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四 張寧歆
摘 要:氣象災害會制約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是我國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面臨我國氣象災害多,受災面積廣的情況,加強公共氣象體系建設是不可懈怠的任務和責任。良好的氣象體系建設可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可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是人類社會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關鍵詞:氣象災害;氣候變暖;氣象服務體系;科技創新
中圖分類號:P4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213
引言
我國已被列為世界上氣象災害最多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出現了很多氣象災害,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加強公共氣象體系建設的任務顯得尤為重要。我國有關部門和氣象工作人員應該把氣象體系建設和氣象災害防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
1 公共氣象體系建設存在一定的問題
1.1 對公共氣象體系建設的認識具有片面性
近年來,氣象體系建設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政府和氣象部門工作人員對氣象體系建設的認識比較狹隘,認為只要建設好氣象信息加工處理系統、氣象信息服務發布系統,這樣,氣象體系建設就不會存在問題。而且對氣象體系的建設投入極少,在平時的會議中,在相關文件中,以及舉辦的一系列活動中,都很少提及公共氣象體系的建設。這些情況的出現,是因為對氣象體系建設的認識不夠全面。由此可見,想要加強氣象體系建設,還需要各個部門的協調合作,比如公安、衛生、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對氣象體系建設的支持。這些工作的進行,都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積極倡導,政府要充分發揮管理職能,進一步建立全面完整的公共氣象服務體系。
1.2 信息系統及應急能力有待提高
加強公共氣象體系建設,氣象部門要建立全面有序的運作過程,這是很重要的一項任務。但是,在目前看來,很多信息還不夠完善,只是簡單地分析了天氣資訊和氣象信息等。公共關系活動的舉辦較少,活動內容比較單一,缺乏特點。要加強氣象部門的建設,就要結合本部門的實際來開展活動,但是,氣象部門在這些方面明顯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善。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國的氣象災害頻發,因此,氣象部門要及時預測,擔負起實事求是,主動解決危機的責任,有效避免氣象災害的不利影響。不過,氣象部門處理危機的能力比較薄弱,還有待提高。
2 有效提高氣象災害防御水平
2.1 提高氣象部門現代化建設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氣象部門的現代化建設也要逐步提高。完善公共體系的建設,才能有效地預防氣象災害,增強氣象監測能力,提高面對突發氣象災害的能力。各部門要協調運作,各個地區、部門要聯合起來進行監測,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氣象災害防御水平。要更多地關注氣象災害多發的地區,尤其是對農村、重要江河流域和一些沿海地區進行重點監測。要全面地完善氣象災害預報體系,充分運用新一代的氣象災害預警平臺,還要提高預警水平,使其更加具有時效性和準確性。
2.2 提高城鄉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
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就要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學會運用法律問題來治理氣象災害,針對氣象災害可能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制訂相關應急預案,減少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農村和城市的氣象災害是不同的,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在農村,要保護天然林木,注重退耕還林還草,增強農村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在城市,要建立應急避難場所,把它納入城市的規劃與建設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建立健全防災減災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城鄉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也要提高。
2.3 運用科技知識加強氣象災害建設
運用科技創新提高防災減災能力,要提高氣象災害監測的自主創新能力。要學習國內外面對突發自然災害的先進經驗,建立災害信息預警平臺。開發應用科技知識,進一步運用科技來支撐防災減災工作的進行。建立完善的預警平臺離不開資金支持,政府部門要加大財政投入,建立長效機制,加強防災減災的物資儲備,要及時地滿足災害應急救助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3 結語
加強公共氣象體系建設現在已經成為氣象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要重視氣象體系的建設,使其更加完整化、全面化。要運用科技創新,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我國是一個氣象災害較多的國家,各種極端天氣頻發,因此,加強公共氣象體系建設提高災害防御能力尤為重要,本文就對其做出了分析,實現氣象災害防御水平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元林,何志清,趙健林.浙江省農村防雷減災的現狀及途徑[J].現代農業科技,2011(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