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勇智 湯克勤
摘 要:水稻作為主要糧食作物,在有著廣泛種植,因此深入研究水稻栽培技術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中詳細分析水稻栽培技術要點,進而給出具體的栽培技術優化措施,為水稻增產豐收奠定基礎。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優化;具體措施
受到社會體制及傳統農業技術的影響,現階段水稻栽培技術存在一些問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如何培養與生產優質水稻,有必要做好相關研究工作,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一、水稻栽培技術優化
1.稻種選擇
在水稻品種選擇時,一定要根據當前氣候特征和水熱現狀,選擇那些抗寒能力強且抗倒伏、抗病蟲害的優質水稻進行種植,如此才能確保水稻在低溫條件下正常生長,為豐收奠定良好基礎。同時,為確保水稻種子的產量,保證其發芽率,在進行種子選擇時除考慮其對當地氣候特征的適應力,還要選擇那些顆粒飽滿、圓潤的種子進行種植,注意將那些干癟、腐爛或者被蟲蛀過的種子篩選出來并舍棄掉,以免降低種子的出芽率。在選種工作完成后,要對水稻種子進行曬種和催芽處理,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對種子進行一次藥劑處理,在種子表皮形成一層藥服,增強種子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在水稻種植時,在不追肥的前提下要保證土地肥力,還要提高水稻種植的產量,最有效的處理方法就是進行秋翻。土地平整過程中提前整平,隨后進行灌水整平,施撒腐殖土15-20㎏/㎡,腐殖土主要包括草炭、豬糞、硫酸銨及硫酸鉀等成分,保證土壤養分充足,奠定豐收基礎。
2.苗床培育
(1)做好苗床準備。苗床選擇時應該集中在向陽、背風且水源充足的平原地帶,為秧苗成長做好準備活動。
(2)培育壯苗。在幼苗的育苗過程中,準備好苗木幼苗育苗的營養性土壤,并對土壤進行了刨花和板材的刨花。在土壤被移走的時間播種。播種后撒上0.5 - 0.7㎝厚的覆蓋土壤。
3.插秧要點
(1)耕做分析。一般情況下均選擇秋季作業,提高土壤熟化程度,殺死蟲卵草籽。完成耕地、碎土及平地的任務。
(2)泡田處理。田地灌水時要從高到低,自遠而近。泡田3-5d后開始水整地。水整地的標準是上糊下松、泥爛適中,有水有氣、溝清水暢。
(3)封閉滅草。土壤封閉處理選擇除草劑,多采用阿羅津+吡嘧磺隆處理,水層自然落至標準高度時開始插秧。
4.水稻移栽質量控制
移栽過程較為重要,直接影響到水稻產量與質量,合適的移栽時機可以為水稻豐產增設奠定基礎。注意各環節細節,控制移栽質量,及時查漏補缺,保證秧苗成活率與生長質量,為高產做好鋪墊。
二、水稻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
1.三病防治
(1)稻瘟病防治。水稻栽培過程中稻瘟病較為常見,當出現這種情況時,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通常稻瘟病發病初期噴灑合適藥物,選擇三環唑可濕粉劑,根據要求嚴格配置藥物,按照用法用量進行。稻瘟病發病前則需要做好預防工作,可以在水稻抽穗前后各噴灑40%的富士一號乳油。
稻瘟病防治方法主要有:①選擇抗病稻種,實際栽培中選擇在當地抗稻瘟病能力較好的水稻品種,選種時都應對稻種仔細挑選,并及時更新換代,確保水稻品種的優良性能得以保留;②科學施肥,水稻在生長過程中,不同階段對水的需求程度不同,特別是在水稻生長中后期需要干濕換水,根據水稻生理需要配置合適的肥料,做到滿足需求,合理控制施肥量及多肥并施,補充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各種肥料及微量元素;第三,做好水稻病害防治和預測工作,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及時做好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2)紋枯病防治。其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每年春季對田地進行翻耕整理時,對田間潛藏的枯葉,雜草等帶菌核的生物殘枝進行打撈,將打撈出來的殘枝統一處理,通常選擇掩埋或直接焚燒的方式。但要注意的是,掩埋殘枝時要注意深度,避免掩埋過淺菌核重新繁殖,造成紋枯病繼續出現;②優化水稻田間管理,選擇淺顯干間歇交替灌溉的措施,控制肥料比例,及時補充微量元素與肥料,為水稻健康成長提供充足的營養支持;③選擇合適的治療時機。水稻栽培者掌握紋枯病的關鍵時期,通常水稻分蘗盛期是紋枯病暴發的關鍵時期,一旦出現病害征兆,當病害面積超過15%時需要立即采取治療措施,一般選擇噴霧治療法,選擇(5%)1.5kg/h㎡井岡霉素+800.0kg/h㎡水。
(3)白葉枯病防治。其防治措施主要通過選取抗病性能強的品種,種植前做好種子防疫檢驗工作。水稻生長孕穗與抽穗期間,當發現存在病害入侵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即代森銨水劑(45%)按照配比進行噴灑治療。
2.二蟲防治
(1)三化螟蟲防治。其防治措施主要有:第一,春耕前整理田地是對越冬的蟲卵和幼蟲進行徹底消除,然后采用深灌溉的方式消滅蟲蛹及幼蟲;第二,在每年6至7月份采取稻豐靈或者殺蟲雙等藥劑噴灑防治。
(2)虱蟲防治。其防治措施主要有;第一,嚴格控制水稻水肥管理,提高水稻抵抗力,確保稻田濕潤通風良好;第二,定期查看水稻植株,及時清理田間雜草,發現葉片中存在稻飛虱及時采用藥物處理。
三、結語
總之,農業生產中水稻作為主要農作物,其生產與發展有助于推進農業建設。相關政府部門全面落實各項管理,做好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創新,為提高水稻產量與質量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