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柱
數字經濟時代,國家主導的數字經濟政策將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傳統新自由主義發展范式,政府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二十國集團為代表的世界主要經濟大國,紛紛加碼數字經濟發展?!督浐辖M織2017數字經濟展望報告》顯示,有2/3的成員國已經推出本國獨立的數字經濟發展戰略。
相比新自由主義模式下,政府在產業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無為”表現,數字經濟發展初期依賴政府進行有效的市場干預,通過大量財政資源投入引導市場資源流向。各國政府在制定本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表現出明顯的市場干預主義特征。即便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美國,為打造美國人工智能產業競爭高地,也積極投入彌補市場投資空白領域,先后于2013年和2016年推出先進制造業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規劃,體現了極為明顯的產業扶持特征。
傳統工業國正通過推動數字化工業戰略重塑全球制造業領導地位。美國在人工智能化領域獨占鰲頭,而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等傳統工業國在數字化轉型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
由于數字經濟具有典型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特征,需要在高速寬帶、數據存儲、算法應用等領域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研發投入。對于大部分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而言,數字化轉型將面臨嚴峻的資本與技術缺口。政策競賽背景下,受到國家間技術和資本資源稟賦差異的影響,國家間數字政策競爭將進一步催生世界經濟失衡。
傳統信息技術發展模式下,南北方國家間的“數字鴻溝”主要發生數字技術使用的能力差異及因此產生的知識獲取能力鴻溝。實際上,由于數字技術代際更新速度快,發展中國家仍然可以較低成本獲得次新代技術。傳統“數字鴻溝”對發展的影響并未有想象中的差別大。比如,即便在最不發達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幾乎都可以借助不斷普及的互聯網技術和不斷降低的通信成本,獲得最即時的信息。尤其是現代移動通信終端的普及極大降低了這些國家獲取知識和技術的門檻和成本,最初擔心的所謂“數字鴻溝”并未對世界發展差距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相比之下,“新數字鴻溝”主要體現在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基礎上產生的生產能力差異,其將對國家間產業競爭力和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分化產生實質性和長遠性影響。在發展中國家尚未有效實現工業化之前,這些國家數字化戰略的有效實施將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若缺乏實體產業基礎,數字經濟的發展將可能使得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朝向“過度服務業化”方向調整。比如,網絡娛樂、移動支付和電子商務等消費場景領域的數字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上造成經濟繁榮假象,并未有效形成相關國家參與世界經濟體系的產業競爭力。由于缺乏實體產業,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發展通常建立在勞動力再生產服務和非生產性耗費服務基礎上,這類服務業發展將會進一步抑制實體經濟的發展,“新數字鴻溝”問題將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更為突出?!?/p>
(作者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
環球時報2018-06-25