的種子,種子選取結束之后需要用高錳酸鉀進行噴灑,使得種植能夠進行全面消毒。用清水將種子洗凈之后需要進行浸水,這樣能夠挑出干癟種子,以保證松樹種子實際成活率。將種子保持在濕潤狀態,等到種子殼子裂開之后就能進行播種環節操作。目前實際播種時間可選取在4月底,如果是秋季進行播種就選在9月份,可以選用直播方式播種。
1.3 苗床期的管理
苗床期撫育和管理需要進行追肥,追肥與澆水環節要同步進行。因為松樹種子剛剛發芽,所以需要掌握施肥具體濃度,不然會對嫩芽造成傷害,影響后期生長。等到長出真葉以后需要用尿素溶液進行噴灑。澆水時需要掌握好水的溫度,水溫需要與苗床溫度一致,根據天氣溫度實際變化情況來確定澆水次數,確保栽培苗床能夠保持良好濕潤度。除草需要采取適度性原則,除草過早不利于種子發芽,除草過晚會導致幼苗實際抵抗性變低。對于雜草生長密集的區域可以通過除草劑清除,過于密集的苗木進行適度間苗。此外還要注重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實際播種之前需要噴灑相應濃度多菌靈或是百菌清進行消毒,如果出現害蟲需要用敵敵畏進行噴灑。
2 造林技術與要求探析
2.1 造林時間
當前可以選取春季或是雨季進行造林活動,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顯著提升樹林實際成活率,還能提高松樹苗木實際生長周期。如果栽植區域實際天氣狀況不好的話,不能進行強行栽植活動,這不利于苗木有效生長。
2.2 林地的選擇與整地
整地環境可以選取春季與秋季相結合的方式展開,也是在造林當年春季進行整地挖坑。如果選在雨季進行容器苗造林,需要在春季時候整好地。造林地域選擇也是重視的環節,可以選在雜灌木地。造林活動開始之前要做好完善的規劃性活動,使得造林區域能夠連接成片,為后續商品林基地建立奠定基礎。造林前需要砍去雜草與灌木叢,然后清整土地。可以將雜草和灌木曬干后用火燒凈,這樣能夠增加土壤中礦物養料,且控制實際病蟲害,對于林木的實際生長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2.3 苗木出圃
從播種環節開始到造林苗木階段需要經歷大約3~4個月的時間,等到苗高達到15~20cm之后,可以進行出圃造林。在起苗之前3d左右時間需要澆透水,對苗木出圃需要分級包裝,這樣能讓苗梢得到保護。將容器苗全部澆透水之后能夠使得養基全面溪水,以此來提升苗木實際抗旱能力。此外在運輸之前需要慎重選苗,將長勢較弱小的苗全部清除,以此來確保苗木自身質量。搬運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基整體性,不能破壞苗木根系。
2.4 栽植
實際栽植坑的大小需要進行控制,坑底需要平整,這樣能夠確保容器底部能夠與坑底進行緊密結合。在坑底的斜面上挖出相應的深坑,然后將容器放入坑內,在坑四周填充稀土,壓實封嚴,栽植深度大約為1cm,過淺將會導致根部死亡。實際栽苗過程中需要細致,保持苗木直立狀態,能夠位于坑中央位置。回填土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壓實,這樣能夠使得土壤與容器緊密連接。在造林的秋季需要鏟草撫育,根據每年季節的變化進行砍草撫育。在撫育期間需要保護性措施,避免人為破壞和牲畜踐踏,影響苗木的有效生長。
3 結語
松樹容器育苗造林是一項全新的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提升造林成活率,還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能夠緩解農業發展與造林作業之間的矛盾,對于促進造林綠化建設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需要從育苗方法和造林技術展開探析,根據實際種植環境采取相應措施,做好育苗、栽植、撫育管理的工作,確保造林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茹,王莉,吳迪,等.關于松樹容器育苗造林技術分析[J].河南農業,2016(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