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魏云峰
解放軍海軍編隊再度繞臺!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4日報道,臺灣軍方人士承認,解放軍不久前派出包括“中華神盾艦”在內的兩艘軍艦繞臺,在臺灣周邊海域逗留時間逾一周。但與以往臺灣軍方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的做法不同,對于“一個月來解放軍第二次派軍艦近距離繞臺”,臺灣“國防部”在相當長時間里都沒有對外透露消息,引得島內紛紛猜測。
“最近時距離僅110公里”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23日報道,隸屬解放軍東海艦隊的“濟南”號導彈驅逐艦以及“黃岡”號護衛艦,不久前曾進行了長時間的繞臺訓練。報道稱,解放軍海軍編隊由彭佳嶼附近經臺灣東部海域南下,然后由巴士海峽向西,在臺灣西南外海逗留,全程維持在臺“防空識別區”范圍內,距離小琉球最近時僅110公里,直到21日才穿越海峽中線,沿西南方向逐漸遠離。
尤其讓島內不解的是,解放軍海軍這次繞臺航行前后持續時間長達一星期以上,但臺灣軍方一直保持沉默,這與此前的做法大相徑庭。例如5月25日凌晨解放軍轟-6K轟炸機首次夜航繞臺后,臺“國防部”當天上午就主動發布相關消息,并表示“全程派機監控”。
而此次直到島內媒體主動披露解放軍海軍編隊繞臺后,臺“國防部”才簡短回應稱,“中共作戰艦2艘(驅逐艦/DDG-152、護衛艦/FFG-577)20日凌晨由北向南航行經我東部外海(均在我鄰接區外公海),經巴士海峽后續向南海航行,判為執行遠海長航訓練”。臺灣《旺報》23日稱,臺軍籠統地表示,依據“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對于在臺灣周邊活動的各國艦機,均依標準作業程序派遣艦機監偵掌握與應處,確保國家安全,請國人安心”。
與以往有很大不同
《聯合早報》24日稱,解放軍這次繞臺與以往有很大不同。這是臺灣蔡英文當局上任以來,解放軍海軍第三次派軍艦近距離繞臺。“此次繞臺的距離雖然比一個月前稍遠,但派出的艦艇不僅更加新銳,逗留的時間也更長,并且還在臺灣東部海域起降直升機進行訓練”。
報道稱,前兩次繞臺時,解放軍都是派出一艘俄制“現代”級驅逐艦搭配一艘054A型護衛艦。而且根據臺灣“國防部”此前的說法,解放軍“現代”級驅逐艦5月繞臺航行時,雖然貼近臺灣海岸線的距離更近,但屬于“當天出發當天返回”,持續時間很短。
島內媒體紛紛注意到,解放軍海軍此次首度派出有“中華神盾”之稱的052C型驅逐艦執行繞臺任務。臺灣《聯合報》稱,“濟南”號驅逐艦是解放軍第5艘052C型導彈驅逐艦,由于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及垂直發射系統,功能類似美軍神盾級驅逐艦,所以該型艦也被稱為“中華神盾艦”。它的主要武器包括射程超過120公里的“海紅旗-9”防空導彈、射程約300公里的“鷹擊-62”遠程反艦導彈,同時還能搭載直升機。
《聯合早報》稱,在大陸軍艦逗留的位置,“濟南”號上配備的“海紅旗-9”防空導彈已足以威脅臺灣花東地區的飛機起降。島內媒體認為,“中華神盾艦”在臺灣周邊海域出沒“實屬罕見”。尤其是該艦搭配有先進的電子偵察和雷達系統,在持續超過一周的繞臺行動中,很可能進行了情報收集。
臺軍為何“悶不吭聲”?
臺灣《自由時報》注意到,解放軍“益陽”號護衛艦6月17日晚間穿越宮古海峽航向西太平洋,代表“解放軍本月已二度接近臺灣”。但為何臺軍方在相當長時間里對于解放軍海軍這次繞臺航行“悶不吭聲”、沒有發布相關訊息?
臺灣“奇摩新聞網”23日稱,這是一個月來解放軍海軍軍艦第二次近距離繞臺,但臺“國防部”完全沒對外公布訊息。正值臺“立法院”審查軍人年改案,時機敏感,臺軍或因此被“封口”。臺“國防部”對此猜測僅表示“不作評論”。
報道認為,這也是北京不滿臺美越走越近的政治信號。“在美國通過2019年國防授權法、建議臺美參與彼此軍演前后,解放軍軍艦繞臺時機敏感,恐怕也再度牽動美中臺三邊戰略布局”。
臺灣“中央社”24日稱,醫療人道救援可望成為臺美軍事交流重要一步,臺軍計劃11月派出由海軍、醫療人員組成的小組到美軍艦艇上見習海上醫療及救援。雖然臺“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對此表示“沒有評論及進一步的說明”,但臺當局“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接受島內媒體訪問時表示,臺灣“面臨大陸的打壓”,以人道救援為名與各國演練、交流,確實能減少“不必要的政治問題”,又能實質增加國際軍事參與。他說,“日前菲律賓發生風災,在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主導下,臺灣海軍就曾出動艦艇運載物資前往救援,因此在人道救援的部分,其實是有前例的”。他認為,與美軍在所羅門群島共享地面設施進行人道救援是可以想象的,“要觀察的是,臺軍是否有機會至美軍醫療艦船上見習。許多人道救援的后勤本來就來自美軍,因此臺灣若只是派人攜帶器材,且以醫療為名登艦應該很容易達成,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環球時報201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