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同 潘杰 張鑫 李海林 劉炳友
摘 要:研究以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保護和栽培工作為重心,展開了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繁育和開發方面的討論,分析了野生蕨菜種質資源保護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林區實施野生蕨菜種質資源栽培工作的技術要點,為更好地進行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繁育和經濟開發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保護;開發;經濟;栽培技術
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概述
野生蕨菜是中國北方林區重要的物種資源,在歷史上野生蕨菜就被列為“八大山珍”,根據現代化手段的分析,野生蕨菜還有人體必需的Fe、Zn等微量元素,有機質維生素和胡蘿卜素含量也非常高,是林區重要的種質資源和林下產品。
二、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林區保護工作
1.蕨菜野生資源的危機
在社會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野生蕨菜的價值和優勢得到了公眾的認可,林企和職工進行了野生蕨菜資源的過度開發,在一些區域甚至形成了掠奪式采摘,這不但形成了對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威脅,也會因不科學的破壞給野生蕨菜造成系統性、根本性的破壞,造成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面臨枯竭的問題,這值得林區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2.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保護
作為林區來講,執行嚴格的生態資源保護政策是保護蕨菜野生種質資源的前提和基礎,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該加強林業、經濟、技術和保護等相關工作管理,嚴格按照各級政府規定的保護制度和封育政策執行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工作。在實際工作中也可以發揮經濟手段的調節功能,采取承包管護措施結合天然林保護中承包管護,把蕨菜資源納入管護區管護范圍內,制定管護方案,這樣不但能增加管護區人員的收入,做到對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保護。
三、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栽培技術
一些林區和林企已經開展了對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工作,人工栽培野生蕨菜已經成為北方部分林區和職工的基礎性工作,由于林區區域不同,林企客觀條件差異,各地的野生蕨菜種質資源開發和栽培技術實用化存在較大的差別,總地看,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開發屬于當前林企的技術與經濟工作重點,要發揮發揮技術對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繁育和開發的加速作用,必須做好如下主要環節的技術工作:
1.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母種選擇技術
母種是林區進行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繁育和開發的物種基礎,林企進行母種選擇主要有兩個主要方面,對應的母種選擇技術也有兩個主要分類。一是林區本地野生蕨菜種質資源母種選擇技術,這需要林區技術人員在春季進行野生蕨菜的采摘、選擇和定位,在夏秋兩季進行野生蕨菜的抗病性和繁殖能力分析,并做好母種的定位工作。二是林區引進野生蕨菜種質資源母種技術,在引進環節中要通過技術進行適生性和抗病性的鑒定和檢驗,將適于林區本地的外部野生蕨菜種質資源引入到區域范圍之內,通過外部優秀野生蕨菜資源的繁育,提升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質量。
2.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分種技術
林區為了加速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繁育一般要在栽培的過程中進行分種,這是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過程,因此在本研究中列為一項重要的技術環節。首先要選擇性狀優良的野生蕨菜種質資源個體作為植株,以此為基礎進行野生蕨菜種質資源分種操作。要注意野生蕨菜根莖的截取和選擇環節,一般在根莖部位截取20-25cm長的部位,以有3-4個分生點的根段作為野生蕨菜繁育的分種基礎。要優先選擇根莖粗壯、發育完整的根莖作為分種選擇材料,這樣不但有利于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分生,而且有利于野生蕨菜個體的繼續生長,并做到對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繁育效率、抗病效果的保障功能。
3.林區野生蕨菜資源的栽植技術
林區栽植野生蕨菜是科學培養蕨菜資源,提高林區野生蕨菜資源經濟性的重要舉措,要在栽培技術應用中充分考慮密度、方法、年限、灌溉等方面的內容和環節,這是林區提升野生蕨菜資源開發經濟效益的根本保障。首先林區在栽植野生蕨菜過程中要注意野生蕨菜的生長習慣,要控制株間距和行間距,要利用拉線、定位等方式將株間距控制在25cm×8cm的范圍內,同樣可以利用拉線和定位的方法將行間距定位在25cm×5cm的范圍內,這樣既能保障野生蕨菜的正常生長,又能確保陽光、空間的有效利用,做到對經濟效益和繁育效率的有效保障。
4.林區野生蕨菜資源的栽培管理技術
林區野生蕨菜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離不開扎實而高效的栽培管理技術運用,首先要在林區范圍內確立野生蕨菜資源的栽培地,盡量利用林區現有的荒山、荒地、跡地等低產出和低生態土地資源進行野生蕨菜資源的繁育。其次要控制林區野生蕨菜栽培地的陽光、水肥等物質資源和生態條件,這有利于林區野生蕨菜的生長,也有利于對林區生態和環境的合理開發與科學利用。再次,要在林區范圍內控制和標定野生蕨菜的栽培統一時間,這樣不但可以提升林區野生蕨菜資源開發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林區野生蕨菜資源經濟性的提升,在北方地區一般以9月末到十月終為宜進行冬季栽培;此外林區還要在野生蕨菜栽培的過程上加強管理,對于第一年的壯苗要進行及時采收,第二年要規范采收的過程和要求,做到野生蕨菜資源的科學開發,第三年要做好林區野生蕨菜資源的復壯工作。最后,林區要針對珍貴野生蕨菜資源要有專業性的栽培管理技術和工作體系,要采取暖棚、暖窖的方式延長野生蕨菜資源的生長時間,建立林區專門性的人工促進野生蕨菜資源的栽培園,提升林區對野生蕨菜資源開發的效果和質量。
四、結語
林區對野生蕨菜種質資源保護工作要與林區野生蕨菜資源的開發做到有效統一,要看到保護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長期性,同時也要看到保護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經濟性,要立足于林區實際,提升林區技術、管理和職工等各方面的主動性,加大對野生蕨菜種質資源的保護力度,增加林區對野生蕨菜種質資源保護的投入幅度,開展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保護的科技攻關和公共公關,引入更多的資金和資源進入到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保護工作之中,通過林區野生蕨菜資源的科學栽培和商業推廣,有效創新林區野生蕨菜種質資源保護的新局面,在獲得經濟收益、生態效益等多重收益的同時,達到對林區經濟、技術、管理工作的開辟和提升作用。
參考文獻:
[1]蕨菜的采收與加工[J].朱小強,雷水平,井民娃.林業實用技術.2015,29(6):21-24.
[2]程鶴.淺談北方特產無公害蕨菜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2(1):27.
[3]閆春香.淺談蕨菜的栽培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9):195.
[4]張巍.林地蕨菜資源恢復人工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3(3):78.
[5]任立皎,張海東,王維成.野生蕨菜人工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09(2):198-199.
[6]宋雪坤,劉煥平.野生蕨菜的人工露地栽培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8):126.
[7]李小軍.蕨菜的價值及栽培方法[J].現代農業,2011(9):14-15.
作者簡介:劉寶同(1962-),男,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職稱,現從事林木育種與栽培技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