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國有凌源市北爐林場的地理位置、森林資源現狀出發,對現有森林資源、森林生態系統等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對森林經營管理等做出了正確的評價,供決策者借鑒。
關鍵詞:國有凌源市北爐林場;森林資源;現狀分析與評價
中圖分類號:S75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172
國有凌源市北爐林場建于1960年,位于凌源市中南部,E1190345~1192230,N404500~411230″之間,東鄰四官營子鎮,西與河北平泉縣相接,南與河北寬城縣毗連,北與城關鎮接壤。南北長60km,東西寬40km,境內有10個鄉鎮,場部設在北爐鄉。肩負著各類土地面積11499.1hm2(含國合林6421.8hm2),林業用地11499.1hm2森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重任,對林場森林資源作出正確的分析與評價,具有重要價值。
1 林場基本情況
國有凌源市北爐林場于1960年建場,以造林為主,營林建設全部國家投資,1980年開始轉入經營階段,期間收支基本達到平衡。林場設有財會股、生產股、林政股、苗圃。現有職工28人,其中技術干部21人,技術工人7人。現有房屋、廠房1300m2,其中辦公室450m2,滅火機15臺,林區公路暢通,能滿足5800hm2森林經營及防火需要。
全場經營范圍內有北爐、牛營子、松嶺子等10個鄉鎮,共有86個村、590個自然屯,共有14.6萬人口,勞力6.8萬人口,耕地總面積0.967萬hm2,果樹50萬多株。本場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降水量少,日照充足,溫差較大,年均氣溫8.1℃,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38h,年積溫3205℃,平均無霜期為147d,年平均降水量456mm。林場位于華北植物區系向內蒙古植物區系過渡地帶,喬木樹種有油松、刺槐、楊、柳、柞樹、側柏、落葉松等。灌木有荊條、山棗、繡線菊、毛榛子、胡枝子等。草本植物有羊葫苔草、萎陵菜、隱子草等。蓋度30%~50%之間,全場森林覆被率達98%。
2 森林資源分析
2.1 森林生態系統分析
森林經營環境分析,自然環境:國有凌源市北爐林場地處于遼西半干旱氣候區,年均降水量僅為456mm,境內多低山丘陵,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土質脊薄,植被稀疏,土壤含沙量高,自然環境對森林發展較為不利;社會環境: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深入和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在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為人類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林業建設作為生態環境建設的核心內容和首要任務,迫切需求生態林業的協調發展。為森林的經營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人們深知森林不僅提供人類生產生活所必需的木材,更重要的是提供人類生存、繁衍發展的良好環境,提供豐富的人類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所必需的多種物質資源和環境資源;經濟環境:自1980年轉向經營為主,收支基本保持平衡,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林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變化,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好轉,林場經濟逐漸走出低谷,資金短缺現象有了很大改觀,更改資金、育林資金籌集有路,使得林業事業得以沿著良性軌道發展。
2.2 森林資源現狀分析
各類土地面積及其比重:現有各類土地面積11499.1hm2(含國合林6421.8 hm2),林業用地11499.1hm2,占總面積100%;森林分類面積、蓄積及比重:按森林類別林業用地面積11499.1hm2(含國合林6421.8hm2),總蓄積431484m3(含國合林蓄積254730m3),其中國家公益林面積9807.5hm2,蓄積397652m?;地方公益林面積840.5hm2,蓄積10470hm2;商品林面積851.1hm2,蓄積為23362m?。森林起源、各齡組面積蓄積及其比重:全場總面積11499.1hm2,總蓄積431484m3。其中幼齡林面積477.8hm2,占森林總面積4.2%;中齡林面積2943hm2,占森林總面積40.36%,蓄積87852m?,占森林總蓄積25.6%;近熟林面積6375hm2,占森林總面積57.67%,蓄積301995 hm2,占森林總蓄積55.4%;成熟林面積1703.3hm2,占森林總面積14.8%,蓄積41637m?,占森林總蓄積9.6%。林場境內主要樹種以人工油松為主,面積8597.6hm2,占81.6%;蓄積376123m?占96.4%。各類林地面積蓄積及其比重:全場活立木總蓄積431484m?,其中森林蓄積為431189m?,占活立木總蓄積99.8%;疏林地蓄積295m?,占活立木總蓄積0.2%。
3 評價
資金短缺,效益難以發揮。由于高山遠山撫育費用高,因資金不足,森林生態效益未能充分發揮出來。資金不足是基礎設施落后的瓶頸。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由于資金不足,防火樓、交通工具、通訊設備,滅火工具都不夠完善,給護林防火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4 結語
我國林業發展進入生態建設時期,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議之后,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作為一名林業工作者,盡快改變遼西地區以往森林經營中重視經濟效益,忽略生態效益的做法,如何發揚成績,克服不足,把遼西的山川建設的更加秀美,為實現森林優質高效,生態經濟協調,資源持續利用,培育經營科學,是務林人在今后林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作者簡介:徐明智(1981-),男,遼寧凌源人,本科,林業工程師,現從事林業技術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